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章,王允:你说的是人话吗?
    第37章,王允:你说的是人话吗?

    看到王允尴尬的样子,袁隗与杨彪对视一眼,只觉心中大快!

    就你王子师聪明绝顶,就你能,现在倒要看看,你怎么收场。

    两人幸灾乐祸,忍不住想笑。

    事实上,现在不少人都在等着看王允的笑话。

    王允这几年执掌尚书台,在官员的升迁任免上专横霸道,已经惹得很多人不满了。

    就连泥菩萨过江的何太后,此时也是暗暗窃喜。

    刚才王允带头赞成废帝,何太后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食其肉、吸其髓。

    现在见王允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只觉得是恶有恶报。

    与虎谋皮,被虎反噬!

    天理循环,因果报应啊!

    满朝文武,都在注视着王允。

    王允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

    这辈子,他都没有此刻这样难堪过。

    站在九龙台阶之上的董卓,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不就是起草个废帝诏书嘛?

    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后面还有大事要做呢!

    “王司徒,你倒是说话啊!”董卓不满地催促道。

    咕咚!

    王允干咽了口唾沫,抬头看向董卓,欲哭无泪。

    董卓脸色一寒,冷冷道:

    “怎么,难倒你刚才跟咱家说的,都不是真心话?”

    董卓虽是武夫,却不蠢笨,从王允难为的表情,他也看出了端倪。

    王允闻言,不敢再犹豫了。

    他环顾了一眼诸位同僚,众人纷纷怒目而视,唯恐避之不及。

    王允暗叹了口气,声音有些沙哑地说道:

    “既如此,老朽就……就勉为其难吧。”王允眼中含泪。

    这次是真情流露,绝非作伪。

    李儒嘴角微扬,似笑非笑。

    王允的反应,令他很满意。

    这就是低估他李文优的后果。

    但李儒却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王允。

    从王允献上计策,他就知道,对方是在隐忍。

    表面投诚,实则暗藏祸心。

    早在西凉之时,李儒就分析过王允,知道此人野心极大,城府极深!

    今日让他吃瘪,王允已心生忌惮,日后必会加倍防范。

    再想抓住王允的把柄,可就难了。

    所以,今日务必要将王允拽入泥潭,将他彻底绑在西凉的战车之上。

    即便日后,王允想拿“深入敌营,不惜自毁清白”当幌子,也让他根本无法洗白!

    这是李儒做事,一贯的风格。

    “咳咳,在下还有一事,想请教王司徒。”

    李儒再次开口,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静。

    王允本就惨白的老脸,瞬间没了血色。

    心中猛地咯噔一下,连心跳都骤停了。

    王允一口老气差点没提上来。

    李文优,你差不多行了!

    你是想逼死老夫吗!

    王允怒目而视,欲要发作。

    李儒无视他愤恨的眼神,淡淡道:

    “王司徒以为,废天子该如何安置?”

    看着李儒那张人畜无害的脸,王允恨不得一口老痰吐他脸上。

    又甩锅给老夫??

    李文优,泥塔马,还能要点脸吗?

    要废帝的是你们西凉人,不是我王子师!

    王允在心中呐喊,额头青筋暴露。

    极度激动之下,就连胡须都在微微颤抖。

    董卓一拍额头,后知后觉道:

    “哎呀,咱家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司徒公,你经验丰富,你说该怎么安置啊?”

    王允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我经验丰富?

    你说的是人话吗?

    我王允忠肝义胆,何曾干过废帝之事?我哪来的经验!

    李儒似笑非笑,似乎已完全看透了对方的心思。

    他敢往死里逼王允,就不担心对方狗急跳墙,与董卓反目。

    事实上,董卓欲行废立之事,是需要立威的。

    而要立威,就要杀猴儆鸡,才有效果!

    如果王允敢硬刚,他就会成为那只猴。

    深深地吸了口气,王允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过往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十六岁出仕,三十岁任豫州刺史,四十岁任大汉司徒……

    生为汉臣,死为汉鬼!

    这是他一直标榜的大义。

    李儒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回头看了一眼大殿之外。

    德阳殿外,华雄及一队卫兵正持刀而立。

    王允突然睁开了眼睛,颤声道:

    “老臣提议,封刘辩为弘农王!”

    弘农是洛阳下辖的四郡之一,行政上归洛阳令直接管辖,不舍府衙和兵营。

    将刘辩的封地划在弘农,放在董卓眼皮底下,方便随时监督。

    董卓是不懂这些的,习惯性地看向女婿李儒。

    李儒微微点头。

    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王允的这个提议极好。

    既尽力保全了汉室颜面,又不得罪董卓。

    也真难为这位司徒公了。

    李儒没有再难为王允,最棘手的两个问题,都让王允解决了。

    于公于私,也不能再继续落井下石了。

    否则,会寒了人心,让其他大臣不敢再主动投靠西凉派。

    李儒冲台阶上的董卓点了点头,转身返回了大殿的角落。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转身看向刘辩。

    “弘农王,你该换身衣服了。”

    话音刚落,华雄就带着两名西凉兵士径直上殿,粗暴地将刘辩从天子位置拽了下来。

    然后将他穿着的龙袍,扒了下来。

    刘辩吓得腿都软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何太后明白大势已去,只能无声地流泪。

    现在她突然明白,当初徐然那句“屠夫误事,大汉该亡”是什么意思了。

    只是再懊悔,也于事无补了。

    刘协接过华雄递来的龙袍,穿在了身上。

    刘辩比刘协大五岁,身形也比他高大,宽大的龙袍穿在他身上,非常不合身。

    但刘协仍是极为郑重地踩着九龙台阶,缓步而上。

    只这份从容淡定的气度,就非常人可比。

    不少文武官员虽不满刘协上位的手段,但见他在此等情形下,仍能保持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的姿态,也不禁暗暗佩服。

    无视何皇后与皇兄的目光,刘协淡定地坐在了天子的位子上。

    董卓立刻拜倒在地,大声喊道:“老臣,参见陛下!”

    一众文武大臣见状,只好也跟着呼和。

    只有袁隗、边让等十几人,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众位爱卿,平身。”

    刘协虽极力克制,但那略显稚嫩的声音仍旧有些发颤。

    董卓率先起身,目光落在抱着儿子的何太后身上。

    “太后,你们该换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