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逢君多苦劝,落子弈棋盘6
    身处自家主公,以及自己人地盘,刘艾说话毫无顾忌。

    “回主公,陛下闻主公伤重而归,喜不自胜。”

    赵大娘霍然拍案。

    “混账!”

    辽哥义愤填膺:“天子失德也!”

    进哥虽一言不发,但脸色一片铁青,捏得“喀吧”作响的拳头上满是青筋。

    赵云虽铁青着脸一言未发,但其人扶剑柄的手青筋迸发,甚至连身子都在微微颤抖。

    显而易见,若非云哥始终坚守忠义底线,恐怕刘协首级难保。

    伏完长叹一声:“陛下大错特错!请主公以汉室为念,勿以天子失德之举为念,老夫自当规劝陛下迷途知返。”

    老头儿意思是:好女婿,你且忍忍!反正刘协是给你养儿子的…

    他都如此可怜了,你何必再与他计较这些?

    刘艾在吐露真相之后,复又笑道。

    “主公,诸公,昨晚天子得知主公虽伤重却无性命之忧后,又大发雷霆,最终命老夫至主公府上代为探望、慰问主公。”

    赵大娘怒极而笑。

    “我儿福大命大、又因忠于汉室而受苍天眷顾,刘协恐失望至极也!”

    董昭则哑然失笑:“天子如此胸无城府,非汉室之幸也!”

    旋即,董昭郑重其事地作揖行礼。

    “某等恳请主公悉心教导皇子,为我皇汉培养明君!”

    众人皆郑重其事地向苟哥请愿。

    卫府众人一番惺惺作态之后,程昱又道:“主公,以老夫愚见,主公当趁此事速速收服张燕、暗中夺取并州为善!”

    赵旻摇摇头:“仲德公,不妥!高元才做贼心虚之下,此时必定严阵以待,兼且太原郡为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某等不可如此鲁莽。”

    高干的并州刺史治所在太原郡晋阳县。晋阳县便是后世太原,而太原郡为后世太原、晋中及吕梁东部一带,被太行山、吕梁山所环绕,地势确实险要。

    当然了,这并非关键。

    这不止因为太原郡南面之门户并州上党郡(长治、晋城北部),如今为赵旻所有;

    还因为,如今赵旻根本无暇理会袁绍,他的当务之急,是对付黄祖之余,扼制住想趁机夺取长沙、零陵、武陵三郡的刘备。

    刘备若占据荆南四郡,进可威胁益州,退可谋夺扬州豫章郡。

    赵旻的目的,是将刘备这个雄才大略的英雄,逼到交趾去大搞民生。

    士燮那种人,根本不能与刘备相提并论。

    但话说回来,黄祖同样也在博弈。

    高干不过是黄祖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而且是一枚缺心眼儿的棋子。

    是故…

    苟哥微微一笑:“烦请宗正以天子名义书写檄文,声讨袁本初欲行不轨、擅自行刺朝廷重臣之逆举!其中详情,稍后我会向宗正说明。”

    诚然…苟哥已经编出来一个无比精彩、有图有真相、妾可信度高达万足金的故事。

    高干这么一折腾、再经苟哥这么绘声绘色地一宣传…

    袁绍就算想对赵旻动武,都已失去大义之名,袁绍不被天下士人戳脊梁骨才怪。

    遑论赵旻对袁绍只有恩情而无仇怨,高干行此举,势必将陷袁绍于不仁不义。

    可想而知,袁绍若得知高干被黄祖挑唆做此失智之举…

    说不准袁绍会被高干气得一命呜呼。

    但话说回来,也不能一味苛责高干失智,因为若苟哥当真身亡,此事不但将死无对证,而且袁绍更可趁此良机,以匡扶汉室、为赵旻复仇之名,堂而皇之率军进许都。

    届时袁绍既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可实际掌握那些使袁绍垂涎已久的工坊以及车马行。

    所以,在这巨大的回报、丰富无比的利益面前,高干谋划此惊天杀局,恐怕都不用黄祖挑唆。

    高干用心何其歹毒!

    做为报复手段,赵旻施展舆论手段引导舆情、引起天下士人同情、编故事气袁绍血压升高等等行为…

    这简直就是整活儿界的活菩萨。

    相比那冒天下之大不韪、排核污水入海的鬼子们,阴戳戳的赵旻堪称圣人。

    尽管在场之人,包括极熟悉袁绍性格的赵大娘和赵云在内,都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

    极好面子的袁绍,就算不被气得一命呜呼,也一定会被气到血压直飙二百二。

    小银币赵旻太坏了!

