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六章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回去的途中,同样慢慢悠悠的马车,车厢内,朱钧继续潇洒的侧躺着。

    “今日感觉如何?”

    朱钧笑着问道。

    “所得甚多,百姓淳朴,易于满足。”

    朱标感慨了一句。

    “我说了这么多,你就弄懂了这个?”

    朱钧有些好笑。

    “先生此言何意?”

    朱标皱了皱眉,有些迷惑。

    “你没有发现吗,这天下百姓,其实与这些工匠一般。他们赋予天子的权力,是极其微薄的。”

    “如果有人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需求,百姓则会赋予更多的权力,那这一份额外的权力,最终会到谁的手中呢?”

    朱钧语气古怪的笑道。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朱标脱口而出,不禁骇然盯着先生。

    “所以说,好好干。你爹年纪大了,没什么胆子了,你来做这事。将来不仅海外,就是大明,说不得都是你的。”

    朱钧若无其事的说道。

    朱标难以置信的看着先生,大明本就是他的,但先生不知道,竟然也会说出这样的话。

    “可是,如今大明安定,岂会有如此机会。”

    “何况百姓千千万万,又怎么能满足如此之多的百姓,他们的更多需求?”

    “这天下财富有数,又不能无中生有!”

    朱标转念一想,立刻发现不过是虚惊一场。

    “那如果是天下不安定呢?比如人多了,这百姓呀,连饭都吃不起了。这需求,天子和朝廷不就满足不了了吗,规矩自然败坏。”

    “只要提供一条活路,这权力不就得到了?”

    朱钧懒散的说道。

    “确实如此,但这样的天下,恐怕我们有生之年也无法得见吧。”

    朱标无奈的点头认可道,但并不慌张,天下总能安定上一两百年的。

    “是啊,但是,如果我有办法提供这份多出来的需求呢?”

    朱钧神色莫名的看着朱标笑道。

    “这怎么可能,先生难道是仙人,会点石成金不成?”

    朱标心中震颤,不敢相信。

    “我不会,可天下财富,真的就已经是定数了吗?”

    朱钧轻轻摇头,不屑的笑道。

    “这天下财富,还能从何多出?”

    “只能等待百姓繁衍,继续开荒土地。”

    朱标左思右想,也不知道天下还能怎么多出财富。

    “我问你,这百姓一人,或者一家一户,能耕多少田?”

    朱钧指着外面的土地问道。

    “如今大明民户,一户分田十五亩,军屯一户则有五十亩有余。”

    朱标想了想说道如今的现状。

    “这耕田要牛,没有牛只能用人。还要有犁耙,要有锄头,要有镰刀斧子。这样样都要铁,百姓真的用的起吗?”

    朱钧很是好奇,看着本地人朱标问道。

    “牛乃贵重之牲畜,非平常人家户户皆有。至于铁...只是一些铁,寻常百姓应当还是能够用得起几件的。”

    朱标寻思许久,最后也不确定天下百姓到底是如何的生活。

    他虽然下过地方去巡视,但见到的自然是生活富足的农民,很少会见到真正贫苦之人。

    “不错,要是能够给百姓们提供更多的牛,更多的铁器。”

    “或者说,海外土地无数,只要将百姓的余力解放出来,一家一户,分田千百亩,也不算什么。”

    朱钧又指了指远方说道。

    “人力有尽,百亩足以耗尽一户人全力,这千亩岂非谬论?”

    朱标皱眉不解道。

    “就算百亩,还不够吗?”

    “而且,也不是没有更多的办法。”

    朱钧神色幽幽的看着朱标说道。

    朱标不由深思,这样的事情,真的可以做到吗,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百姓又是会什么样的反应呢。

    父皇的威严,抵得过实实在在的土地吗?

    朱标很难相信,特别是如今明白了权力之道,更是了解百姓们会如何选择。

    “故土难离。”

    朱标咬了咬牙,给自己和百姓找了个理由。

    如果日子还过得去,百姓总会留恋安定的生活,留在家乡。

    “故土难离,但总有人逼迫他们呀。”

    “大明立国至今,年年天灾,不是旱就是涝。洪武大帝能够免除受灾百姓的税赋,与民休养生息,但他们总要找活路的。”

    “几千万百姓当然不会离开故土,几十上百万人还是有的。”

    “这百十万人若是富贵了,衣锦还乡,百姓还能不认可,不相信吗。”

    “以点及面,天下...”

    朱钧意味深长的说道。

    朱标心生慌乱,不知所措,突然觉得要是父皇在这里该多好。

    “你看你,慌什么。”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不是说了,凡事要师出有名。如今天下名义,都在天子手中。”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我不过随口说说,也不是真的就能做到了。”

    朱钧看到朱标的神色,觉得颇为也有趣,有些好笑的说道。

    朱标神色不定,心中波澜起伏,不知在想些什么。

    ...

    紫禁城,乾清宫,朱元璋手握奏折,认真批阅着。

    这样的画面,贯穿了朱标大半的人生,熟悉且令他安心。

    “父皇。”

    朱标似乎心情沉重,神情恍惚的简单的打了个招呼。

    “嗯,回来了,事情做的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也不抬眼,继续看着奏折。

    “先生不耐俗务,只是看了一眼,事情都由儿臣做了。”

    朱标实诚的回答道。

    “嗯?哼,这小子,也是。”

    “咱看他见识虽多,知识广博,但终究是个小孩,少不更事。真要面对实务,不见得就能做好。”

    “能有这份自知,也是不凡。”

    朱元璋没有觉得惊讶,他早就意识到了,这小子从始至终连身边的人都懒得安排,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

    显然不是能够处理实务的人,如今不过是确定了这一点。

    心中更是多了一份放松,有能力,太过完美,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放下心,觉得可以让标儿和朱钧多加亲近。

    “这事放后面说,咱们好好论一论。”

    “咱先跟你说说今天朝堂上的事情。”

    “那小子给咱提意见,给百官加俸禄,来取消免税之制度。”

    “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咱自己想了想,就有了个更好的主意。”

    朱元璋带着几分自得笑道。

    朱标点了点头,在一旁认真的听着朱元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