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5章 文工团
    韩枫到中间坐下,示意大伙儿不要激动,等众人都坐下了,这才开口道:“诸位都是这津卫的名流,为什么说你们是名流呢?你们红呀!我让人特意考察过,甭管是以前的侯家后一带,还是现在的三不管,或者其它的什么戏园子戏棚子,哪怕是走街串巷的撂地,诸位都是最火的那一批人。”

    底下有人见镇守使随和,开言问道:“大人,您说我们是名流,那是抬举我们了,我们实在是不敢当,不过小的们有一桩疑问,既然是最火的名流,那最火的孙菊老,怎么没有来呢?”

    孙菊老就是孙菊仙,这年头不是什么人都能被称为什么什么老的,主要是孙菊仙腕儿太大了,现如今这些大红大紫的名角儿还没出生的时候,人家孙菊仙就已经进了升平署,打磨一十六年,得授四品顶戴,这份殊荣,世所罕见。

    不得不说,当今人们的审美也好,文化追求也好,仍然是被精英所垄断的,就算琴书大鼓书落子这些艺术受众更多,传播更广,但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上不了台面的玩意儿,下九流中的下九流。

    那为什么同样是做艺,唱京戏的地位就高呢?因为达官显贵喜欢,当年达官贵人喜欢听昆曲的时候,京戏也是下三滥的玩意儿,后来喜欢听京戏了,连带着艺人地位也跟着提升。

    说到底,精英们对待这东西跟对待家里的小猫小狗没什么差别,今天喜欢小猫,小猫的伙食就好一点,明天喜欢小狗,小狗的伙食就好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豪门大族对子弟娶或嫁给戏子这么敏感,所谓姻亲姻亲,谁见过主子家跟一个小宠物结婚的?

    听了下面的问话,韩枫一笑,“诸位,你们撂地的时候,老百姓花多少钱能看一回?”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咱们卖力气,我唱琴书的时候,有老主顾,回回来都是一个大子儿!当然了,咱给的也多呀,你上茶楼,听俩月听不完说岳,在我这里,俩月连三国都给你说完了。”

    众人哈哈笑起来。

    “我这人撂地,不喜欢催赏,你东西好了,人家自然就赏给你,或者人家高兴了,今天的多挣了两个,自然会给你一口嚼谷,所谓有人的捧人场,有钱的捧钱场,人家来看你的玩意儿,就是抬举了!”

    “是啊,不过我在南市上,出手大方的主见得多了,见过洒大子儿的,还见过洒银元的!”

    韩枫笑着压一压,大家纷纷安静下来,韩枫道:“诸位,那我再问你们,孙菊老的票价,多少钱一张?”

    孙老年龄大了,场次演的少,一场一块六,这是下面的散座儿,楼上更贵。

    这个票价一直都是津卫戏票的记录保持者,毕竟一块六看一场戏,演一场挣几百块大洋,个把月就能挣一套院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了,直到二十年后谭富英在津卫因为屡次失手,多次重演四郎探母,创下三块三的票价。

    津卫的戏迷花三块三角买张票,就为了看看谭富英到底能不能把嘎调唱上去。

    底下不乏有聪明人,一听韩枫说着话,心里就回过味来,是啊!孙菊老是红,红的都发紫了,可到底有多少人能听上他的戏?津卫有百万人口,现场听过孙菊老的,恐怕来来回回就是那些人。

    毕竟普通的家庭,谁会花块把钱去听一场戏呢?

    可这些人就不一样了,津卫三不管人来人往,兼之这些人还走街串巷,受众面广的出奇, 不认字儿的人多,可不认识字,也能听人说书,听人唱落子,听人唱大鼓啊!

    这年头可没什么别的娱乐,人们不仅爱听,还爱聊,看一回戏,回去少说聊个十天八仙,一些民间传说、演艺故事,之所以能做到这么大范围的流传,跟这种流动性的传播也不无联系。

    韩枫郑重道:“诸位,大家要正视自己的职业,你们不是什么下九流,更不是什么入不了祖坟的卑贱之人,大家想想吧,要是没有你们,老百姓的日子得过的多窝心!整日奔波,累死累活不说,还没个乐子能松快松快,老百姓离不开你们,你们也离不开老百姓啊!”

    这话一说,底下登时就有人眼睛红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年头,有为既得利益者说话的,又为洋人说话的,也有为普罗大众说话的,可有人专为他们这些臭卖艺的说话,还没人见过。

    韩枫接着说道:“各位,镇守使府有感各位的付出,决定啊,新成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