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三章 汪家
    叶荞看着都觉得眼镜痛。

    “晴姐,这么晚了,别做了吧?对眼睛不好。”

    “没关系,我都做习惯了,而且我还年轻呢,要是以后能当绣娘,也能受到婆家重用。”叶晴笑了笑说,显然她对自己的未来是有规划了。

    听她这么说,叶荞知道是因为大越的绣娘算是匠人里的一种,地位还算不错,尤其是著名的四大绣法,而叶晴学的就是苏绣。

    有些世家甚至是以绣活发家的,所以在整个江南地区,对绣工追求比较高,自然绣娘也会受到追捧。

    邕乡村虽然算不上江南地界,可也挨了边的,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影响。

    叶荞闻言摆了摆手说:“好吧,我就不行了,没有这个耐心,觉得做针线活儿太慢了,慢得我觉得花费功夫不值。”

    “小荞你这么聪明,要是个男子肯定考科举去了,所以啊,哪里需要做针线活儿,你以后要是不嫌弃,可以请我帮你们做衣服。”叶晴并不觉得绣娘低人一等。

    所以说这话时,虽然是开玩笑的,但也表达了对绣工活儿的喜爱,以及因为有一技之长的自信。

    叶荞笑着点头:“好啊。”

    这时候的叶荞不知道叶晴真能成为一代绣工大师,甚至因此供出了个读书人,而她出手的衣服,也有至少一半,是给叶荞一家做的。

    只不过那个时候,叶荞家已经是官宦人家了。

    “小荞,困了吗?”

    不知道过了多久,叶荞觉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迷迷糊糊听到贺远的声音,她努力睁开眼睛,贺远看着她说:“睡吧,我守岁就好了。”

    “唔。”叶荞半梦半醒的,连他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一闭眼就彻底睡死过去。

    贺远无奈地笑了一下。

    把她扶好,躺在床上,一夜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等天一亮,叶母跟叶大伯母起床煮汤圆,春卷。

    这些都是初一要吃的。

    而且汤圆里还包了铜钱。

    叶荞跟贺远都吃到了包的铜钱。

    叶萧不信邪,非要吃到,一大早上愣是吃了十个汤圆,肚子都吃撑了,才吃到铜钱,吃到后别提多得意了。<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叶荞晚上睡了,白天就很精神,出门去牛棚看情况,遇见村里的孩子,她大方地把家里做的春卷拿了出来,一人送了一个。

    这些孩子就不好意思吃白食,就跑去帮叶荞弄草料,喂给牛。

    胡大娘一个人忙不过来。

    有了这些孩子,倒还真帮了些忙。

    很快就到了大年初二。

    一大早。

    叶荞跟贺远,就坐上骡车,跟着叶母和叶老爹,一起前往姥姥他们所在的下河村。

    这次准备回娘家,叶母他们准备了不少的东西,有叶老爹酿造的酒,叶母做的糕点,肉,香皂,细布,以及红糖。

    摆放了后面半骡车,叶荞跟贺远被安排在车里面,整个骡车的车厢挺大的,里面也铺了棉被,能减震。

    叶母跟叶老爹则坐在外面,都穿着新衣,这时候还很凉快。

    所以一家子都穿得很暖和,衣领是用狐狸毛做的,衣袖则是兔子毛,吹风都不冷。

    等到下河村姥姥家。

    一家子过来时,发现大舅母跟二舅母都回娘家去了。

    “你大舅跟二舅带着孩子们也跟着一起回去了,我跟你姥爷正说家里没什么人冷清得很,就等着你们来了呢。”

    姥姥一手牵着叶荞,一手牵着贺远进屋子去,生怕他们冷着了,还往堂屋里桌子上放了许多的吃食。

    像叶荞喜欢吃的红糖花生,是不缺的。

    苏好跟着从厨房里端了茶水进去招呼一家人。

    苏姥姥说:“小荞喜欢吃红烧排骨,中午就给你做这个,尝尝看你姥姥我的厨艺,一年难得吃一回。”

    叶荞一听,自然不拒绝,笑着说:“那可好,姥姥的手艺我许久没吃过了。”

    她说着想去帮忙。

    苏姥姥拒绝了她进厨房,还把叶荞当成一个孩子看待,事实上在苏家,苏英这个年纪早就开始进厨房了。

    叶荞跟贺远以及赵真、赵暖在堂屋里玩叶荞弄的纸牌。

    苏姥爷则陪着叶老爹喝酒,下酒菜酒是炸花生米跟凉拌小菜。

    厨房里也很热闹。

    苏姥姥让叶母坐在灶后烧火就行。

    正好还能暖身子。

    晚上苏姥姥坚持要留一家四口一晚上,说大雪天回去不安全。

    叶老爹出门前,喊了叶大伯帮忙守着作坊,齐家来的齐管家齐福也在,所以不用担心作坊那边的事。

    第二天一早。

    苏大舅他们就回来了。

    回来时心情不错,看见叶母他们还在,高兴坏了,拉着就说感激的话。

    原来是这次苏大舅母回娘家。

    特别的长脸,去年下半年,从红糖花生、蒜香花生再到采购原材料,两家分了银子,也少说赚了二十几两。

    这个数目,在乡下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存款了。

    所以这一次回娘家,苏大舅母终于不再是送家里的一些山货了,至少能拿得出两只鸡,能给娘家的侄女,拿出超过一百文的红包了。

    这家里有钱底气足,她回娘家后,可不就地位都高起来了么,这就是世间常态。

    苏大舅母的娘家条件一般,还是住在比较偏远的山区,能开垦的土地少,但家里的人却不少,除了她爹娘,她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嫁出去的妹妹。

    两个哥哥又生了三个侄女两个侄儿,最大的侄儿都有三岁了,她都还没当奶奶呢,这种情况下,家里的开支大。

    不过她也不是只顾着娘家,但若是有零花钱,能帮娘家一把,也是应该的,毕竟她一年也最多就回娘家一次,甚至因为太远了,可能两三年才回一次,也就这次给的银钱多点。

    还是相公坚持要给,她才会给这么多。

    叶荞听到苏大舅母说的娘家人人多地少,平时家里人忙完地里,就空闲得没有事情忙了,偏偏因为在山里,汪家人去镇上的距离又太远了,走都要走半日,要是去镇上扛包,晚上不能回家,都没地方住。

    也就只有夏季的时候船多的季节,才会直接在镇外靠着树就睡觉,等第二日醒来,又跑去干活儿。

    只不过这样一来,几乎很难能休息好,又要干体力活,一个人坚持不了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