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5章 谶语
    朱允熥虽会时不时揶揄朱松几句,但却也是真心实意在教授。

    在朱允熥的带领之下,朱松渐渐变得熟练,活儿没少干但却没了之前的叫苦不迭。

    等把三种粮种都种上,原本坑坑洼洼的地方变得松软平整。

    别说,还挺有成就感。

    太阳快要下山,天气开始凉了。

    朱允熥就在园子里洗漱后去掉汗衫,换了身出宫常穿的便衣。

    趴在地上把魏良仁取来的柴火点燃,待到火焰着过去后,把用作粮种淘汰下来的土豆和红薯全都丢了进去。

    朱松等人趴在火堆旁,眼睛一眨不眨的瞅着,口水都要掉出来了。

    “哥,啥时候能吃?”

    朱允熞头杵的最近,仿佛马上就要伸手去火里抓了。

    “早着呢。”

    “才刚放进去,且得等着呢。”

    朱允熥用棍子翻滚着放进去的土豆和红薯,顺带着回了朱允熞一句。

    老朱和朱标席地坐在他们不远处,瞧着这些人饿狼捕食的没出息样。

    忍不住骂骂咧咧的,道:“饿死鬼投胎似的,干啥啥不行吃饭倒挺积极。”

    朱标坐在旁边,只能劝着了。

    “他们中午饭就没吃,想必是饿了。”

    对这理由,老朱并不买账。

    “他们没吃,咱就吃了?”

    是都没吃。

    但,那能比吗?

    朱允熥在老朱面前肆无忌惮,朱标在老朱跟前更是想说啥就说啥。

    在老朱话才落,朱标便随之补充上,道:“他们那不还小吗?”

    “小是理由吗?”

    老朱一眼瞥去,没好气道:“小就更应该吃苦耐劳,活儿没干多少就知道想着吃,十足的酒囊饭袋。”

    “还有你那儿子,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告状。”

    对朱允熞出卖朱松,老朱很有意见。

    说起这,朱标也有些发愁,道:“允熞这毛病看似没多大,其实是典型的缺乏担当,是得在这方面多上些心。”

    就在父子二人说话的功夫,有的已经烤好了。

    朱允熥用棍子扒拉出来,一掰两瓣松松软软的还冒着热气。

    瞅着这,朱松几人眼睛都红了。

    最后朱允熥停到了朱松面前,朱松丝毫没客气一把夺了过去。

    就在朱松马上就要往嘴里塞的时候,朱允熥笑着揶揄,道:“这不仅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且我这手可是刚刚才撒过粪肥,二十叔你还要不要吃可想好了。”

    听到这,朱松表情出现了一闪而过的微妙变化。

    随之,吹着气把土豆塞进嘴里。

    “别说你洗了手,你就是没洗手我都不嫌弃。”

    这家话。

    适应的还挺快。

    见在朱松这儿讨不到便宜,朱允熥也不再继续往下了。

    把烧熟的挑出一些来,道:“剩下的你们分了吧。”

    给谁的大了,给谁的小了,麻烦不说咋分都显不公平,太容易招人恨了。

    还不如让他们各凭本事,靠自己的能力去拿呢。

    带着挑出的这些,朱允熥拿给了坐在不远处的老朱和朱标。

    这东西老朱和朱标也不是第一次吃了,不用朱允熥帮忙便自己扒了皮开干了。

    朱标细嚼慢咽的,还带着些优雅。

    老朱狼吞虎咽的,和他之前骂朱松他们几个的饿死鬼投胎差不了多少。

    一遍烧一边吃,等把淘汰下来的粮种吃完都快半个时辰过去了。

    朱松他们几个回了大本堂。

    之后跟着老朱干活了,踩踏发芽玉米的事情可以翻篇了。

    但,之前逃课却也是既定事实。

    这自有刘三吾处置。

    刘三吾不像黄子澄那厮厚此薄彼,他对大本堂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孙,只要犯错绝不姑息。

    朱松他们几个回去,少不了得吃顿苦头。

    而老朱朱标还有朱允熥三人各自换了衣服后,便直接去了奉天殿。

    往常那些奏章最紧张的时候都由老朱一人批阅,现在每人不过才分了他们十份,要批完的话早就应该批完了。

    三人到了奉天殿,静静候立着的五十个考生赶紧纷纷见礼。

    这些人多少时间批完不重要,老朱也不是非要今天去种那些粮种,现在才来见他们,也是对他们耐心的考验。

    连这么点功夫都等不了,又哪能长年累月处理了那些枯燥乏味的奏章。

    老朱在龙椅上落座,朱标和朱允熥跟着站到了一边。

    “都批好了吗?”

