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父母以及祖辈的陵墓都在安徽凤阳,清朝入关后,努尔哈赤的陵寝也依然在沈阳,,
而明清的皇帝们每年有个祭日先人的时节,他们没办法亲自回到祖籍地去祭拜祖先,,
虽然明清故宫都设有祖宗排位的太庙,
但朱元璋认为“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意思就是太庙地位尊贵,举行的都是重大典礼,规模大但次数不多,不足以展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孝敬。
所以在内廷建立奉先殿,皇帝可以在前殿进行元旦、朔望,万寿节及国家大庆等大祭。
因此奉先殿作为皇帝在宫内的家庙,受到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的极大重视,
其主体建筑的格局,从明成祖永乐大帝重新修建奉先殿直到清末宣统退位,奉先殿基本再没发生什么改变,保持了初建时的面貌。
奉先殿的布局形式与其它宫院完全不同,它的左右都没有相关的配殿,而以九开间大殿前后联立,形成凸出主殿的院落布局,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显得庄重无比。
提前一天,,吴三桂已经安排了侍卫入驻奉先殿,,,
奉先门、东角门、西角门已经全部安排了侍卫,,
东角门旁边的东院,,里面已经集结了五十名辽东关宁军出身的侍卫,,而在东院的一处房间内,,密密麻麻放满了军弩以及箭支,
众人都在熟练的摆弄军弩,
这时候吴三桂进来,,,
"你们都是辽东的老人了,,是我们吴家人,你们听我指令行事,,到时候咱们同富贵,,
有谁出了岔子,,别怪我吴三桂不讲情愿!听明白了吗?"吴三桂说道,
"明白!"众人皆起身说道。
对于吴三桂来说,,明天的行动,,至关重要,,可是竟然有三十名刘家的侍卫也要参加明天的守卫活动,,
这样百名护卫,,吴三桂只能带七十名自己人,,,可以说明天注定会有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不解决那三十名不听话的侍卫,,明天的宫变就不能成功,,
因此吴三桂在周庭儒的帮助下也是从军械库拿了一百件军弩,,
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保护陛下的那三十名侍卫。
武英殿内,,
"陛下,,,吴统领已经提前去了奉先殿,我也想提前去看看心里才踏实!"一个侍卫模样的人说道,,
"有三桂在,朕放心,,,你就不必亲自跑了,明天跟朕一起去吧。"朱小峰和善的说道。
"陛下,我是侍卫,提前查看保卫工作是职责所在,主要我想提前去看看姑母,明天场面隆重,,我出面不合适,,请陛下允许!"侍卫坚持说道。
"好吧,,那你今天去吧,,不过中午跟朕吃了饭你再过去吧,,总不能饿着肚子过去。"
"谢陛下,,"
这名侍卫名叫刘文炳,今年才二十岁。在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排的上号的武将,他真正的战力微乎其微,,甚至比不上辽东的随便一个刀头舔血的边军,也不是朱小峰做信王时候潜邸的侍卫,,
可他却是侍卫副统领,非常受朱小峰的信任与优待,,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是崇祯帝的母亲刘氏的娘家人,,是正经的明朝外戚,孝纯皇后刘氏之侄,论亲戚关系,他是正儿八经的崇祯帝朱由检的表弟。
刘文炳的母亲杜氏为人贤惠,常对刘文炳说:“我们家本无功德,只是因为太后的缘故,才受此大恩,你应当尽忠报天子。
而刘文炳也把母亲的话牢在在心中,,平时谨慎厚道,丝毫没有外戚的狂妄,,朋友圈也比较简单,只与几个人交好。
历史上,李自成占有三秦,攻破榆林,进军京师。刘文炳知明朝大势已去,慷慨泣下,对朋友巩永固说:“国事到如此地步,我与公均受国恩,应以死报国。
后来,,果然李自成大军围城,危在旦夕,,崇祯帝这时候真正能指的上的也只能自己母亲家的人,,于是急忙召见刘文炳商量对策,,
面对大顺军攻城,,随时城破的情况,,其他大臣将领,基本都在家里保护自己的小家免受闯军可能的侵扰,,
崇祯帝几次敲响上朝的钟声,都没有几个大臣来,,
在城门防卫的刘文炳接到皇帝的召见命令,,急忙入宫。
这时外城已为农民军所占领,形势已经非常危急,,城破在所难免。
崇祯帝问他们:“二卿所集中的家丁能巷战否?”刘文炳对崇祯帝说,寡不敌众,崇祯帝听后知道已经无力回天,,
巩永固奏道:“臣等已将柴薪堆在家中,到时闭门自焚,以报皇上恩德。”
听到刘文炳二人已经有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崇祯帝也说:“朕决心已下,朕不能守社稷,但能与社稷共存亡。”
二人皆泪如雨下,誓死效忠,巩永固直奔崇文门。不一会儿,义军入城,巩永固、刘文炳进行抵抗,杀数十人,各自赶紧归家,,,
两家人几乎全部自尽身亡,,,
朱小峰知道自古娘家人永远靠得住的道理,,
虽然他很想将刘文炳调入京营任团长,,未来接任师长,,
可是刘文炳现在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最主要的是京营面对的敌人每次都非常强大,,
京营的团营长阵亡概率也非常高,,朱小峰自然不想让自己的表弟提前嗝屁,,
因此思虑一番后,鉴于宫内前几年也非常不太平,于是让他做了宫里的侍卫副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