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四章 胡惟庸稳操胜券
    科举,已经成为了应天府百姓之间的热点话题。

    每天都能看到外地的读书人,背着一个重重的书箱,在京城里寻找驿馆客栈。

    特别是关于。

    读书人对纸币的怀疑。

    让目不识丁的百姓,在他们身上找到了自信。

    并随手掏出大明钱庄司,新发型的百文、十文纸币。

    教导这么读书人如何使用。

    便捷又轻薄的纸币,成为了读书人接纳的新事物。

    特别是带有原纸钞的读书人,当得知没想到原本发生贬值的宝钞,朝廷竟然没有抛弃,反而认可。

    而且能一比一兑换时,顿时喜上心头!

    再加上即将举行的科举!

    直接双喜临门!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

    在市井里已经看不到了读书人的身影。

    只能在宵禁后的客栈里,看到那些彻夜未眠的身影。

    科举正式开始的那天。

    被憋坏近乎疯魔的举子们,成群结队地向贡院走去,终于能在笔墨纸砚间一展宏图。

    凭借中书省的楼阁,胡惟庸望着鱼贯而入的举子们,悠哉地抚摸着胡子,仿若大局在握。

    陛下重开科举,是要选出自己人。

    当这些陛下的自己人进入官场沉浮后,很容易被同化成胡惟庸的自己人。

    无论陛下再怎么英明算计。

    这些举子。

    始终都是他胡惟庸的自己人啊。

    这就是能和皇权明里暗里进行抗衡的相权,根基所在。

    “相爷。”

    “新的糊名工具,都已经准就绪了。”

    沿着楼梯走上楼阁的礼部官员,低声进行汇报。

    胡惟庸话语里染上一丝苦恼,他这些同僚笨是笨了点,好在都听话,“各省的举子的名单我们都有,为何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走。”

    “去礼部,等我大明英才的答卷。”

    胡惟庸目光落在礼部所在的衙门,抖了下衣物,显得格外轻松。

    礼部衙门内。

    大明的翰林们早已经就位,三三两两的聚成一团。

    见胡惟庸进来后,纷纷行礼,口呼,“胡相!”

    胡惟庸简单回礼后,坐在首座位置,“诸位同僚,科举是我大明幸事,更关系到天下文脉,一定要格外慎重啊。”

    “胡相放心,我们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天下读书人的众望。”

    “那就好。”

    “老夫就先告辞了。”

    胡惟庸起身的瞬间,不经意间看了眼人群中的宋慎。

    胡相走后没多久。

    贡院里收上来的试卷,在小吏的搬运下,整整齐齐码放在礼部衙门内。

    宋慎缓缓走向中间位置,引起众多目光关注。

    “诸位大臣,你们各家的子侄和后生,有没有要变更的?”

    “不然落榜了,可与胡相、汪相无关啊。”

    宋慎的声音在衙门之内回荡,仿佛在叩问人心。

    暂定的沉默后。

    迎来了嘈杂的爆发。

    礼部衙门内淮西出身、浙东出身的文官们,声音骤然变得高亢,“宋大人快开始吧,我们已经等不及,在放榜时看到自家孩子的名字了!”

    科举开始的首日。

    老朱带着百官在承天门,远方观摩了下。

    然后回到奉天殿,继续展开早朝,处理大明各地的事务。

    在散朝后,

    老朱回到了乾清宫。

    让宦官拖出了三个布满灰尘的箱子。

    拿出已经产生氧化反应,不再透亮的钥匙,打开了这口箱子。

    箱子内存放的是。

    淮西勋贵自洪武建元起所犯下的罪行,哪怕时间流逝,箱子内染血的血书,依旧震慑这老朱的心神。

    清点完毕后。

    老朱深吸了口气。

    他要和淮西的功臣们算总账了!

    “宣太子,和燕王。”

    得到旨意的宦官,转身向东宫和燕王府走去。

    在等待的途中。

    老朱不停翻阅木箱里的罪状,一遍遍地看着被淮西勋贵逼迫的百姓们的血泪。

    “父皇!”

    紧促的脚步声,和呼唤声,一同在乾清宫内响起。

    老朱看了眼朱标和朱棣,率先问道:“科举怎么样了。”

    “儿臣去了礼部一趟,各官员正在各司其职,没出现任何差错。”

    朱标讲述着自己的发现,眉头却紧锁,他没想到胡惟庸能这么沉得住气。

    “锦衣卫呢?”

    “禀父皇,埋在各官员府中的暗桩,探听到了不少关于科举贪污腐败之事,要不要动手?”

    老朱瞪了眼朱棣,“现在动手不就打草惊蛇了!?”

    在大殿内踱步,陷入沉思。

    只听到脚步落地,踩着金砖发出的哒哒声。

    老朱想到了什么,视线一斜看向朱标,“各省秋税的官员,进京了吗?”

    “除了较远的几个省份,大部分省份的官员,都已经到了。”

    “那他们所携带的文书?”

    当老朱的话音落下后,朱标没有立即搭腔。

    朱棣则感到格外疑惑,于是开口问道:“按照前朝惯例,文书上不都是预先盖上印章吗?”

    “唉——”

    听到这句话后,朱标有些不忍,叹了口气。

    他已经猜到了老朱的想法。

    老四这一搭腔。

    就宣布了这些官员的命运。

    “提前盖上印章!”

    “那些空白文书,不任由那些狗官随便篡改?”

    “老四!”

    “让你的锦衣卫,把他们给朕盯紧了!”

    ...

    相府。

    散值回来的胡惟庸,心神格外舒畅,把玩着缴纳秋税官员,从乡下带来的土特产。

    这幅唐朝古画。

    胡惟庸越看越舒心,随后将其放在书案上,等舒卷开再进行装裱。

    “相爷。”

    “王大人来访。”

    “哦?”

    “请王大人进来。”

    “胡相,出大事了!”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有事慢慢说。”

    走到湖心亭的胡惟庸正惬意地赏,看向匆忙疾跑的王大人,雅兴已经荡然无存。

    “应天府内驿站客栈,都被天子亲军围了!”

    “慌什么?”

    “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李善长也已经把淮西的屁股擦干净了。”

    胡惟庸给自己斟了一杯小酒,显得格外气定神闲。

    “胡相啊,他们没有听您吩咐,带的还是空印文书进的京!”

    胡惟庸无奈了。

    空印文书本是他上的一道保险。

    既然各地官员准寻惯例,也不用这么大惊小怪。

    王大人。

    等找个机会,放下去再历练历练。

    “这是自前朝就有的惯例,我大明从未有明令禁止过,陛下是不会大动干戈。”

    “我猜啊。”

    “陛下是想查秋粮了,陛下这一查,不知道会查出多大的事啊。”

    “一旦产生天灾,我大明又要饿殍遍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