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自在山
一辆马车缓缓的行驶在天赐国的官道之上,车内坐着的是章居正,凌云和赵俊三人。
一路之上赵俊对待章居正和凌云倒是恭敬的很,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恭敬。
章居正也渐渐的接受了这两个徒弟的存在。
虽然凌云这个大徒弟和他无名无实,但是在章居正的心里,凌云就是他的大徒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天赐国无愧是六国之中第一等,其繁华程度不是龙武可以比拟的。
永安都是天赐极尽繁华所在,更是天赐国的国都所在。
但是马车驶过喧闹的永安都,穿过整座城池往城外去了。
凌云打开了车帘,一座高耸入云的青山矗立在目之所及之处。
赵俊也在凌云身边探出了小脑袋。
“哇,师哥,这山好高啊!”
虽然赵俊是个山里的娃娃,可是这山比他之前见到的所有山加起来还要壮阔。
此时章居正刚刚睡醒,用手抠着粘泥的脚趾说道:“哎,这有啥大惊小怪的,这可是圣人证圣之山。”
“证圣之山?”
凌云有些疑惑。
看到凌云眼中的困惑,章居正哪里能放过这个显摆自己的机会。
“启圣书院数代以来的最强者证道之处,他不习武道,但是却凭借读书悟道入圣人境。”
章居正半睁着眼睛偷偷瞄了一下赵俊和凌云:“你们可知何为圣人境。”
赵俊一脸的疑惑,他刚从山里出来,哪里会有这般见识:“徒儿不知。”
章居正刚想接着显摆。
凌云却在此时开了口。
“圣人境,莫不是已到言出法随之境,可移山,可填海,可瞬移?”
凌云前世倒是领教过人间仙人境界大圆满儒士的风采。
金口玉言,言出法随,便如武者一般可操纵天下间的灵力为己用。
章居正顿时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本来以为是个可以显摆的机会,没想到凌云这小子知道的还挺多。
“没意思,没意思。”
章居正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假寐起来。
凌云看着章居正如老小孩儿一般的脾气,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么说先前的那位圣启书院的圣人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人间仙人大圆满之境了。
“老头儿,后来那个圣人去哪了?”
凌云有些好奇的问道,这个他是真的不知道。
章居正听到凌云向自己提出了问题,以为又到自己表现的机会了,没想到却是一个自己并不知道的疑问。
“嗯……额……可能已经死了吧,毕竟这么多年了。”
“可能?”
“我怎么知道,我又不认识他,飞升为仙的话我反正是不相信,若是在人世间的话,肯定寿元尽了吧。”
看来章居正也不知道那位圣人最后的归宿。
于是马车之内又归于了寂静,三人也不再说话。
虽然早早的就看到了山,但是当走到的山下的时候又花了数个时辰。
望山跑死马便是这个道理。
“此处自在山,为启圣书院所在,来人还请报之姓名。”
一声问话传入了马车之内。
“终于到喽,坐马车坐的我这把老身子骨可都散架了。”
确实,天灵境日行三千里,要是章居正自己的话早早的就到了。
凌云知道章居正是在显摆,所以没有搭理他。
“师父,我扶您下去。”
赵俊不是傻小子,只是太过淳朴了,把章居正的话当了真,还真以为他的身子骨要散架了。
可是章居正在马车里睡得最香。
“是我。”
章居正掀开了帘子,走下了马车。
凌云和赵俊跟在后面也走了下来。
“原来是三长老。
弟子见过三长老。”
外面两个身穿青衫的年轻人恭敬的对着章居正行了一礼。
“三长老?”
凌云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章居正耳朵可是好使得很:“哎呀,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院长在山上吗?”
“院长正在学海殿亲自讲经。”
其中一位身穿青衫的年轻人回道,眼里满是遗憾。
启圣书院的院长亲自讲经,那算得上是机缘了。
启圣书院文道修《大道书》《圣人书》《入世书》《治野书》四书,及《文华经》一经。
四书都有各书目的先生教习,唯独《文华经》授业者只院长柳变一人。
四书讲的皆是身在时间读书人立身治业之道,有权谋,有国策,有兵法,亦有术数及隐世之道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
当然了这四业皆是凭兴趣修习,自在山上的演武,音律其余种种科目也皆全凭学生自己兴趣修习,没有强制要求。
唯独院长讲《文华经》,只要是自在山上无事的师生皆得到场。
与其说是强制性的,不如说是师生们趋之若鹜。
《文华经》不仅包含世俗的文理,亦包含武道领悟一途,如何领悟大道,如此方能走得更长远。
启圣书院走出过天下闻名的儒生,震动六国的武者,流传史册的贤者,皆是在听经中有所获。
《文华经》不是普通可拓印的书册,是启圣书院的镇院之典,唯有院长才有资格进行参悟。
“事不宜迟,快走。”
章居正话音未落,像拎小鸡似的,拎起赵俊,身上灵力运转,直接往山上去了。
章居正可以压慢了速度,为了凌云能跟上他。
凌云施展灵力全速前进。
虽然章居正可以压缓了速度,可是凌云的速度还是让他心惊,这可不像是玄灵境武者的速度。
自在山上一共有九千级台阶。
数中九为尊,九千台阶,每阶之上,皆刻有六国世俗之中的传世经典书籍。
阶梯宽广,平日里少不了在阶上感悟的学生。
可是今日除了山下的执事弟子,山上未见一个人影。
凌云三人也能全速上山。
山之巅,入云。
五千阶之后,便在云之上。
九千之极,壮阔如野,悬之数十殿。
正中一殿,有遒劲行文,上刻“书海”二字。
书海殿是启圣书院的正殿,一般只有极为庄重之事,或者有关书院极为重要决定的时候方才开殿。
殿中坐着数百人,这便是启圣书院的所有人了。
无论是庖厨,清扫,杂役,学生,先生皆在殿中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