    商定此事后,赵旻便将袁绍、高干等人抛到九霄云外。

    “诸君,当务之急仍为尽速应对黄祖!惟有荆州安定,来年我方可再赴玉门关、重设西域都护府。”

    程昱却对此有不同意见。

    “主公,老夫以为,纵然朝廷不攻高元才,亦应尽速使张燕归顺。张燕盘踞太行山,麾下可战之兵虽仅三五万,却有丁口数十万人。”

    赵旻不假思索:“仲德公有几成把握?”

    程昱抚须而笑,斩钉截铁。

    “主公,十成!”

    “甚善!仲德公需兵马几何?何时启程?何时能归?”

    “回主公,老夫不要一兵一卒,即日启程,旬日间便可带张燕归许都。”

    “仲德公若功成,我必为公向天子讨得东阿亭侯之爵位。有劳公为皇汉奔波劳累!”

    “此乃老夫为人臣之本分,主公,老夫告辞!”

    二人的对话简短明了,彼此间心照不宣。

    程昱是在为卫府攻略河北提前布局,而赵旻则急需大量劳力屯田、搬运货物。

    张燕的大本营黑山,恰好位于邺城西侧。

    张燕若降,袁绍一定不敢再对赵旻轻启战端。

    程昱匆匆而走,于是乎,又一桩大事,便被如此三言两语解决。

    贾诩作揖:“主公,老夫与公仁、公达、子瑜、季弼商议后以为,黄祖之志绝非荆州一地,实乃大江之南也!故而,扬州庐江郡或将生变,甚至丹阳郡亦恐有乱也。

    主公应尽速向吴侯修书,劝吴侯勿要离开丹徒城,应以安抚吴郡、丹阳郡二郡之士人为先也!”

    这几人不愧为智者,他们的推测与事实高度一致。

    赵旻从容一笑:“文和先生,诸公,你等与我不谋而合,然则…

    以我愚见,因吴侯遣大将出征江夏郡之故,丹徒城内恐已生乱。

    兼且,因黄祖提前布局之故,江夏郡而今必已重归黄祖之手,我等此时向吴侯修书恐已晚矣!

    是以,当务之急非向吴侯修书,而应尽速攻陷章陵、江夏二郡,镇守大江要津,以断黄祖后路也!”

    赵旻此言一出,众人尽皆色变。

    便连不太关心国家大事的赵大娘、蔡琰这对关系怪异的妯娌都不例外。

    一直默不作声、显得老神在在的荀攸终于端不住架子。

    因为局势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他们既定的策略。

    “主公之意为,荆州局势或将突变?”

    赵旻正色颔首。

    “黄祖此刻必已赴庐江,而文聘极可能已至丹阳郡,江东大军为黄祖、李术、刘磐、文聘所包围,今已危矣!”

    李术是庐江太守,刘表从子刘磐是长沙太守,文聘确实已至丹阳郡秣陵城。

    赵旻就是赵旻。

    他的维度始终高居大气层,俯瞰着天下大势、芸芸众生。

    卫府众人闻言…登时哗然一片。

    这间书房内,一时间沸反盈天。

    赵旻对此极为无奈。

    若说刘备议事时像说群口相声、孙策议事时像聊闲篇儿,那么卫府议事时就像逛菜市场…

    怎一个轻松热闹了得。

    万幸,来者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还记得自己是来探望伤员的。

    董昭用力咳嗽几声,又多次大喝“肃静!”后,书房内方才再次安静下来。

    荀攸再次作揖。

    “主公,此番黄祖之所为,虽超出某等意料,然愚以为,某等仍应以不变应万变,继续依既定之计行事。”

    荀攸就是荀攸。

    他很快便领会到了赵旻的精神。

    荀攸战略眼光或许不如刘晔,但把握战机能力却几乎可秒杀所有谋士。【1】

    【6】

    【6】

    【小】

    【说】

    是以苟哥很欣慰。

    苟哥颔首称善。

    “公达先生所言极是!我等不必理会黄祖意欲何为,但行我等既定之策即可。

    此番若顺利,不但黄祖将不足为患,刘玄德亦将无功而返,荆州不日将重归朝廷之手也。只是…为防万一…文远!”

    早已跃跃欲试的辽哥躬身抱拳。

    “主公!末将在!”

    “我予你五千精骑镇守合肥,谨防黄祖走投无路之下攻九江郡!”

    “末将遵命!”

    “文谦!”

