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后,京城已经遥遥在望,连日长途行路,就连杨慎之都有些疲惫了,看到京城的影子,精神顿时一振奋。
“上官,蓝乐,回到京城之后,皇叔,曹正淳,刘瑾他们问起我这一次出京做了什么,你们该知道如何回答吧。”杨慎之开口问道。
上官海棠沉声道:“爷此次出京游山玩水,喜好看戏,入青楼,还带回来一个女子。”
蓝乐看了小龙女一眼,连忙低下头,拿出一封密函,恭敬的呈给杨慎之:“这是爷这一路游玩的细节,属下经过多次推敲,曹正淳他们绝对看不出什么破绽。”
杨慎之拿过密函,仔细阅过,里面记载的是荒诞不经的事情,完全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游玩的经历。
再加上杨慎之确实带回来一个女子,也就让这些事情多了很多真实性。
忽然,杨慎之耳朵微微一动,听到前方传来的些许刀剑碰撞之音。
众人加速前进,在一处山岗上遥望而去,却见前方有一辆马车,一个中年男子,一个年轻男子,两人手持长剑背靠马车抵抗十几人的围攻。
这两人剑法颇有章法,背靠着这马车,那些围攻的人一时半刻居然杀不了他们。
“咦,锦衣卫?这两人何许人也,居然惹得这么多锦衣卫围杀?”蓝乐吃惊道。
杨慎之看着那个中年男人,觉得非常眼熟,想了一会,终于想起此人是谁了。
杨慎之虽然没见过他,但见过他父亲王华,两人外貌很是相似,王华此人是礼部左侍郎,此刻他已经被刘瑾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王华此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他却因为儿子被历史所铭记。
他儿子正是王守仁,又称王阳明。
杨慎之轻轻吐了口气:“王守仁,王阳明,没想到居然是他。”
真正了解王阳明的都知道,此人堪称一代圣贤。
他是陆王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的心学提倡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后传入东瀛,于东南亚都有极大的影响。
但杨慎之觉得,朱熹无法和王阳明相提并论,王阳明要比较也是和孔子,孟子比较,朱熹没有资格。
东瀛军神曾说:一生低首拜阳明。
而且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个文人,他允文允武,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民,他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甚至有人明教,中华上下有两个半圣人,其一便是孔子,其二便是王阳明,至于那半个,争议比较大,便是曾国藩。
但对于王阳明圣人之说,争议近乎没有,可见王阳明此人不凡。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王阳明触怒了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这样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的宰相之才,也正是杨慎之现在最为缺少的人才。
“爷,您知道他?”蓝乐问道。
杨慎之点点头,也不啰嗦,直接下命令:“将这些锦衣卫灭口。”
这可是他看重的人,不能出什么意外。
历史上刘瑾派人追杀王阳明,王阳明侥幸跳水自尽躲过一劫,但杨慎之现在可不敢赌这个意外。
“遵命!”
蓝乐,上官海棠齐齐身形一闪,已经从马背上一跃而出。
嗤!
绣春刀化作匹练闪过,王阳明身边的仆人惨叫一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王阳明一把扶住仆人,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之色。
他虽然也练武,却不怎么高深,面对十几个锦衣卫,除非生出一双翅膀才能逃得掉。
“老爷,我拼命为你杀出一条路,您找机会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小人贱命一条,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仆人急促喘息着,豆大的汗滴从脸上滴落。
一个锦衣卫冷笑道:“王阳明,刑不上大夫,念在你非凡人的份上,你自我做个了断,也好让我们回去回复。”
王阳明脸色平静,握剑的手坚定有力:“刘瑾,曹正淳阉党,祸国殃民,以至天怒人怨,你等和阉党为伍,助纣为虐,等到阉党倒台之时,便是你们身死之时。”
此言一出,一些锦衣卫脸上顿时阴晴不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朝廷风云斗争何等激烈,一日之间城头便可变幻,他们这些小鱼是最容易受到波及的,一旦阉党失势,别的不说,他们这些小鱼肯定是死定了。
一个锦衣卫开口道:“我等奉命行事,若是我们不动手,我们死得更快,至于之后的事,谁还能管得了那么多,即便有大难临头之日,黄泉路上我等也不寂寞。”
说罢,十几个锦衣卫攻势加快了许多。
忽然间,王阳明脸上浮现一丝笑意:“看来我王阳明命不该绝!”
锦衣卫们心中一惊,回头一看,只见十几个人极速掠来,看向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杀意。
“蓝档头,东厂,西厂的人………”领头的锦衣卫总旗一眼就认出了蓝乐等人,一句话没说完,蓝色手中剑光一闪从他喉咙闪过,一道血线浮现,锦衣卫总旗魁梧的身躯砰的一声倒地。
“我也是奉命行事。”蓝乐心中默默道,剑光纵横,像是虎入狼群,眨眼间便有三人死在他剑下。
这些锦衣卫实力低微,实力最强的总旗也不过三流,对上一群一流,超一流的高手,几个呼吸间就被屠杀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