    “批好了。”

    五十个考生异口同声回。

    “呈上来。”

    听了老朱命令,魏良仁当即送上。

    十份一沓,总共五十沓。

    老朱从随便翻开一份,先阅览了奏章上的内容,又看了考生最后的批阅。

    接连看了好几份,老朱彻底放下。

    得到老朱眼神授意,朱标站了出来冲下面考生,道:“诸位可以回去了,这是最后一项考察了,凡录取之人朝廷会在近日发放官文。”

    “没被录取者也切莫灰心,各位能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站在这里已足见本身才能并不差,望各位都能再接再奖励在会试中金榜题名一展抱负。”

    能得太子一番勉励,于这些考生也是个不小的激励。

    “谨遵太子教诲。”

    众考生拱手领命后,在魏良仁的带领下退出了大殿。

    在众考生走了之后,朱允熥这才上前问道:“皇爷爷咋样?”

    “凑活。”

    老朱起身站起回了句。

    “把这些都带去乾清宫,你们父子两个一块过去遴选。”

    这么大的事情,不用老朱说都得过去。

    很快,祖孙三人重新坐于乾清宫。

    “从策论第一名依次开始吧。”

    朱允熥把先找出黄淮的放到老朱跟前,又把剩下的奏章以策论排名按顺序放好。

    之后,这才坐到了老朱旁边。

    这和策论不同能中和考官的看法然后取中间值。

    奏章的批阅看似简单,实在却能看出他们对处置各项问题的大局观。

    而这并不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就足够了的,还需要他们能有一定的阅历。

    总之,要想从奏章的批阅上看出他们各自的能力,还需老朱祖孙商量着来的。

    五百份奏章,虽然都已给出批阅,但需要从批阅结果中看出批阅者本身的能力,这并不比批阅一次容易。

    三人一直忙到大半夜,挑选出紧急事务的奏章做了处理,剩下的留中慢慢处置。

    之后几天早朝继续。

    再有新的奏章也都还由老朱祖孙批阅。

    在批阅奏章的间隙,他们还会从那五十个考生批阅奏章的结果中分析他们的才能,敲定最后的录取结果。

    五天之后,终于敲定。

    录取了九人。

    七人是策论的前七名,剩下的则是梁焕和吴斌举荐上那两个特录之人。

    前七人是否是朱棣组建内阁后的的第一批成员朱允熥不敢保证,不过他敢肯定的是这七人绝对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如此看来,哪怕是有蝴蝶效应,但冥冥之中很多事情还是有定数的。

