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 异军突起》第101章 扩编
    从天王府回到驻地后,吴捷立马召集左七军旅帅以上军官,把东征镇江、扬州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军官们异常欣喜。他们大都是近半年才加入太平军的,却亲眼看到了太平军的强大,看到了清军的虚弱。

    在主帅吴捷的率领下,左七军也成长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逐渐在名将云集的太平军中打出了威名。

    如今,东王杨秀清安排吴捷会同罗大纲东征镇江、扬州。对于这些中高级军官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将再次荣立战功,从而进一步加官晋爵。

    大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这一次,大帅领着咱们进攻镇江,左七军将单独执行任务。镇江非比寻常城市,东王要咱们左七军单独进攻镇江,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荣耀呀。”

    “可不是呢。如今清妖已是惊弓之鸟,咱们进攻镇江,镇江城岂不唾手可得?”

    “拿下了镇江,咱们岂不又要立功了?岂不又要升官了?”

    “嗨,左七军就这么多位置,往哪升官?老讲扩编,讲了这么久了,还是没动静!部队马上就要开拔了,扩编还没见影。不扩编,怎么升官!”

    “你急什么!周庭森周大人不是又去东王府催问休息了吗?东王倚重咱们东征镇江,还会不给咱们扩编?”

    ……

    吴捷听到军官们又把话题扯到了扩编上。他明知周庭森去东王府打探消息去了,还是忍不住在军官里左右查看,希望从中看到周庭森的身影。

    不出意外,周庭森并不在队伍里,此刻仍在东王府里打探消息。

    军官们所说的“扩编”部队,是指将左七军多余的人马分流出来,重新成立一支新军。

    太平军攻破金陵满城的次日,杨秀清便开始着手整顿部队。他裁撤老弱病残,保留、合并能战可战的部队,可谓雷厉风行。

    整顿部队,最重要的是确定一军编制。按照当年南王冯云山的设计,军是太平军的基本编制单位,一军编制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太平军全军应编九十五个军,可成百万大军。

    武昌、金陵之战后,太平军顺利攻占武昌、金陵等大城市。为扩充实力,诸将争相强征新兵,以便达到满编。不少人相信多多益善,使一军达到一万三千余人,甚至更多。

    但人多并不代表能战,反而可能加重后勤负担。尤其是强行拉来的新兵,在战场上往往一触即溃,影响全军士气。

    经过实践,杨秀清发现,一军两三千人最为合适,可以单独执行任务,或戊守一城池,或坚守一要隘。

    同时,这也能解决功臣宿将的官职问题。太平军战事频繁,为鼓舞士气,大战之后都要赏功罚过。但官职就那么多,一军人少,可以“高职低配”军官,解决功臣的官阶问题。

    一军两千五百人,就这样定了下来,作为杨秀清整顿太平军的依据。例如,林凤祥率领东殿精锐北伐,一共有九军,人数合计两万五千人。

    吴捷已是炎一将军,将军可以领率多军。但他属下却只有一个左七军,左七军的总制位置一直空缺着。实际上,他一直以“将军”之名,行“总制”之权,是不折不扣的“高职低配”。

    左七军一路从湖南打到天京,历经多场恶战,虽然在金陵战场损失近千人,但经过补充新兵,兵力已有五千人。按照杨秀清的设计,左七军势必要分出兵马,另行成立一军。

    到时,吴捷便能以炎一将军之职,统领两军。多出来的总制、监军、军帅、师帅等大小职务,正可封赏有功之臣。

    这里面门道甚多。

    譬如,杨秀清可以在新成立的部队里安插自己的亲信,乘机扩充东殿实力。他也可以遣散那些天地会出身的杂牌武装,择其精锐充实东殿部队。

    吴捷是东殿大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自然不用担心杨秀清裁撤左七军。可他得防备杨秀清挖他的墙角,防止他在新成立的部队里安插东殿亲信。

    左七军由吴捷一手创建,隐然已是吴捷的私家军。按照太平军中的潜规则,左七军的人事问题,上至总制,下至卒长,吴捷都能择才保荐,交由杨秀清审核。只要不是太离谱,杨秀清无不应允。

    军中人事,以总制、军帅二职最为紧要。总制统管全军所有事务,军帅则主管一军管理、训练。总制和军师都是一军主帅,平时一军交由军帅统带,战时则在军帅之上加派总制、监军。

