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二章 锦衣卫的奏报
    “陛下,燕王求见。”

    乾清宫内响起的宦官禀报声,让老朱感到奇怪。

    刚才早朝时,老四怎么不当着文武百官的提出来。

    而要等到散朝后,一个人悄悄过来?

    难道

    新建立的锦衣卫已经取得成果了?

    老朱来了精神,把手中的奏折放下,“快宣!”

    “父皇。”

    穿着亲王朝服的朱棣,颔首垂目对着坐在龙椅上恭敬行礼。

    老朱根本不在乎这套虚礼,直接说出了之前的猜测,“咱们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不是得到什么,咱都不知道的秘闻?”

    “儿臣获悉,父皇一大早在钟山和应天之间,走了个来回,父皇的龙体生龙活虎,儿臣自愧不如。”

    “看来锦衣卫的发展不错,连咱的亲军里都有了你的人。”

    老朱的声音看似平淡,却藏着不显山不显水的惊涛之怒。

    朱棣丝毫不畏惧,三人混搭他都经历过,还怕唇枪舌剑?

    在袖子里掏了掏,掏出了个厚厚的奏折,“父皇,请看,这是锦衣卫如今的名册。”

    老朱走下龙椅,亲自接过来了,奏折然后在手中打开。

    奏折一点一点展开。

    胜雪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随之引入老朱眼中。

    特别是众多名字前,表明了所潜伏的官邸、官署、以及哪位公侯之家。

    即使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闻,老朱也不禁心生赞叹,老四还是有些手段一时间能发展这么多暗桩。

    “老四你干得不错。”

    “父皇在赏儿臣之前,儿臣有要紧事奏报。”

    “那你说吧。”

    “在京师市井流通的大部分纸币,在最近几天交易往来中正在消失,似乎暗中流向了一个源头。”

    纸币?

    老朱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如刀锋利。

    身上的气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帝王盛怒!

    “查出来了吗?”

    “如果有人敢对纸币产生歪念,无论是谁,朕都要砍了他和三族脑袋!”

    朱棣顶着帝王之怒,声线发出颤抖,“纸币流向了朝堂上百官、以及我淮西的诸位勋贵。”

    百官和勋贵。

    老朱顿时察觉到了不妙,背着手在大殿徘徊,“咱明白了,纸币比铜钱和白银方便多了,咱们的功臣们,是不是拿着纸币,交易所侵占的良田?”

    朱棣再次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高高举过头顶,“父皇慧眼如炬。”

    老朱连看都没看一眼。

    这群淮西的老兄弟,无法无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老朱是一直念着旧情,不止三番两次提醒他们收敛。

    淮西老兄弟被提醒后,却搞得愈演愈烈,甚至纵容家仆为祸乡里。

    还是当初...

    丹书铁券的错啊。

    老朱叹了口气,让他们有了胡作非为的底气。

    因为免死。

    所以无视他的警告。

    因为免死。

    所以仗着身份胡作非为。

    现在有了纸币。

    那些老兄弟的暗地里的交易,也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老四。”

    “儿臣在!”

    “把这些罪证就咱保存好了,等到时候咱会给那些老兄弟,算个总账,过个好年!”

    老朱从不会心慈手软。

    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彻底纠正当初自己心软犯下的错误。

    “锦衣卫还是其他事,要奏报吗?”

    “有!”

    “锦衣卫探听到风声,胡相要对科举动手。”

    “儿臣,建议是否盯紧主考官郑九成和其他诸位副考官?”

    呵。

    都来了?

    老朱被气笑了。

    脸色却愈发冰冷,亦如让人遍体生寒的寒冬。

    “不能急。”

    “胡惟庸是个聪明人。”

    “他不会向郑九成行贿密谋。”

    “退一步讲,就算真有。”

    “他们那笼罩在我大明朝堂上的遮天大树,早已经善后了。”

    “那儿臣?”

    “暗桩还不够,内帑里的钱,老四你随便拿,必须给咱调查清楚了!”

    等到朱棣离开大殿后。

    脸色阴沉的老朱,实在忍不住,低声笑了。

    小苏的建议是真好啊。

    一个锦衣卫,成为了他注视百官的眼睛。

    一张纸币,成为了引出人心贪欲的钥匙。

    废相。

    和废除丹书铁券。

    无论哪件事都会引起朝堂震荡。

    更何况还是二者凑在一起。

    老朱知晓。

    必须要证据确凿,把一切打成无人能反驳的铁案。

    这样朝堂安定,民间安定,才不会引起大乱子。

    ...

    “先生!”

    “为什么土豆,是种在土中里,而不像别的豆,结在枝丫上?”

    “所以雄英,他才叫土豆啊。”

    “这样啊。”

    蹲在田埂旁的朱雄英,注视着破出地面抽条碧绿的新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先生,这个名字起的真好。”

    “言简意赅,通过名字就知道,这个佳禾的特点。”

    挑着扁担浇完水的朱标,轻敲了两下腰部后,直起身感慨道。

    身为大明的皇太子,朱标对悯农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百姓辛苦一年,是为了填饱肚子,如果遇到天灾,一年的辛苦将颗粒无收。

    再遇到贪官污吏和不讲人性的地主,极大可能将家破人亡。

    而面前的土地,一片生机盎然。

    而且...

    朱标曾趁着苏先生不注意时,偷偷挖开了一点,种着土豆和红薯的区域。

    那些初具规模的结果,让朱标心神颤栗。

    还有亲自种植的水稻。

    朱标看到了那结得满满的稻穗,比如今大明任何水稻,都要多!

    苏先生说了。

    这些作物能大幅度减少大明的饥饿,和吃不饱肚子悲惨。

    是真的!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

    我大明将实现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壮举!

    朱标觉得放下东宫事务,来苏先生这里做一农夫种地,值!

    相当值!

    比什么都值!

    “雄英!”

    “你看我发现了什么!”

    朱柏带着炫耀从远方的丛林里跑来,手中捏着大号蚂蚱的双腿,任由它在指尖不断蹦跶。

    “唉——”

    不情愿拔草的朱允炆,望着在一起嬉闹的大哥和十二叔,不由变得消极起来。

    他们是天家的龙子龙孙,完全用不着干这种不体面的农事。

    农活自有百姓做,他们只用收收秋税,就好了。

    相比较努力的朱标,懒散不作为的朱允炆,在田地里显得格外扎眼。

    更朱允炆回过来神时。

    猛然起身。

    太过于用力,跌坐在尘土里。

    因为。

    他看到了。

    苏先生正坐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