    定下最后结果后,老朱下旨吏部招录。

    同时,老朱还确定了礼兵刑工四部尚书的空缺人选。

    只要有尚书主持具体事宜,四部工作忙是忙了些的,但至少能正常运转了。

    礼部尚书门客新,原左春坊左参赞。

    兵部尚书铁弦,原山东布政使。

    刑部尚书暴昭,原北平布政使。

    工部尚书严震直,原户部郎中。

    朱允熥对其他人印象不深,但对这铁弦那可谓是记忆犹新。

    历史上,靖难的时候把朱棣挡在济南城外不能往前不说,还差点就砸死朱棣。

    一个文官能打到这种程度,瞬间秒杀李景隆耿炳文那些武将。

    当然,在李景隆耿炳文没放水的前提下。

    不过不管咋说,铁弦绝对算牛人。

    等这大神进了京,得亲眼见见长啥样。

    据史记载,朱棣打下京师后亲自审问铁弦,铁弦宁死不缺被先后割掉舌头耳朵鼻子,最后投入油锅。

    真实与否不敢保证,反正铁弦足够硬气肯定不假。

    老朱旨意下达的当天,吏部先负责征召了等待录取士子,之后又分别给升任四部尚书的那些人去了调动文书。

    在京的马上上任,外地的则也需要在半个月内赶来。

    不过一来一去的,至少得一个月了。

    老朱旨意下达的当天,被录取的九人着了官服重新进宫谢恩。

    老朱领着朱标和朱允熥召见了他们后,在乾清宫偏殿设公房把当天批阅下的奏章派遣了下去。

    在老朱手下干活,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那是常有的事儿。

    那九人刚刚被招募正高兴着,都跃跃欲试想要大展身手,对老朱安排的事情,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

    他们高兴,朱允熥也高兴。

    有了他们批阅奏章,就能彻底减轻他的负担了。

    接下来,他除了跟着老朱处理些重大政务外,剩余的时间也能多往职大那儿倾斜一下了。

    那儿还有很多关键的技术,还需要他过去指点迷津。

    当天抽到空闲,朱允熥就出宫了。

    一直在职大待到宫门快要落锁时,这才动身赶了回去。

    职大距城里太远,头天晚上不回去的话,明日早朝很难按时赶回去。

    好出好回,再出不难。

    这次若不按时赶回去,再想出来可就不容易了。

    等朱允熥回去,新组建的内阁已把批阅完成奏章送上来了。

    老朱和朱标正在批红。

    有了内阁的提前批阅,两人处理起来的速度很快。

    “皇爷爷。”

    “父亲。”

    朱允熥行礼后,也主动加入。

    他也想看看这些人对奏章的处理能力到到底乳很。

    大概连半时辰都没用,三人便处理好了一天才能批好的奏章。

    之后,开始就这些人评头论足起来。

    那些刚出现在老朱视线里的,年轻又有才干,精明又有学识。

    各有各的优秀,加以培养确可成才。

    唯有对解缙,老朱感慨颇多。

    “这解大绅头上是长角了不成,这么多年了棱角还咋这么分明,这才刚进内阁就和上司搞对立。”

    今天,解缙还和首辅黄淮吵了一架。

    原因两人对一份奏章意见相左,黄淮没因解缙的冲撞不高兴还曾和解缙商讨,哪知黄淮一退再退都退好几步了,解缙却一步不退非要坚持自己。

    最后,还是黄淮做主,把两人的意见都赋于奏章上面,请老朱来做最后的定夺。

    其实,作为皇帝官员并不愿意看到官员一团和气,内阁有解缙这样的人在反倒更有利于发展。

    老朱希望解缙学会圆润,不过是出于希才爱才,不希望解缙折损在吃人的官场上。

    “现在看来解缙还和几年前一样,这样的人即便放在内阁恐也会祸及自身,不如找机会给他派遣个治经着书的差事,让他安心研究学问吧。”

    历史上,解缙曾编撰纂过《永乐大典》,让他重操旧事干回老本行应该没啥问题。

    “他要能沉寂下来,这些人早就沉稳了,对于他来说这或许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世上有惺惺作态的伪君子,也有毫无廉耻的真小人,同时也会有至深至诚的贤良之士。”

    “这些贤良之士的境界非常人所能理解,解缙不愿同流于官场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先让他在内阁干着吧。”

    朱标缓了一下,说了自己意见。

    “你说的对,他棱角要是能磨平就不是解大绅了,就先留他在内阁吧。”

    “有他在内阁,省的那些人互相妥协了。”

    与之同时,另一边。

    吴斌刚刚下值,就找到了梁焕家里。

    “梁尚书,你没有觉内阁的招募有问题?”

    他咋没觉得。

    没见他回了家,连官袍都没换。

    梁焕等下人上了茶后,直接开门见山道:“吴御史的意思是,招录的九人其中七人是策论的前七名,只有我们两举荐的不属名列前茅?”

    吴斌哪顾得上喝茶,担心隔墙有耳凑到梁焕跟前这才开口。

    “梁尚书也看出了?”

