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四章 何春
    家里的男丁替换着干活儿,一个夏季赚的银钱,也就足够家里人花两个月,当然,所谓的生存,是指野菜配合糙米,肉是别想有了。

    “大舅母,我家的荒山,等二月开春,就要开始开荒,需要不少人手,你看汪外公他们,愿不愿意过来帮忙?每日我给三十文的工钱,包吃住。”

    “条件这么好?”苏大舅母震惊了,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来,肯定来,小荞,大妹,妹夫,你们放心,我爹娘他们最是勤快不过,一定好好干。”

    “那就这么说好了。”

    苏大舅母感激地点头,又跟叶荞他们定下开荒的日子,决定过两日找人送消息给娘家。

    因为有路过的货郎,可以帮忙传消息,她就不用去跑一趟了。m.166xs.cc

    毕竟距离太远了。

    说完这事。

    苏二舅在饭桌上谈到了闺女苏英的婚事。

    “爹,娘,这次我跟月桂回岳父家,岳母给我们家阿英谈了一门亲事,男方是跟岳父家同村的一个厨子,本人之前是在县里的云来酒楼当副厨,不过对方因为在酒楼里被排挤,所以就离开回来了,如今正要说亲。”

    苏姥姥问:“因为什么事被排挤?”

    苏二舅说:“听说是因为他倒霉的遇见了酒楼主家庶出少爷想借着酒楼想跟王家小姐成其好事,后面一直盯着庶出少爷的嫡出大少爷追到现场,让他作证,证明庶出少爷做的事。”

    “虽然因为当时有一个小二想抢功劳,跑去抱嫡出少爷的大腿,抢了先,他没有被注意到,躲过了这一次,但两家少爷斗法,以后玩意又被连累了,想脱身就难了,就辞工回家了,正好他跟酒楼签的十年契约已经到期了,他就选择退出麻烦。”

    “我跟相公都亲自去见过对方,那孩子人品还不错,是个能过日子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年龄有些大了点。”苏二舅母解释了一句。

    苏姥姥点头:“你们去见过本人,做得还不错,毕竟外人传闻,谁也不知道真假,要真被对方哄骗了,等阿英嫁进门就晚了。”

    大越得女子和离影响也挺大的。

    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子,以及那些在意名声的,要说什么人在大约最在意名声,肯定就是读书人了。

    贺远算是叶家的养子,所以理论上,叶家也成了耕读之家,只不过他们更在意耕,不过因为贺远年纪小,所以平时才没有那么明显。

    至于苏好的前夫赵春恒有勇气闹着养外室,闹和离,那也是因为镇上太小,他根本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文人圈子,当然,这个文人圈子,一般指的是考上进士以后的同科文人圈子。

    还跟拜的师座有关系。

    所以,赵春恒在进了县城读书后,只怕恨不得把和离的事实掩藏起来,甚至不敢告诉同窗他连亲生儿女都舍弃了。

    这种事要是传出去,估计但凡爱惜羽毛的人,都不会愿意跟他来往,只可惜,就算赵春恒现在后悔了也没用。

    事实上他确实肠子都悔青了。

    “多大年龄呢?”叶母问。

    苏二舅母说:“二十五了。”

    “那确实不小了。”叶母咋舌。

    这个年纪,正常的男子早就成亲了。

    “那为什么他这个年纪还没成亲?”照理说十七八岁成亲是最常见的,二十成亲的也有,不过少,轮到二十五才成亲的,在外人看来指不定有什么毛病。

    “说起来也是凑了巧了。”苏二舅站出来解释,叹息一声道:“他从十岁就开始学做厨子,十三岁就跟着父亲母亲去了府城。”

    “他父母都是厨艺不错的厨子,在府城也是给大户人家后厨做饭的,这日子倒是好过,就是容易被牵扯进大户人家的一些阴私里面,这不,等他长到十七岁,母亲去世,不得不守孝三年,他父亲当时身体也不好,等他好不容易把母亲的孝守完,也就二十一岁了。”

    “结果那一年终于能说亲了,父亲又因为风寒去了,之后就一觉不醒,等他办完父亲的丧事,再守孝三年,就挨到了现在。”

    “本来之前有过一个未婚妻,但因为拖得太久了,就解除婚约,各自婚嫁,如今这人回来,自然应该成亲了,就找村里的媒婆在联系,正在相看。”

    “到底年纪大了些。”叶母说。

    叶荞却觉得这样的很好,上无婆婆压着,相公年纪大点疼人,只要人品没问题,双方合得来,其实就很合适了。

    “我是觉得那何春有手艺,总比乡下刨土的好,至少多一条活路,日子过得好些。”苏二舅比较实在,他只是希望闺女以后过的日子好些。

    没钱的日子是真的难熬,尤其是没有手艺,那可不是想学就能学的,手艺都讲究传男不传女,很多手艺人是情愿被砍脑袋,都不会把手艺传给外人。

    所以就成了,大越高手在民间,却又不能做生意,所以这些手艺人都不出名,真正的愿意出卖手艺传承的极少。

    “不然这样吧,二舅,姥姥,我家开荒也要请人帮忙做饭,就找何大哥来呗?到时候我们近距离观察,还怕不能看清对方的人品啊?”

    叶荞可算是看出来了,苏二舅很看好何春,而苏姥姥则介意对方年纪大不是这个解释的原因。

    苏姥姥看向苏二舅和苏二舅母说:“小荞虽然年纪小,不懂这些,但提的建议确实不错,反正英子今年才十五,还可以再留两年,倒也不着急。”

    苏二舅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下了,我过两天,就去跟何春说一声,免得他心里没底。”

    苏姥姥笑骂道:“你怎么这么看重他,真有这么好?”

    “当然,我只是觉得好男人应该早些抓住,不然别人就抢先了,到时候错过这么一场好亲事,我怕对不起英子。”

    “行了行了,我不阻止了,先见面看看再说,反正他要是连这点时间都等不及,还能算得上好?”

    苏姥姥虽然这么说,不过已经退让了。

    苏二舅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二月初,一大早齐大少爷就跑来村子里,带着一队人马,把作坊里用木箱装好的香皂,放到了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