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章 偶遇徐妙锦,浅谈舆论
    嗯?

    刘士端转身看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

    身着锦缎白裙,柳眉杏眼五官精致,亭亭玉立的站在那里,说不出的温婉。

    刘士端打量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这姑娘好看是好看,但她一开口把自己的思绪都打乱了。

    此刻,少女有些不悦,

    自认论起容貌也敢自信的说一句上佳。

    可面前这男子竟然没有半点异样,反倒还有些不耐烦。

    压下心头的不满,少女问道:“方才听公子吟诵南宋诗人的诗句,是否同样对这些年轻人不思进取不满?”

    刘士端听的好笑:“小姑娘,你才多大岁数,就一口一个年轻人。”

    “再说了,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不思进取呢?”

    少女没有理会他话里的暗讽,径自道:“眼下大明看似太平,但北有前元余孽虎视眈眈,数次犯漠北边境。”

    “东有倭寇骚乱沿海渔民,而那些高丽等小国更是处于观望状态,巴不得从大明身上咬上一口。”

    “如此国情,这些公子小姐们却只知吟诗作乐,难道不是不思进取嘛?!”

    因为情绪的缘故,少女脸色有些微红。

    闻听此言,刘士端更加惊讶。

    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这少女能有这样的观点,真可谓是难得。

    没有急着回答,刘士端先是问道:

    “姑娘能说出这番言论,肯定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吧?”

    少女脸上带着些许骄傲道:“我叫徐妙锦,父亲是魏国公。”

    徐妙锦?!

    刘士端瞪大了双眼,难怪能说出这样忧国忧民的看法,感情是徐达的三闺女啊。

    在历史上这丫头留下的笔墨不多,记忆最清楚的是。

    徐妙锦在朱棣造反之后曾出言呵斥,最终落发为尼,以安淡泊,其见识高出靖难诸臣之上,洵千古一臣也。

    一个女人,能在史书上得到这等评价,绝对算的上一个奇女子。

    再想到刚才的话,这女子还是个忧国忧民的愤青呢。

    刘士端的目光让徐妙锦浑身不自在。

    她纵然有才智,可毕竟说到底还是小姑娘,被人这么看着,说不害羞是假的。

    “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刘士端回过神来,笑道:“我叫刘士端。”

    闻言,徐妙锦惊讶道:“原来是诚意伯。”

    “我们见过?”

    “没见过,但是我听父亲提起过你。”

    “说我什么?”

    “唔……”

    徐妙锦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

    父亲是提过刘士端的名字,可说的却不是什么好事。

    见状,刘士端当即明白了,洒然笑道:“是不是说我可怜,好歹一个伯爵,却连俸禄都没有。”

    徐妙锦见他自嘲的这么洒脱,心中更是敬佩。

    换做自己,处于刘士端的位置,绝对做不到这般心平气和。

    “刘公子果然有贤者之风,身处窘境,不仅淡然处世,更有忧国之心,妙锦钦佩之至。”

    “嗯。”

    刘士端笑着点点头,硬生生把这顿称赞接了下去。

    这把徐妙锦整不会了。

    哪有人把这种话给接下去的?

    不是应该谦虚一番,然后再顺势奉承对方一波吗?

    “公子果然非同凡人。”

    徐妙锦牵强的笑了笑,不敢再和他寒暄,赶忙问道:“敢问公子可是对妙锦的话有不同意见?”

    “你是说当下年轻人不思进取?”

    “正是。”

    刘士端呵呵一笑:“徐姑娘,你这么说其实是不对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他们身上。”

    “啊?”

    徐妙锦秀眉微皱:“不知刘公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士端看向湖中央,缓缓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歌舞升平也好,吟诗作对也好,都是民生的一种表现。”

    “民生的表现?”徐妙锦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有些难以理解。

    刘士端也不想解释,径自说道:“换言之,造成歌舞升平,粉饰太平假象的,是国家舆论导向的结果。”

    这个词语更加晦涩难懂,徐妙锦急忙问道:“刘公子,这个舆论导向又是什么?”

    “emm……”

    刘士端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简单来说,就是朝廷的宣传,现如今朝廷一直宣扬的是大明江山已定,那百姓们自然歌舞升平。”

    “假如朝廷把控宣传的方向,进行舆论造势。”

    “再组织一些在各地有威望的人,站出来呼吁慷慨赴国,那这些人自然会持刀备马,保家卫国!”

    “总而言之,是歌舞升平还是保家卫国,都取决于朝廷对舆论的把控!”

    徐妙锦听得眼前一亮,急忙道:“那这么说来,假如能控制舆论就能控制所有人……”

    “不对!”

    徐妙锦又想到一个问题:“这话说起来简单,可人家凭什么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