    “会试和殿试排名差别甚大的情况倒是有可能发生,但这次的遴选实在是太稀奇了。”

    “我总觉得在公布策论结果时说的那些话里有话。”

    “朝廷把我们举荐的人遴选进去,是为了给我们结更大网吧?”

    “礼兵刑工四部尚书是安排侍郎举荐的,我们可都是亲自实名举荐,罢官和处斩的界限可都够了。”

    梁焕本就心烦意乱,吴斌过来非但没解决问题,还又抛出了一堆难题。

    “内阁的征召是在下一手办的,吴御史说的这些在下岂能不知道?”

    “吴御史还不知道吧?”

    “今天四部空缺的尚书也都下了御旨。礼部的门克新,工部的严震直明天就能上任,只有兵部的铁弦和刑部暴昭得等些时间。”

    “天下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我们两这天官之首和御史之首今天掉了脑袋,明天就会有新人上任。”

    “现在我们是绑在一根生绳上的蚂蚱,吴御史有啥好的解决办法还请畅所欲言。”

    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这么点弦外之音哪能听不出来。

    知道梁焕嫌他只出难题不解决问题,吴斌讪讪退回到桌前坐下。

    他们现在就像桉板上的鱼肉,凭他们自身之力哪有资格和朝廷抗衡。

    不过不到最后一刻,该争取还是得争取一下。

    两人沉默了片刻,正准备再次开口,有门子跑了进来。

    “老爷。”

    “任长流和贺仕聪来了。”

    听到这,梁焕和吴斌双双起身。

    因之前任长流和贺仕聪常来拜会,没用梁焕的专门同意,门子便把两人领了进来。

    一进门,两人先冲梁焕和吴斌见礼。

    见礼过后,贺仕聪更是直接道:“学生去吴御史家里寻,知道吴御史在梁尚书这儿便和任兄一块来了。”

    听罢,吴斌更惊了。

    “你还去我家了?”

    多稀奇。

    往常不常去吗?

    被吴斌反问,贺仕聪慢脑门不解。

    梁焕很快随之问,道:“你们还来干啥?”

    任长流是梁焕举荐的,主动回道:“学生今日被授官,特来感谢梁尚书的举荐之恩。”

    往常多一份这关系,与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多少会有些助力。

    现在这,只会是枷锁。

    梁焕摆摆手,道:“别,你们是衍圣公举荐的...”

    话说完,梁焕眼前一亮。

    人是孔克培让他们举荐的,那孔克培肯定会有应对的办法。

    即便是没有,也不能只由他们倒霉,孔克培他在后面看热闹吧?

    “本官知道了,你回去吧。”

    “你们是朝廷征召的,即便要报恩那也是报朝廷的恩,和本官没什么关系,要分得清楚主次。”

    “明白吧?”

    “回吧。”

    说了些场面话,梁焕抬手把人赶走。

    贺仕聪见任长流走了,本还想再与吴斌多说几句。

    吴斌一瞧梁焕这架势,明显是想到解决这事儿的办法了,哪还顾得上再和贺仕从多说。

    “梁尚书说的对,征召你们的是朝廷,你们要做的是效忠朝廷,做好你们的分内之事。”

    “走吧。”

    吴斌也发话后,等在外面门子,不给任长流和贺仕从多说的机会,立马就要送客了。

    通过梁焕态度可知,这二位并不是在受欢迎的行列中。

    看来往后,不能再让这二位进来了。

    “请吧。”

    门子赶人,梁焕和吴斌谁都不愿多言,任长流和贺仕聪虽然一头雾水,最终也只能告辞离开。

    他们一时半会怕是想不明白了,刚举荐的时候这两位对他们热情都特别热情,前几天策论成绩出来较之以往就有所下滑了。

    今天他们得到征召,更是话都不和他们说了。

    按常理来论,他们的成绩越好,他们举荐之人不是应该更高兴吗?

    这边,直到任长流和贺仕聪两人消失不见在,吴斌这才又问道:“梁尚书想到办法了?”

    “找衍圣公?”