    进哥正咬牙切齿的脸上浮现出激动之色。

    “主公!”

    “我亦予你五千精骑,速速赶赴广陵,遣斥候时时观察丹徒详情,伺机助吴侯平乱!”

    “末将遵命!”

    赵旻眼眸一转,复又道:“文谦,若你于中途遇见元龙,可与元龙同赴广陵…”

    说着,赵旻看向陈矫。

    “季弼,若阿香随元龙返还,你便护送阿香归许都。”

    伏完插口道:“卫将军,老夫长子阿德虽不肖,却可率我伏家部曲,与季弼随行护送孙夫人返还。”

    赵旻心知肚明,老丈人这是在提前给乖宝儿伏寿铺路。

    于是赵旻欣然抱拳。

    “如此,便有劳光禄勋及伏大兄。”

    赵云也忍不住开口。

    “阿…卫将军,吴侯此番可有难?不如某随文谦同行如何?”

    【作者题外话】:刘协又要作死…

    此时的张燕夹在高干的并州、袁绍的冀州之间,日子确实不好过。

    这一章是承前启后的铺垫章节,难免有些无趣,所以,咱们接着上一章继续说刘备刘帮主。

    中平四年(187),黄巾之乱爆发后三年。中山国相【张纯】与前泰山太守【张举】,勾结乌丸突骑叛乱。

    乌丸大人与二张歃血,引兵攻略幽州、冀州;声势浩大,连当时辽东太守都被叛军杀了。

    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魏书三十》

    二张攻略幽、冀;

    而中山国就在冀州。

    叛将张纯还是中山国相(位同郡守)。

    冀州中山国位于如今保定西南、石家庄西北,恰好位于冀州常山国、幽州涿郡之间。

    中山是混不下去了,当地商贩、富户纷纷逃亡。

    中山国的马商苏双、张世平就是此时流亡至幽州涿县的。

    军马是战备物资;

    幽州、冀州是东汉北部边境。

    马商,说穿了就是黑白通吃的“军火贩子”,类似后世的“盐枭”。

    苏、张二人投入涿县最大的“刘记黑帮”麾下寻求庇护;并将二张叛乱的消息,告诉了帮主刘备。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蜀书二》

    刘备听到二张叛乱的消息,又得到流亡马商的金元赞助,极为振奋。

    经过黄巾之乱(184)后三年多的猥琐发育,刘备的帮派得到了大量流亡人户(乱世中,流民数量会激增),已初步具备作战能力。

    洗白上岸的时机到了。

    刘备联系了自己的同学兼幽州老乡公孙瓒。

    天遂人愿,公孙瓒此时也朝廷征召,随州牧刘虞镇压二张之乱。刘备遂领帮众,随官军讨贼。

    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刘)虞节度。

    (刘)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张)举、(张)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后汉书卷七十三》

    讨伐张纯时,刘备作战极为勇猛。

    可惜,乌丸多突骑,刘备在洛阳游学时虽然也精于马术(喜斗鸡走马),毕竟比不了北国胡人。

    乱军中,刘备被一枪刺于马下,命在旦夕。

    好在刘备江湖经验丰富,这些年黑帮没白混,迅速躺在地上闭眼装死。

    大战告终,汉军打扫战场,刘备大呼救命,被人用板车拉出来,侥幸生还。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典略》

    注意:阳死,即装死。阳者,佯也。

    由此可见,此役是汉军惨胜。

    因为如果汉军战败,打扫战场的恐怕就是张纯叛军和乌丸突骑了。

    那刘备不仅性命难保,恐怕连那双招风大耳也会被叛军割掉把玩。

    <app,^免费小说网站

    刘备凭镇压二张的军功,受封“安喜尉”。

    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典略》

    《三国志》说刘备受封安喜尉是靠“镇压黄巾”;

    《典略》说刘备受封安喜尉是靠“镇压张纯”。莫衷一是。

    为什么云某取鱼说、而弃陈说呢?