    左七军的总制一直空缺着,照例应由监军邹世安补任。邹世安留下的监军一职,吴捷准备保荐张允华。

    张允华两个月前才加入左七军,是汉口的读书人,智勇双全,也是吴捷最信任的幕僚。将他升任监军,可以在全军树立重用读书人的导向。

    左七军军帅为康可铨,他是吴捷军中最能独当一面的人。吴捷准备派他统带新军,向杨秀清保荐他作新军总制。

    康可铨空出来的左七军军帅位置,可由徐琛接替。至于新军军帅嘛,可由雷振邦或周庭森担任。

    雷振邦是吴捷心腹大将,为人忠诚正直,能力也很突出,足以担任新军军帅。周庭森则是杨秀清的小舅子,虽然有些有勇无谋,但在金陵之战中也是立了大功的。

    吴捷日后还想镇守九江,没有周庭森的帮忙是很难行得通的。

    然而,在新军人事上,吴捷最终听从了雲娘的意见。雲娘说:“相公,我倒认为,不如让周庭森做新军的总制。”

    雲娘一向都有高见,吴捷连忙请教她个中缘由。雲娘说:“军中虽以总制为最尊,但总制统管全军,要靠监军执行军令、筹措给养。监军执行军令、筹措给养,仍要通过军帅具体落施。

    “再说了,总制只是战时才派驻一军,军帅则是一直常驻一军的。周庭森有勇无谋,就算让他做了总制,也不能掌控新军。若由康可铨担任军帅,以他的才能,一能将新军建设好,二能将新军牢牢掌握在我们复兴会里。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层深意,吴捷也考虑过,可他终究觉得不妥。他说:“康可铨已是左七军军帅了,他又屡立战功,总要给他升官才行。若是将他平级调到新军担任军帅,不仅他自己不高兴,全军也不会信服。”

    雲娘想了想,说道:“康可铨不比别人,是你手下第一大将。对待他,咱们还是要慎重一些。要不,你去找他谈一谈,征求下他的意见,看他愿不愿意担任新军军帅。”

    吴捷呵呵一笑,说道:“我去找他谈,他一定认为我有意让他做军帅。即便他本人不想做新军军帅,也会屈从我的意思。不过,康可铨深明大义,定会理解我们的苦衷。”

    吴捷找过康可铨,请康可铨到新军中主持工作,又说周庭森也要去新军,由两人分别担任总制、军帅。尽管心有不快,康可铨还是欣然答应做新军军帅。

    毕竟,左七军是吴捷的嫡系,邹世安又一直是吴捷的副手。不管康可铨怎么努力,都难以在左七军大展拳脚。

    到了新军,康可铨便能独当一面,哪怕有周庭森这个草包作总制,他也有把握独领新军。虽然说官职没有晋升,但实权大了,康可铨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新军人事方面的问题,就这样拟定了下来:由周庭森担任总制,由康可铨担任军帅。至于总制与军帅中间的监军,则请东王遴选优秀人才担任。

    关键,还得看东王杨秀清答应不答应。吴捷早就向东王上了奏折,可一直没有回音。

    今天,杨秀清已经决定派吴捷东征镇江,五天后就要出发。吴捷岂不着急?

    到了傍晚,周庭森终于回来了。他哭丧着脸,直奔中军帐而来。

    吴捷看他那沮丧的样子,心里一沉,却听他说道:

    “大帅,扩编的事,东王准了。准咱们左七军扩编为两军,一军番号仍为左七军,另一军番号为后二军。兵马都从左七军里出,谕旨明天就发下来。”

    期盼已久的事情,终于落地了。吴捷心里暗喜,反问周庭森道:“这是天大的好事,你哭丧着脸干嘛?”

    周庭森十分委屈,说道:“大帅,东王说我功劳不够大、能力不够强,不准升我做总制,只给我官升一级,让我做后二军的军帅。”

    奈尼,杨秀清还有这种操作?

    吴捷赶忙追问:“谁做后二军总制?”

    “吴如孝。”

    吴如孝是东王杨秀清的亲信,早年曾在广州十三行作会计,为人好学,智勇双全,颇有才干。

    历史上,吴如孝佐助罗大纲镇守镇江。后来西征战事吃紧,罗大纲率军加入西征,留下吴如孝镇守镇江。吴如孝不辱使命,孤军守卫镇江。

    扬州、瓜洲相继沦陷后,吴如孝不顾城内断粮,仍然坚守镇江,一直等到秦日纲的援军到来,为杨秀清一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立下汗马功劳。

    只是,吴如孝早在武昌时就是木一总制了。杨秀清让他领后二军,这是什么意思,要挖吴捷的墙角?

    吴捷心里惊疑不定,又问道:“康可铨呢?”

    周庭森说:“东王着他为后二军监军。”

    监军位在总制之上,军帅之下。

    吴捷忍不住在心里骂道:“好个杨秀清,打得一手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