    梁焕在提到孔克培的时候开始停顿赶人,吴斌也不傻哪还能想不到。

    “吴御史也这样想?”

    意见达成一致,梁焕有了笑容。

    “人是衍圣公让我们帮的忙,我们的这些怀疑理应知会给衍圣公。”

    “朝廷若是真在结了网,也必然不会只是争对你我二人,必然是冲着衍圣公来的。”

    吴斌开口附和,表示了赞同。

    其实想想也是,他们两刚刚升迁,根基连被罢免的礼兵刑工四部都不如,完全不值得朝廷结网针对他们。

    “那这样吧。”

    “我们两联合写封信,今夜就派个可靠的人送到曲阜去。”

    不确定朝廷啥时候收网,他们只能紧迫着些了。

    “好。”

    “听梁尚书的。”

    意见彻底统一之后,两人很快行动。

    在把信安排出去后,梁焕很快道:“没啥大事的话,我们两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少见面的好。”

    “任亨泰他们几个找了间偏僻茶肆相见都能被锦衣卫找到,锦衣卫的眼线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对此,吴斌深表赞同。

    要不是今日的事情过分紧急,他也不会冒险跑这一趟。

    之后的日子,老朱和朱标较之于往日都清闲了不少。

    朱允熥那就更闲了,每天早朝结束便会往职大跑,到宫门快要落锁的时候再回来。

    早朝上会处理一些重大朝政,老朱要求朱允熥每天必须参加。

    为了能赶上,朱允熥只能来回跑。

    另外,老朱也要求朱允熥要对每日的奏章进行批红。

    每天接触奏章,也是了解民生的一个途径。

    尽管朱允熥每天往宫外跑,但接触的不过只有应天府的而已。

    对于朱允熥来讲,还远远的不够。

    朱允熥也知道他将来要想当好皇帝,奏章朝政该处理的必须得处理。

    你但凡露出丝毫懈怠,有的是人敢蒙蔽圣听。

    近一个月后,铁弦到京上任。

    朱允熥没赶上铁弦面见老朱,下午特意早回了些去了兵部一趟。

    “铁尚书。”

    朱允熥进门之后,冲一身着绯袍正忙着的官员喊了一声。

    听到声音,铁弦扭头。

    见是着着蟒袍的朱允熥,随之拱手行了礼。

    “殿下。”

    铁弦仪表堂堂,高高瘦瘦的,声音磁性稳重。

    符合风清气正文人的形象,丝毫没有武将的膀大腰圆,嗓门洪亮。

    “铁尚书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听闻铁尚书之前担任过五军都督府的断事,不知铁尚书曾读过兵书吗?”

    朱允熥的特别关切,让铁弦有些费解。

    不过,对朱允熥的问题,铁弦还是一五一十做了回应。

    “臣在五军都督府任职时常与武将接触,因而倒是读过些兵书,但也只限纸上谈兵而已,并谈不上知兵。”

    一个不知兵的人,把能征善战的朱棣挡在济南城外前进不得,这不更显得能力超群吗?

    见铁弦有些防备,朱允熥主动解释。

    “皇爷爷对铁尚书褒奖有嘉,说铁尚书性情刚决,熟读经史,才思敏捷,以国子监监生被选授礼科给事中。”

    “皇爷爷很少褒奖人,听闻铁尚书来京就任,孤想瞧瞧铁尚书是何许人也,竟能得皇爷爷的褒奖。”

    这是最容易让人信服的理由。

    不然他一个太孙突然跑来见一个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咋看都有些故意拉拢的嫌疑。

    “承蒙陛下器重。”

    铁弦朝上拱拱手,并没有因朱允熥是太孙就主动巴结的意思。

    能誓死不降朱棣,有这表现不奇怪。

    正说着,魏良仁跑来。

    “殿下在这儿啊,让奴婢一顿好找。”

    “陛下急召,请殿下速速过去。”

    魏良仁急的满头大汗,好久没有如此了。

    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安稳日子。

    朱允熥不敢怠慢,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又出啥事了?”