    因为安喜县在中山国。

    而叛将张纯,恰好是中山国相。

    刘备镇压张纯,作战地区一定是冀州中山国附近;之后以“三互法”(前文解释过)在当地就近安排就业。恰如他那位在兖州东郡范县做县令的爷爷一般。

    因此,刘备发家,是靠在老家涿县混黑道、当坐寇;

    刘备上岸洗白,则是靠中平四年(187)参与镇压中山张纯之乱;与镇压黄巾无关。

    刘备靠军功发家,也侧面解释了,刘备为何要怒鞭督邮。

    督邮,职务是巡查考核两汉县级官吏(监属县)。类似什么呢?督邮就类似“低一级的刺史”。

    刺史巡行郡国,考核郡守;督邮巡行郡下诸县,考核县令、县尉。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兼管人事”的县纪委书记。

    注意:刘备的“安喜县尉”,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长。

    刘备怒鞭督邮(演义把这档子破事儿安在张三爷的头上)算是读者朋友耳熟能详的段落。不多赘述。

    问题来了:

    好不容易洗白上岸,刘备为何要怒鞭督邮,自毁前程?

    官方说辞非常隐晦。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蜀书二》

    说刘备想求见督邮,但书记大人端着架子,不肯屈尊。

    《典略》解释得更清楚一些:

    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典略》

    就是说,刘备要被撸了。

    督邮来安喜县,就是来开除刘备的。

    刘备为什么被撸?

    因为刘备上岸之前,是幽州涿郡最大的黑帮头子。

    这样一个案底累累的大流氓,不在监狱服刑,却在帝国体制内做县公安局长?

    不用问,刘备这背景调查肯定是不及格。

    刘备在洛阳游学时又“不甚乐读书”,不学无术,一无可取;与东汉的用人方略(州郡大族、清流名士)严重不符。

    此时在位者是灵帝。

    刘备靠刀头舔血、折了无数弟兄、甚至自己也被乌丸突骑刺于马下、险些丧命的代价,才换来的安喜尉,竟然说撸就撸?

    你汉灵帝说话是放屁的?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这是刘备心底的痛。也是其中年时、经常对着诸葛亮大骂灵帝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出师表》

    亲小人,远贤臣。刘备啥意思?

    就说督邮是小人,而我刘备是贤臣。

    你灵帝因为不用我刘备,所以朝廷就倾颓了。

    说实话,灵帝卸磨杀驴这事儿,干的确实太过缺德。

    要么他怎么谥号“灵”呢?

    乱而不损曰灵,标准的恶谥。

    督邮可能忘了,刘备虽然不学无术,之前却是幽州边地的黑老大,手底下盘踞了一大批杀人越货的亡命徒。

    刘备在涿郡当“坐寇”,是靠出卖手下弟兄的血和命,榨取当地百姓的资源。

    刘备的成长史,就是土匪黑帮的发家史。

    黑帮的核心规矩就是“血酬”。

    即:我这条命能交换多少资源,值多少银钱。

    这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法外流民们,所信奉的真理。

    换句话说:

    我刘备这个安喜尉是靠血换来的。

    你督邮想从我头上夺走,你就也得留下血的代价。

    在资源瓜分完毕的社会格局中,维持生存的底线是一条血线。突破血线,必定导致流血。--《血酬定律》

    突破了刘备的血线,督邮就倒霉了。

    (备)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著马枊,弃官亡命。--《蜀书二》

    杖二百。

    我只能把陈寿的记载,理解为“替先主隐恶”的曲笔。

    明清时代,廷杖二十、即可立毙杖下。

    刘备杖督邮二百,肯定是打烂了,彻底血肉模糊,人畜不辨。

    这也和后文的“弃官亡命”相呼应。

    很多读者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刘备要怒杖督邮,这与其“仁君形象”严重冲突。

    刘备怒杖督邮,结合时间背景看,恰恰源自其“黑道立场”与“血酬思维”。

    中平四年(187),刘备就是个满身江湖气、刚被朝廷招安的边地黑老大,为了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县尉)还险些死在战场(中创阳死)。

    你督邮想拿走我用血换来的东西,我就要你付出血的代价。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这是刘备“枭雄之名”的始源。

    刘帮主,其实是极像乔帮主的英雄。

    比小说里动不动哭鼻子的窝囊废,强到不知哪去了。

    当然了,后来的刘帮主之所以仁德,是受仁厚长者刘虞的影响。

    昔日,周瑜有言: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鲁肃亦曾道:刘备,天下枭雄。

    陆逊夷陵之战大叹: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

    东吴三督,对刘备评价若此;

    窥豹一斑,可知全貌。

    三子虽贤,却不及魏武风流,一语成谶: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中平四年,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县衙,狼藉一片,遍地血污。

    二十七岁的刘备,杖死督邮,弃官亡命,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这就是一个英雄的黎明。

    云某虽非刘帮主粉丝,却也极为欣赏刘帮主的快意恩仇、豪气冲天!

    快哉!

    下一章,咱们聊一聊高顺、张燕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