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 开创科举,民心所向(跪求支持)
    安排孟光和董允几人讨论搞钱的事之后的几天里,刘禅自己也没有闲着。

    蜀汉当前人才凋敝,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处在青黄不接的严峻阶段。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施行全新版本的选拔制度迫在眉睫。

    他和刘彻老祖简单聊了几句,再次发现老祖那一套,在乱世三国确实已经玩不转了。

    刘禅:“老祖宗,小弟我现在急缺人才怎么办?”

    老祖:“你小子是真笨啊!举孝廉足矣。传令各个郡县,推荐孝顺廉洁、品性优异的好青年出来做官。”

    刘禅:“试过,推荐出来的全是府君们的子侄小舅子,不堪大用。”

    老祖:“你这孙子真笨啊!把这一批全部推出去砍了,让下边再举荐一批就行了。”

    刘禅:“试过,这回选上来的全是世家子弟,谁花的钱多谁上。”

    老祖:“笨!把这些子弟捏在手里,还怕打仗筹不齐钱粮吗?你得了钱他们得了名,名利双收实现双赢!”

    刘禅:“......”

    他非常怀疑这个虚拟老祖是系统派来黑自己的,并且掌握了十足的证据。

    虽然不可否认,钞能力是全宇宙中最好的能力之一。

    但是真的选出这么一批乌合之众来治国,是怕蜀汉亡得不够快吗!

    狗大户的子弟们掌握了权力,就算闭着眼睛也知道他们会死命地压榨民脂民膏,中饱私囊。

    刘彻老祖时期,连皇太后和丞相都在京畿地区大肆圈占土地,地方上就更不用说了。

    唉,这事儿还是要靠自己。

    刘禅仔细地研究了当前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存在极大的弊端。

    察举制不具备客观性,对人才的评价没有形成标准化,限量的界定非常模糊不清。

    最简单的例子,就连诸葛亮举荐来投的凤雏先生,初到蜀中时也只做了个无关紧要的县令。

    仅仅因为长得有点丑,就被冷落,气冷抖。

    不难想象,在这种制度下大量的贤才得不到重用,甚至会被敌对的吴魏两家挖墙脚,反过来对抗蜀汉。

    此外,察举制对贤才的筛选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大量有抱负的人才隐居山野,空有大志却得不到举荐,报国无门。

    诸葛亮出山之前,不也在南阳卧龙岗种了十几年地吗?

    因此,唯有变革,才能救蜀汉于水火!

    “来人,传旨。请丞相速速进宫,朕有大事宣布!”

    刘禅心中有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气,迫不及待地想和诸葛亮讨论。

    不多时,诸葛亮便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了大殿里。

    看样子他这几天的休养下来,气色好了不少。

    刘禅开启‘洞察’面板看了一眼,果然,诸葛亮的健康指数升高了一点,达到了蜀汉平均水准。

    诸葛亮摇着羽扇,躬身作揖道:“老臣参见陛下,不知陛下宣召,有何大事?”

    他的样子又儒雅,说话又好听,磁性十足。

    显然心情还不错。

    刘禅挽着诸葛亮坐下,这才神秘兮兮地开口:“相父,朕这几天要搞个大动作!希望你和有司通通气,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诸葛亮刚坐下,屁股还没捂热乎呢,一听这话菊花一紧,急忙问道:“陛下所说何事?老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事关蜀汉未来,刘禅也不卖关子了,他抿了口茶娓娓道来。

    “朕要在郡县州府开设学堂,每年春秋开设考试,用以选举贤良,为国效力!”

    “学堂教授的科目应当拓展,除了《汉书》、《礼记》这些基础,也应该发展和考察各项职业技术。”

    “水利、建筑、天文地理......”

    “只要对蜀汉的发展有利,就应该予以认可。由朝廷统一颁发从业资格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人才朕就要重用他们。”

    “具体的朕还没想好,所以请丞相前来商议。”

    诸葛亮抓着羽扇摇得越来越快,这个超越时代的举措无疑是优越的。

    “陛下圣明!”

    “不过开设学堂学堂需要大量钱财,国库恐怕已经支撑不了这笔开支了。”

    “并且当今天下局势动荡,蜀中百姓安定不下来,开设学堂或许得不偿失,还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压力!”

    诸葛亮当了十多年丞相,在选拔人才这方面自然有极大的发言权。

    他的担忧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反观刘禅,他不紧不慢地应对道:“钱财之事,朕已经安排大司农会同董允几人拟定制度了,丞相不必忧虑。”

    “国库中现有钱粮足够支持学堂所需。”

    “五路贼兵退去之后,两年内不会再犯我疆界。朕会安排各支军队屯田驻扎,开销会减少大半。”

    “休养一年之后,朕决心扫平蛮王孟获。到那时,蜀中稳固,科举的优势会迅速展现出来。”

    诸葛亮又吃了一惊,皇帝竟然早就把一切都想通透了!

    不仅大胆预测了两年内的态势,就连他谋划了半月,还没来得及上奏的南征之事,也被皇帝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了。

    诸葛亮辅佐先帝的时候,大事小事全都要靠他这个丞相过问。

    刘备死后,各方势力都唱衰刘禅,没想到他却突然开窍了!

    诸葛亮拜倒在地,激动地说道:

    “陛下心思缜密,算无遗策,老臣自叹不如!”

    “陛下此举功在千秋,臣以为应当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尽快实施。”

    翌日早朝,刘禅果然宣布了自己关于选拔制度的新策略。

    众臣皆惊!

    因为被时代的局限性束缚住,几百年来皇室和贵族们已经习惯了“举孝廉”这种选拔方式。

    甚至朝廷大员和地方权贵在选拔人才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察举制的成效更加大打折扣。

    而刘禅制定了统一的考核标准,这对庶民阶层来说是天赐的恩遇!

    短暂的讨论之后,全体臣公一致拥护新举措!

    “陛下英明神武,治国有方!”

    “陛下功勋,可比三皇,更甚五帝!”

    “......”

    就这样,在刘禅的极力推动下,蜀汉成为第一个使用科举来选拔贤才的国家。

    史称“蜀汉科举变法”。

    蜀中各郡县读书人欢欣鼓舞,蜀汉迅速席卷起一股科举之风。

    蜀中三尺小儿,日诵千言不肯休。

    甚至在科举制推行不久之后,大量吴魏士子涌入蜀中求学,官家学堂终日书声琅琅!

    刘禅在百姓阶层心中的威望水涨船高,名声甚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