    魏良仁没有忙瞒着朱允熥的意思,但嘴巴嗫喏着组织了大半天,一时不知道刚从哪里说起了。

    “殿下过去就是了。”

    “奴婢不知该咋说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魏良仁都没法说了,朱允熥更急了。

    大步流星赶去乾清宫,不仅方成洋在就连罗毅都在。

    “出啥事了?”

    朱允熥还没顾得上见礼,便率先问了一句。

    老朱黑着脸,朱标脸色也不好。

    屋里气压低的,都能结冰了。

    找朱允熥过来,本就没瞒着他的意思。

    方成洋率先解释,道:“城外疏通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石碑,上面写有亡明者三。”

    事实证明,这些东西都是人为操纵的。

    但,很多人偏就信这。

    的确说打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朱允熥道:“这不就和亡秦者胡一样吗?”

    说到这,朱允熥恍然大悟。

    “我*,这不是说的我吧?”

    以前读这些东西,无论真是上天示意还是人为操纵,听过也就过去了。

    当这事儿发展于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终于知道到有多膈应。

    刚才呈禀的时候,老朱已发了脾气。

    罗毅平日话虽不多,但还是很有担当的。

    知道这话不好回,主动道:“就是和殿下有关。”

    “目前有两种流言,一个是殿下排行老三,殿下会亡于殿下之手,另一个则是说,那个三是指大明会三世而亡。”

    不管哪种,他都逃不过了?

    方成洋知道罗毅主动回答这个是为了帮他挡刀,他自然不能抢着回答后面的。

    等了片刻,见罗毅没有往下说的意思,这才又道:“石碑刚一挖出来,在场的胥吏便封锁了消息,把这个事情上报了上去。”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锦衣卫接到消息不超过半个时辰,之后便开始全城封锁,但还没等锦衣卫开始行动,有关石碑的流言便谣言四起了。”

    “为了控制流言传播,锦衣卫抓了一大批人,只是传播的越来越快,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了。”

    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除非有人故意传播不然不可能传的这么快。

    他才从职大回来不久,他刚回来的时候可还啥事都没呢。

    这才多长时间,咋可能连带发现石碑到满城风雨呢。

    “人为扩散?”

    方成洋摇头的,回道:“传的人太多了,很难找到源头了,只能初步怀疑是人为扩散。”

    碰到这个事情,除非找到源头,不然真没办法解释。

    就目前传的那两种流言,你说是假的但事情都还没发生谁信?

    “锦衣卫加大弹压力度,河道的石碑即刻销毁。”

    老朱浑身散发着不快,但至少没有乱了分寸。

    要不是老朱,朱允熥还真不知道咋办了。

    “喏!”

    方成洋拱手回应。

    “罗毅,把你的人撒出去,着重调查这个流言的源头,一经发现立马按住。”

    “咱就不信,还能翻了天。”

    “敢咒大明,咱扒了他皮。”

    老朱的火气喷涌而出,罗毅拱手领命离开。

    这石碑的作用,不亚于兴兵叛乱。

    现在只是针对朱允熥,若任由其发展下去,少不了又得出个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来。

    更何况,朱允熥现在是太孙,即便只是针对朱允熥,那也会动摇朝纲。

    不管是谁,绝不能姑息。

    在方成洋和罗毅都走了后,朱允熥找了把凳子大喇喇往下一坐。

    受伤中带着些颓然,道:“孙儿没干过啥坏事啊,为啥老是都冲孙儿来啊?”

    朱允熥他是没干过啥坏事,但他做的那些事情很多都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了。

    身处他这位置,哪能真的一帆风顺。

    这也是老朱早早立了朱标当太子,加之朱标在众兄弟中威望足够高,不然朱允熥遇到的麻烦远比这多的多。

    “这就受不住了?”

