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在古代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中原来说更是如此。
中原军队的战马都是当宝贝一样伺候着的,行军打仗过程中给他们吃的都是粟或者豆子这种精饲料。
大头兵看了马料都得流口水!
这年头,普通老百姓杂和面窝头都吃不饱,更别说豆子了。
当兵以后,军队也就勉强吃些黄米和粟而已,还不能敞开了吃。
明军或者历代中原政权军队跟北方游牧部落打仗都很吃亏。
虽然最终都能打胜,但成本无疑是高昂的。
很多时候赞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家底儿,才敢对草原发动大规模攻击。
对待平时的小规模骚扰只能摇头叹息无可奈何。
国库空虚,就算边关屯着几十万大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东至西防线三千多里长,几十万大军分散在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军镇,单个实力其实很弱。
大点儿的军镇也很难组织起一两万的骑兵队伍来,根本没法深入追击。
大明现在虽然实行了卫所制,很多军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用国家财政负担,但边关情况可不同。
卫所制之下的军队只能算是战备级别低一等的地方武装。
首先,他们是轮替训练和值守地方防务的,那战斗力肯定堪忧。
这不难理解,州府城池非战时用不了多少守军,军户们更多的时间是在耕种。
就算边关有战事从全国卫所调军,那也很难做到精准识别,只能全部往上招呼,军事素质难免参差不齐。
朱元璋和将领们对此非常清楚,所以大明现在驻守边关的都是职业军队,或者说是现有两三百万军队里的精锐。
他们长期驻守边关,想耕种也没那条件啊!
边关处在草原游牧区和中原农耕区的分界线上,自然条件很差,正经农民耕作都费劲,边军能搞出什么花样儿来?
所以,边关几十万军队都是靠国家养着呢,这笔开支不是小钱儿!
长此以往下去,就算能杜绝蒙古鞑子南下抢劫骚扰,那大明每年军费也吃不消!
朱允熥收住思绪,笑着问道:“你们在河南练兵整日都练些什么呢?”
廖承志回道:“这个内容可就多了,主要内容就是阵列。”
“枪兵阵列、弓箭手阵列、弩兵阵列,当然也有骑兵阵列!”
朱允熥点头道:“那还不错!阵列可是汉人的优势,别看咱们单打独斗不及蒙古人勇武,结成阵列能把他们打的哭爹喊娘!”
他们一行人边聊边走,黄昏时分到达了六合,还在应天府管辖范围。
朱允熥他们找客栈休息,令派两个侍卫去马市买马。
这年头民间没有什么好马,个别私贩的良马可遇不可求。
不过,影响不大,他们只是正常赶路而已,又不是驿站送信或者骑兵作战,能比驴强点儿就成。
朱允熥这个对各种东西都有点儿兴趣的杂学家,当然对马略知一些。
马奔跑速度很快,但是耐力却很差,远不及驴、骡、牛。
军队给马匹喂人都舍不得吃的精饲料,也就是想让它在关键时候能爆发出冲击力而已。
古代战争里经常能听见什么率军几百里甚至上千里的长途奔袭,平均日行军百里并不罕见。
但这种情况很多都是步兵,而不是骑兵。
为啥呢?没有足够的马匹吗?
其实不然,古代就是骑兵也很少这么连续突袭几百上千里。
马匹在狂奔状态下只能持续十余里,然后就要很长时间的休息。
就算不狂奔,驮着近两百斤的人和装备,每天顶多能走四五十里。
驿站相临距离三十里,已经是一匹马快速奔跑的极限了,然后就得换下来休息吃精饲料补充能量。
并且这种狂奔二三十里之后的休息,不是一两个时辰那么快,大多都要一两天才能恢复。
当然了,马也能做到连续狂奔五十里以上或者断断续续高速奔跑一整天,但是这匹马跑完基本就活不成了。
古代没有哪支军队能承受这样的代价,要知道,马匹可是比士兵还值钱的战略资源!
人类费那么大劲筛选良马,就是为了他那须臾间的爆发力和冲击力,要是比耐力干粗活,它确实不如驴和骡子好使。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动物的一些特殊能力无非就是为了生存才进化出来的。
野马为了逃脱狼群才奔跑这么快的,而狼群显然不可能追着一匹马跑上几十里那么远。
既然如此,野马有什么理由进化出能狂奔五十里以上的能力呢?
二十里左右足够用了!
这还是在轻装空身的情况下,驮着一两百斤的人只会更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