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大为感动。
她万万想不到这小和尚对她的身世竟寄予了如此大的同情,不禁心里充满了温暖,觉得人世间亦美好起来,不知不觉放弃自尽的念头。
她心想,这个小和尚小小年纪就出了家,想必是因为家庭贫寒。
我这里有田地,也有家产,何不赠与他,让他这可怜孩子也荣华富贵活一活。
想到此,她越发觉得楚风亲切,抚着楚风恸哭抽搐的脊梁,心头涌动着母爱的情愫。
好半日,楚风才止住了哭。
他离开了婆婆的怀,站了起来。
他擦净了满脸的泪水,羞涩道:“对不起婆婆,孙儿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由难过起来,倒教婆婆担心。”
郭宁在一旁听了顿时泄了气。
自己哪里是什么慧眼识珠,完全看错了人。
什么高明的骗子?
他完完全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笨蛋!
他暗暗骂了一句:“死狗上不了墙!”
楚风表白自己的哭是因为想起自己身世并不完全是因为婆婆的缘故,倒使婆婆看清了楚风诚实的品行。
老婆婆心想那两个逆子哪及这小和尚的万分之一,往后若能和这个好孩子相依为命也聊以慰藉。
这孩子为了他自己的身世而痛哭流涕,真让人可怜待见。
我和他俩个可怜人在一起相互安慰,同病相怜,却也会胜过亲生婆孙。
回忆方才,楚风奔回来救命,可见他是个多么有心的好孩子。
当时,他那抢上去揪下白绫时着急激动得通红的脸色,以及他流泪的大声埋怨,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心胜过骨肉亲情。
婆婆忽然心中生出奇异念头,恍惚楚风就是自己的亲生孙子。
她不由蓦然想起大儿子在外偷偷养的一个小妾曾怀孕,还派人专门来府上送信告诉这一喜事。
算起来也正是楚风这般年纪。
她的大儿子慕容弧起兵失败后,慕容家除了婆婆和小儿子逃过了大劫,慕容家三百余口人全部被杀,再无一人幸免。
慕容家没有留下后代。
婆婆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她多次让慕容席为慕容家续根。
慕容席不争气,吃喝嫖赌,穷奢极欲,从不把后代之事放在心上。
他娶的几房小妾竟没一个生养。
事后婆婆才查清几个小妾不生养是儿媳捣得鬼,将绝肓的药偷放在饭里害了她们,使她们失去了生肓的能力。
婆婆为此大怒,要慕容席休了这恶妇。
慕容席竟不知为何不但不休了那恶妇,反而宠护着她。
婆婆气得搬到了这僻静的院子,再不想见到他们。
没有了婆婆的管束,她那不争气的儿子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欺男霸女,鱼肉乡里。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争气的儿子恶贯满盈终收恶果,可也完全绝了婆婆为慕容家留后的念头。
眼前这孩子难道是大儿子慕容弧小妾生的那个孩子?
若不然,怎么会一见就感到奇异地亲切。
说不定上天可怜我,冥冥之中将亲孙子送到我面前,以回赠我一生积德行善虔信佛门的善行。
她赶忙问道:“你叫什么?何方人士?父母安在?家中尚有何人?”
她一口气问了许多,却没有难住楚风。
楚风答道:“小僧法名守戒,俗名楚风,家住雁泽镇,爹爹在外长工,娘亲在家操劳,家中还有姥姥,与娘亲做伴,相依为命。”
楚风口齿伶俐,小嘴叭啦叭啦一口气将婆婆的问话答得滴水不漏。
郭宁自幼混入街市练得伶牙俐齿,此时,他也不由惊叹楚风脑子清楚,回答得利落。
婆婆虽喜爱楚风聪明,却对楚风的回答极是失望。
婆婆知道大儿子的小妾从小丧母,怎的会突然有了姥姥?
她可以改嫁有一个丈夫,但绝不可能有一个母亲,所以婆婆断定楚风并非是她的孙子。
不过,也无妨,即使不是亲孙子,也是一个义孙,有这样一个好孙子还不满足吗。
亲孙子就算是突然出现又能怎样?
自己尚且是佛门信女,又怎能让皈依佛门的孙子还俗而为慕容家留后呢?
如此看来,是否亲生孙子都无关紧要了。
想到此,婆婆心里反倒安然了。
从此,她竟断了那念头,心里再不想那为慕容家留后之事,她知道这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更改。
楚风遵守娘的话,不敢将爹十几年前就不在人世的事讲出来。
而且,他还说姥姥时,并未解释清楚尹姥姥并非是他的亲姥姥,因而打消了婆婆的猜想怀疑的念头。
郭宁哪里晓得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只当是婆婆随口问问楚风的家庭境况,便不把他们的对话放在心上。
他只是心里惦记着那一箱子金锭。
如果婆婆能送给他一锭金子,他管保能舒舒服服活几年。
天天上酒楼吃大鱼大肉。
年年穿缎衣锦袍。
活得比公子哥还要快活。
他从来未见过十两的大锭黄金。
今天,他算是开了眼,那一箱金光灿灿的大锭金子真让他眼馋。
可惜婆婆喜欢的是楚风。
不是他。
他实在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