    老朱浑身的暴躁之气,一股邪火直冲朱允熥而来。

    “你要承受不住了,那就趁早把位置让出来,别站着茅坑不拉屎。”

    笑话。

    不过点小水花罢了,根本不是个事。

    朱允熥振臂高呼,牛气哄哄道:“孙儿喜欢挑战,让暴风雨来的更勐烈些吧。”

    瞧着朱允熥戏精上身,老朱身上的愠怒少了很多,朱标更是露出了笑。

    “皇爷爷。”

    “父亲。”

    “喝茶。”

    朱允熥主动上前给老朱和朱标分别倒了杯,最后才轮到了自己。

    只要老朱和朱标绝对信任,区区谶语而已,还真算不了个啥。

    “铁弦进京上任,孙儿刚去了兵部一趟,在他身上确有一股刚硬正气,当着孙的面也能不卑不亢,没有丝毫谄媚讨好。”

    对铁弦,老朱褒奖有嘉。

    朱允熥顺着老朱的褒奖,谈了些对铁弦的第一印象。

    “秉性是不错,难的是从一而终。”

    老朱端着茶杯,微微沉吟着。

    大明立国近三十年时间,六部衙门每部尚书换过三十人都不夸张,每年换好几个是常态。

    反正在老朱手底下当官,从来都是铁打的朝廷流水的百官。

    只很少有人能正常升迁,然后正常致仕退休的。

    之后的几天,朱允熥仍如往常那样,每天按时参加早朝,然后出宫去职大,等晚上宫门快落锁的时候回宫跟着老朱对内阁处理好的奏章批红。

    至于外面关乎于他的那种传言愈演愈烈,罗毅和方成洋谁都没敢懈怠,连日来领着锦衣卫一直在街头奔走。

    每抓上一批流言即将平息时,很快又会如雨后野草似再次重新滋生。

    很显然,是有人故意操纵。

    但抓了这么多人,源头就像是缠绕在一起的乱线头,始终难以找到源头。

    反倒是因锦衣卫活动频繁抓的人太多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引得民怨有些沸腾了。

    “咱养着你们,是让你们替咱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们和咱禀报无果的。”

    老朱正为这事儿烦闷着,罗毅和方成洋把无果的消息报上去结果可想而知。

    两人被老朱骂了个狗血淋头,耷拉着脑袋谁都不敢多言语。

    “父皇。”

    朱标出言喊了声,挥手打发出去罗毅和方成洋,把他们从漩涡解救了出来。

    “背后散播流言者目的怕就在于此,百姓不满民怨沸腾或许正是他所想看到的结果,不如先把锦衣卫撤回来。”

    “既然一时半会理不清那不如先停一段时间,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才是解决这个事情的最好办办法。”

    有时候不回应或许才是最好的回应。

    时间能澹忘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渐渐澹忘这些事情,朝廷这么大张旗鼓的抓人只会帮助人们加深流言的记忆。

    操纵这事的人明显是摸准流言传播的规律了,锦衣卫若再像眉头苍蝇似的乱抓人,还只能被操纵之人牵着鼻子走。

    “孙儿赞成父亲所言,只要朝廷不受影响,流言再咋样只能是流言。”

    “他又没说大明明天就亡,等到孙儿这儿时啥流言都早就已经被时间抚平了。”

    现在的他手腕或许还不够,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些。

    跟着老朱和朱标再磨炼上若干年,不说是区区流言而已,就是历史上崇祯面临的那种局面,他都有足够的信心处置了。

    这流言本就是针对朱允熥的,朱允熥都有处置的信心,加之朱标也在相劝,就在老朱快有些松动时。

    魏良仁跑了进来,道:“皇爷,二皇孙编了几册《百科全书》呈禀。”

    一听这,不仅朱允熥警惕,就连老朱和朱标也皱起了眉。

    现在所有的流言都集中在朱允熥身上,沉寂这么多年的朱允炆突然跳出来,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

    “呈上来。”

    愣了下,老朱应与。

    不管咋说,总得见见。

    片刻后,侯在门外的内伺抱着几册图书进门。

    朱允熥跟着朱标上前,大致翻阅了朱允炆的《百科全书》。

    书中把多个行业的一些稀缺书籍整理到了一块,为多行业的匠人提供了学习范本。

    这不就和朱允熥的职大一样吗?

