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耕区和草原游牧区打仗作战的区别,是由双方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的。
想要打赢蒙古人,中原就得从根本上做出一些改变来。
关于这些方面的设想,朱允熥已经考虑几个月了,并且还在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思考。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应该来源于实践。
他相信跟不同群体的人交流,亲自到边关看一下,肯定比坐在金陵城的皇宫里看奏折来的实在、准确和快捷。
当然了,朱元璋有他的无奈,作为皇帝不可能经常出去巡游。
古代皇帝五到十年能出趟远门儿就了不得了!
这也是朱允熥为什么坚持要出来看一看的原因,时间越往后,他出来的机会可能就会越少。
他必须趁着年轻多出来观察一下大明朝的方方面面,了然于胸才能有条不紊。
离了金陵二十日后,他们一行人到山东地界儿。
青州这么重要的地方,朱元璋当然得派个藩王儿子过来了。
封在此地的是齐王朱榑和鲁王朱檀,但是朱檀两年前就以二十岁的高龄去世了。
朱榑是朱元璋第七子,现在二十八九岁的样子,正值壮年。
老朱只要成年的儿子,基本都有机会去战场露一把脸,朱榑也没有例外。
他前年率领自己护卫和徐州、邳州总共两三万军马跟随老四燕王朱棣一同出征蒙古,战场上表现还不错。
这阵势想差也难啊!
燕王朱棣部下早年都是跟随徐达的,训练和实战都属一流,经过几年的磨合,他早就指挥自如了。
光他们两个藩王的护卫就有五万人以上,加上北平府其他守军,总兵力都超过十万了。
十万人追着被蓝玉打剩下的碎催,那还能败?
甭管朱榑军事能力怎么样,反正他的性格做派倒挺像个蛮横武将的。
他在山东地面上绝对是最横的崽!
原因无他,人家兵多将又广。
山东都指挥司的兵马归他节制,再加上隶属齐王府的青州左护卫军,他控制的总兵力有六七万之多。
不得不说,朱元璋真是个疼孩子的好父亲啊!
北平府的燕王统领十来万大军还说的过去,毕竟人家抵御在第一线,随时要和蒙古人拼命。
山东这地方哪来的敌军?
这不是明摆着要让齐王骄横跋扈嘛,他何德何能掌管这么多兵马?
这家伙跟着四哥打了一场胜仗回来以后,就把尾巴翘上了天,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盘剥百姓胡作非为,草菅人命无恶不作。
他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杀几个手下将领解闷儿,还动不动就杀人全家,又一次直接杀了四百多口。
杀人全家这一点倒是跟他老子挺像的!
除了杀人之外,他还有很多厚颜无耻的变态恶趣味。
朱榑喜欢给人做媒,最看不惯手底下人打光棍儿,也见不得女人做寡妇。
他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强行给弄到一起组合新家庭。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后一步,在窗外观摩人家光棍儿和寡妇入洞房。
这个嗜好历史上从来没听说过。
老朱很了解这个儿子,亲自写信劝他,你是皇子,已经贵为王爷,上战场打仗过把瘾就行了,对带将士要和善,不要和他们争功。
可这货根本不把老爹的教导当回事儿,在军中依旧横的不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大家因为他是皇子,也都敢怒而不敢言,否则早就战场上放冷箭干掉他了!
除了劝导,朱元璋也没少写信过去骂他,但他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
按朱允熥之前的计划,本来悄悄地过境,打扰的不要,但是他现在改了主意。
他在朱元璋那里的人设是孝顺恭敬的晚辈,路过叔叔家门口哪有不上门儿坐坐的道理?
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罢了。
齐王朱榑手下可是直接掌管着六七万人马,山东是敌人从北方南下金陵的第二道重要屏障,不管是那个敌人!
朱允熥感觉很有必要对这个七叔摸摸底,了解一下军中的情况,也顺便探探他和四叔朱棣的关系。
只这两个藩王就节制了十几万兵马,现在朱元璋还活着一切都还好说,新皇帝登基之后呢?
一但这两个人站在了一起,后果不堪设想。
齐王和燕王的关系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但山东军队里的将领对齐王怨声载道是肯定了的。
这里面应该有不少优秀人才,正好可趁此机会征调一批出来。
多点儿也没关系!
就齐王那德性,优秀将领就算在新军中当个百户,也未必愿意在他手下当千户!
军饷和命哪个重要,他们还是分的清的。
再说了,新军百户的待遇不比地方军队千户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