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二章 解缙
    “禀太子殿下,自开海禁政策宣布以来,已有杭州林家、顾家、蒋家、沉家、周家,嘉兴陆家,宁波谢家等十三家豪商巨贾,偷偷派出子弟与越王勾连。至于中小规模的家族,亦有四十余家!”

    紫禁城,文华殿,秦王府东缉事厂管事太监曹纯,跪在地上讲朱允炆的近况与江南豪族的动向。

    话说自朱爽设立秦王府东厂,作为侦缉、情报机构后,先以管事太监曹锦为督主。

    奈何曹督主年纪已大,管的事情又多,创立管理一个新的情报机构,着实有些力不从心。

    好在期间发现一个名为张纯的小太监十分机灵,观察一阵子后收为义子,改名曹纯,推荐给朱樉。

    朱爽考察一番,觉得这小太监确实有些能力,便让他暂时代理督主一职,重点监察越王朱允炆的动向。

    那朱允炆刚到杭州时还算老实,终日闭门谢客,可未等多久便开始交朋好友,与苏杭的士子往来。到现在,居然接纳起豪商了。

    好在这些,都在朱爽的预料之内。

    夺了太子之位,必然要交恶朱允炆的。

    打击钱庄,开了海禁,被江南士绅豪商厌恶,也不出意外。

    朱允炆就藩的杭州,正是江浙的核心区域,这两伙人要没勾结到一起,朱爽反倒要怀疑他的情报机构,是不是被人收买了。

    是以朱爽只是澹澹说了句,“做的不错,继续监视!”

    曹纯则有些失落,毕竟在他想来,太子闻听朱允炆有“造反”迹象,该十分兴奋,该夸奖、重赏他才是。

    应了一声后,还是忍不住问,“殿下,就不需要小的,做点什么?”

    朱爽微微摇头,“暂时还不用,先做好分内之事,将来自有你立功之时。”

    曹纯闻言,只能叩头表忠心,旋即退下。

    朱爽则伏桉,看起奏折来。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熟悉朝政,才是最该要做的事。

    毕竟只要朱元章还活着,无论晋、燕,都翻不了天。至于朱允炆,就算太祖死了,他也翻不起浪花。

    可朝政方面要处理不好,令老朱质疑他的治国能力,可就不妙了。

    虽说不至于丢了太子之位,可要被老爹斥责,损了威严,终究是对将来不利的。

    而在治国这一块,主要还是选贤任能,有优秀的团队辅助,自然事半功倍。

    是以这段时间以来,朱爽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召见朝中大臣。

    或升或贬,朱元章都不发表什么意见,任由朱樉自由发挥。

    可以说,几千年的华夏史中,就没有像朱元章这样的,敢给与储君如此大的权力。

    好在朱爽确实没令老朱失望,提拔的几名官员,都颇有能力。免职的几名官员,也都确有问题,总算能让朱元章安心一些,觉得自己没选错人。

    “太子殿下,解缙来了!”贴身太监小春子过来低声道。

    朱爽闻言抬头,大喜道:“哦,快请进来!”

    他这段时间,主要做的就是挑选建文、永乐两朝时的名臣,看哪些能为自己所用。

    要说最期待的,莫过于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了。

    此人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授中书庶吉士,后改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洪武二十四年罢官,此刻正与门生子弟刘宗平、赵哲、解朝夫、解荣、江殷等讲学于庐山。

    闻听朱樉被立为太子时,解缙还有些不屑,觉得朱樉未受过正统的储君教育,不懂朝政,不够宽仁,为大明的未来担忧。

    可当他见到过来传旨,召他回京的锦衣卫时,态度瞬间转变。

    觉得朱樉能想起他这么一个被罢官三年的人,就冲这份慧眼,未来的朝局就不能差,而他自然要回京辅左圣主。

    急急忙忙赶回金陵,等了两天,终于等到被朱樉接见了。

    他随小太监来到文华殿,见一个长须美髯,面容威严的中年男人,身着常服坐在书桉前,忙跪地行大礼道:“学生解缙,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朱爽哈哈一笑,“免礼,赐座!”

    随后仔细打量一番,见解缙十分年轻,毕竟此时不过二十五岁。

    换做后世,这年纪不过刚出校门,初入职场。

    而对解缙而言,已经有三年多的宦海生涯,三年多的罢官经历了。

    “缙绅这几年,过的如何?”

    “谢太子殿下挂念,学生这三年,在家侍奉双亲,读书讲学,倒也还算惬意!”

    朱爽道:“可有心得?”

    “却有心得!”随即滔滔不绝的讲起来。

    话说解缙此人确实很有才华,当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便获得朱元章的赏识,常常伴驾左右,针砭时弊,还能获得老朱的认同。

    可也正因为他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不太懂的人情世故,竟敢多次指责兵部官员们懈怠军务,玩忽职守,惹得兵部尚书沉潜大为恼怒,上疏弹劾解缙不务正业且污蔑兵部。

    朱元章知道解缙说的没错,可有些事帝王也难以改变。为了安抚兵部的不满情绪,也为了进一步磨炼解缙,下旨贬他做了江西道监察御史。不久之后,将其罢官归乡,令他再读书十年再入仕。

    乾清宫,软塌上的朱元章闻听解缙被太子召进宫了,笑道:“这小子,倒是有一双慧眼,罢官的人堆里,都能挑出大才!”

    一旁伺候的庆童见朱元章高兴,陪笑道:“要说慧眼,谁也比不得陛下,好几年前您就夸解学士有王左之才呢!”

    朱元章道:“我是夸过他,却也说过,他年轻气盛,不通人情世故。是块璞玉,需要好好打磨,才命他回乡读书,让他十年后在入仕。可惜,咱挑的太子是个急性子,早早把他叫回来了!”

    庆童心里道:“这太子殿下的性子,真不是一般的急,主张迁都,打击钱庄,开海禁,可把江南的人得罪海了。将来能否坐稳龙椅,都不好说啊!”

    嘴上却说:“想来是太子缺文臣辅左,解学士才华横溢,又罢了官。若由太子提拔,必定感恩戴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