    好长时间之前,朱允炆就向老朱请旨说,有些治学上的学问想找些士子请教。

    老朱征求朱标意见,朱标想着朱允炆在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出于父子间的情义便答应了朱允炆所请。

    最后,老朱下旨解了朱允炆的幽禁,除了不准离开凤阳其他行动自由。

    之后,朱允炆只找了些士子写文论道,没踏出过府门一步。

    观察了一段时间,见朱允炆真没其他意思,老朱对他的关注点也就渐渐降低了。

    从一天一报,到三天一报,最后变成了一个月一报。

    这书虽只是整理了各科中本就有的一些典藏,但也绝非一个月时间所能办到。

    况且,朱允炆若真在做这么大工程,哪怕不到一个月也会有人把消息报上来。

    老朱这儿之所以一直没收到消息,十之八九就是这书压根就不是朱允炆所整理的,不过就是借了个他的名头呈交而已。

    朱允炆要是没其他心思的话,何必要拿这么一个虚名。

    不仅是偏偏还是类似于朱允熥的职大,而且还是在这个关于朱允熥流言满天飞的敏感时刻。

    “你这儿子还是没安心啊。”

    老朱扔掉手中的书叹了一声。

    朱标跟随老朱之后放下,眉头紧皱的都快夹死一个苍蝇。

    朱允炆要是安安生生的做学问,将来等时机成熟了或许还让他外出就藩,荣华富贵一辈子衣食无忧。

    偏偏就是不安分。

    毕竟是父子,朱允炆这种心思不灭,朱标还真有些头疼。

    想不到他那些兄弟们还没怎么着呢,他儿子之间就先兄弟不和了。

    “皇爷,凤阳那儿连同《百科全书》,还送来了二皇孙的的信。”

    老朱见到《百科全书》本就非常不忿了,对朱允炆的这封信更是兴趣欠缺。

    最后,还是朱标接过。

    看过信,朱标脸色更不好了。

    “他刊印了三百册,打算免费分发于凤阳百姓,询问父皇是否要在京城同样施行。”

    朱允熥知道老朱和朱标没人希望看到他和朱允炆兄弟阋墙,在他掌握绝对优胜的先机时,他并不想对朱允炆出手。

    听了朱标复述朱允炆所言之后,朱允熥卖力忍着才终没有嗤笑出声。

    这么长时间了,还是一贯的假仁假义。

    这《百科全书》主要是针对于各行各业匠人的,可这些人的技术不过都是父辈师父手把

    手的传承,绝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把这些书放下去是给人看的吗?

    那些匠人派不上用场,朱允炆在那些读书人眼里倒是混了好名声。

    “施行个屁。”

    “那些匠人普遍不识字,把书发下去干啥用的?”

    “你这儿子长脑子吗?”

    跟着朱允炆,朱标都挨骂了。

    “咱就知道这流言不简单。”

    “咱还没死呢,就敢在咱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给咱大力往下调查,咱倒要瞧瞧是咱的刀硬还是他们脖子硬。”

    就老朱这脾气,岂会轻易妥协。

    之前在朱标的劝说之下,老朱本已经快要松口了,有了朱允炆这事儿老朱心中的火儿一下又被顶了起来。

    就老朱目前这状态,根本不是能劝的了。

    丢下这句话,老朱气呼呼就走。

    “你们父子把奏章批红了。”

    自从内阁组建之后,老朱工作并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但还从没有奏章还没批红就走的呢。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喏。”

    对老朱的吩咐,朱标和朱允熥只能应。

    以前那么多奏章都批过,现在不过只是区区批个红相对还是很轻松的。

    在老朱走了之后,朱标着手与奏章批红,对于朱允炆的事情只字不提。

    朱标不说话,朱允熥就更不说了。

    他和朱允炆本就是直接竞争者,他话说的多了反而容易犯忌讳。

    时间静静流逝,朱允熥静静跟着朱允熥批阅。

    一直到奏章批的差不多时,朱标这才起身站起,招呼道:“剩下的一会儿再批,随孤到院子里走走,你也正好歇歇。”

    一听这就知道朱标是有话说。

    朱允熥也不拒绝,直接应道:“听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