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车队正中,车队的主人却是早已拉开车帘,结果还没等子元辰过来,远远看到真容的主人,立马匆匆下车,也不顾仆从搀扶,来到子元辰面前,拱手弯腰行礼:“这是哪位仙家莅临,鄙人有礼了。”
“福生无量天尊,居士不必多礼,贫道修行太平山三清观,不敢称仙,只是山中一羽客而已。”
子元辰双手合起黎仗对着来客稽首回礼。
“仙家慈悲。”
那人很高兴,子元辰也才有空打量,发现这车队主人体型较胖,身穿丝绸,腰系金镶玉带钩,还有金丝代替纺线编织的帽子,虽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却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土豪。
“听我下人说,道长您要去青城府府城?”
“正是。”
“那道长,不如一起上路?”胖子笑眯眯道,“鄙人岳池,字海和,原本在湖州玉华府做点生意,但因数月洪灾,导致民乱,又有天罗教乘机频繁作乱,故而这次才举家搬迁来天府青城。”
“原来是岳居士,”子元辰停顿说道:“不知会否打搅了居士?”
“不会不会,鄙人打小就慕道崇仙,与道长同行,正巧可以释疑,鄙人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打搅?”
“那就打搅岳居士了。”
“唉……哪里的话,不打搅不打搅,本人家祖就是得一高修全真指点才有现今富贵,我岳家上下皆有向道之心,鄙人更是常至观宇听法唱经。”
岳池赶紧摇头舞手,示意子元辰自己是个好道之人,不怕打搅。
“贫道谢过居士,居士慈悲!”
子元辰打了一个稽首,顺势点了点头,也很高兴,可以混吃混喝,而且还能有人守夜看护,这能睡一个好觉了
有人会说为啥一个道士天天口中说慈悲,慈悲之说不是和尚才会说的吗?
世人却是忘记了渡世教化四个字,明明也是道家的教义,单只记得逍遥长生,犹可叹也!
祖天师立教曰:“扶命佐国。”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云笈七签》曰:“修道者助国救灾解难。”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曰:“兴国爱民,普济群生”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佐天行化,助国救民”
《太平经》曰:“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
所以说道士都该避世是错误的,说道士不言慈悲也是错误的,从历史上来说道家的慈悲还要早于佛教,而且更具人性,不胡乱称平等。
老子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老子在这里对慈作出了进一步推理,人帮助人是需要勇气的,如闯入火海救人的消防员,敢于救助落水者的人,水火无情他们都面临危险但他们都有勇气去救人,这些都是慈在推动人,也可以说慈者必勇敢,勇敢者不一定慈。
在道家经典中有很多对立的语句,如阴阳、捭阖、长短、有用和无用等等,这些词语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慈和悲也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悲看似是阴面,实则是慈这个阳面的前提条件,如同你看到一个人或一条狗一只猫很可伶,这时你心中生气悲伤痛苦,在这种悲伤的感情下你就会想帮他,也就是你出现了慈,近似于现代人所说的没有感受过痛苦的人无法理解他人。
所以道家的慈悲并不是圣母,就好比孔子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被人传成了以德报怨,孔夫子要是知道了,他那把杀过人的弓和剑必然要与你计较一番。
“驾!”
便在此时,有一青年率着一对骑士拍马从前方而回,到了近前,勒住马儿,扬起马鞭,说:“父亲,听说来了个野道士?你可别被骗了,蜀州多山,盗匪可藏,而那盗匪也多以僧道扮演作为内应,父亲您看他度牒没有?”
“虎儿,不得无礼!”
岳池皱眉喝道。
子元辰刚与岳池对话,背对着赶来的青年,此时闻言偏头回看,发现是个一脸倨傲,眼睛快长到天上去了的年轻人。
那青年原本傲气凌人,子元辰这一偏头,他定眼细看,这道人长相是个清秀俊俏模样,但这道人最主要的是从头到脚都有一种说不明的气质,就好像似那般春风送暖沁人心脾,也似那般明月照夜微凉却明引人见路,吃了惊,当下态度就变了,不再是刚才那般傲气。
不得不说,子元辰入了道后,不靠江湖奇门,就光靠这气质都能行骗天下,炁乃万物之本,只要是个生物都不由自主的会亲近炁,而根据不同的方式让炁这个一变成不同的二就是靠个人了,比如子元辰的炁这个一,变成了祥和飘渺这个二,所以子元辰实在太过有欺骗性了,总是能让人觉得不凡,就是那落入人间的仙人(嫡仙…这对凡人来说是一个褒义词,但对真正的仙人来说就是一个贬义词)。
“道长,这是犬子池虎臣,字余君,”说着,岳池又呵斥道,“虎儿,还不给道长道歉?”
那青年虽然不见得立即对子元辰面露微笑,却也不再质疑和盛气凌人,想来在他看来,有这般超凡脱俗气质的道士,也不可能去充当什么盗匪的内应,放哪儿都是云中君子,不凡仙客。
坐在马上,青年不情愿地拱手:“这位道长,方才是我失礼了。”
说完,也不待子元辰说什么,一挥马鞭领着七八个骑士又跑了。
“哎,仙家见谅,鄙人教子无方。”
“岳居士不必介意,年轻人嘛,以后多多历练自可明辨礼仪是非。”
“道长,车上请?”
岳池笑着伸手相邀
子元辰回以微笑,点了点头,道了一句劳烦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