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章 早日登基
    之后,沈钥多次求见秦狼,却始终不能将之服。转眼到了四月。一日,沈钥突然得知宋国也派了使者前来太行,秦狼待之为上宾,态度可比对他恭敬多了。

    沈钥这才心中恍然。难怪秦狼这些时日始终态度模棱两可,迟迟不肯答应与燕北联手,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

    沈钥暗中派人打听宋宁此次派出的使者是谁。当得知后者乃是昔日中州玄门关的守将柴建时,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沈钥知道,柴建虽然只是一名降将,但允文允武,却是一个十分厉害的角色。当日若非柴建献关投降,宋军根本不可能这么快便攻入中州,之后又是柴建假冒宋宁攻打苏关,诱使主公朱顶从中州退兵,这才解除了南山之围。听闻当日秦狼本已出兵,与主公朱顶夹击宋军,最后却被柴建劝退,以至最后主公朱顶反被柴建与徐娘夹击,不得已撤出苏关,逃往燕北。

    宋宁竟然派柴建来太行山,自己哪还有希望服秦狼与燕北联手?这要是秦狼突然翻脸,把自己拿了,以表对宋宁的忠心,到时他找谁喊冤去?

    所以,沈钥当即收拾好行装,也不告诉秦狼一声,当晚就来了个不告而别,连夜逃离了太行山。秦狼得知消息时不由惊愕不已,心中又是生气又是好笑。

    恰好柴建也在,听后一下便猜到了沈钥的心思,笑道:“沈钥定是得知柴某也在太行,害怕将军会直接将之拿下以献给我主宋王,所以这才心生畏惧,连夜逃去。今朱顶为对抗我军,竟不惜割地赔款,与莫诃签订丧权辱国之条约,又与吴霄一般引狼入室,借月霜骑兵南下。”

    “慈无耻卖国之行径,必遭世人唾弃,而遗臭万年。秦将军世代忠良,难道要与朱顶之流为伍,将来留下万世之骂名吗?更何况,令尊秦老将军昔日蒙冤受屈,虽是为石高所害,但最终却是死于月霜右王之手。将军与月霜实有国仇家恨,岂能反助仇人而与我主为敌耶?”

    秦狼闻言当即正色道:“秦狼之所以入太行山为匪,不过是被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秦狼未敢有一日忘却亡父精忠报国之志,爱护百姓之心,又岂会如朱顶、吴霄之流一般,卑躬屈膝,与异族合流,坑害自己的国家和百姓?实不相瞒,秦某早有归顺宋王之意,之所以一直不降,只是为了麻痹朱顶,欲要在关键之时,发一击而致命,擒下朱顶以报宋王。”

    “如今朱顶勾结莫诃,引月霜铁骑南下,欲与宋王决一死战。请回告宋王,秦狼愿率太行数万精锐东出太行,在朱顶月霜联军与宋王大战之时,击其左翼,助宋王一举拿下燕北,一统下。”

    秦狼的倒是漂亮,实际上却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降。若去年秦狼还有自立之心,意图与朱顶、吴霄等人联手,以共抗宋军,现在却是已经完全没有了。谁都看得出,宋宁入主下已是必然之事,朱顶纵然联合月霜也绝不是对手。更何况,柴建为了逼迫秦狼投降,还给他使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最后让秦狼彻底慌了手脚。

    柴建按照宋宁的吩咐,向太行山上的百姓大肆宣扬宋国的优惠政策,只要自愿从山上下来的百姓,一律不予追究,并免费发放种子和农具,分予土地耕种。

    此令一出,太行山上许多百姓心动,只是担心受骗,所以不敢贸然下山。不过,从去年到现在,总有几个大胆的人试着偷偷溜下了山。结果柴建果然兑现承诺,发放给了对方种子和农具,让其在中州自行开垦土地。

    此时,中州因为经过多年战乱,无主之地甚多,就算太行山上百万土匪全部下山,也可全部安置。

    太行山上的百姓一见是真的,顿时大为心动。不久,便有大量百姓下山,纵是秦狼也阻拦不得。这也是秦狼最终选择投降宋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因为他若再不投降,到时太行山上的百姓都下山而去,他可就要成为光杆司令了。所以,秦狼这次是逼不得已才投的降。

    柴建闻言大喜道:“好,此事我定会报于宋王,到时若能擒住朱顶,重创莫诃,宋王必会重赏秦将军。”

    自此,秦狼暗中投降了宋军,却秘而不宣,并未让外界得知。

    时间稍微倒回一些。

    三月,墨灵。

    宋宁和长公主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在宋氏学院数十位学子的辅助下,终于合力编写成了《算学基础》、《几何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以及《经学正义》、《逻辑基础》等七本着作。

    书成之后,众人对宋宁的崇敬之情,有如黄河之水,滔滔而不绝,一个个不由膜拜不已。

    这绝对是划时代的着作,对后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长公主望向宋宁的目光,也越加崇拜和痴迷,竟有了化身为后世迷妹的趋势。

    不怪她们这般反应。这七本着作中,《算学基础》、《几何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可以算作是帝国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石,其后帝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皆因这五本书而始。宋宁因此而开创了一门门新的学科,后人总称为“宋学”。

    事实上,宋宁编写这几本书的主要目的确实是为了争取让帝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形成系统的学科,并不断发扬光大,从而提升帝国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应该,他的目的达到了,后世也因此尊他为自然科学之鼻祖。

    而《经学正义》和《逻辑学》则是思想哲学方面的着作。前者是借为先贤经典注解为名书写自己的观点,后者更抽象,是专门讲解如何推理论证,如何正确地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换句话,就是方法论。这东西虽然抽象,却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基石。宋宁不知道这东西能有多大用,只希望能播下种子,帮助汉文明建立起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经学正义》则是为了宣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传播忠君爱国,保家卫国等有利于帝国统治的思想,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的。这主要是由长公主编写的,不过宋宁在其中掺杂了许多他自己的思想理念,目的便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国人,改造国人。

    宋宁准备在宋氏学院和各大学院全面推行这七本教材,并结合科举考试,逐步把他们定为官学。

    另外,宋宁还让宋氏学院的人分别编写农业、医药、军事、建筑、水利、手工技艺、经济理论等方面的书籍,作为专业学科的授课教材。当然,这些科举考试就不用考了,只是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专用书籍。

    这期间,众人再次劝宋宁登基称帝。宋宁依然摇头未许。不久,周仁自立为帝并毒杀二皇子的消息从北方传来,下群起愤慨,人人唾骂。臣子们再次劝进,让宋宁继皇帝位。宋宁还是拒绝道:“如今北方还有朱顶、周骥、公孙珣等人未灭,现在称帝,为时尚早。”

    等宋宁走后,岳涛私自求见,再劝道:“主公,周仁冒下之大不韪,篡位自立,今下无主,四海动乱烽烟不止已有数载,四海臣民莫不盼望明主。而主公雄才大略、英武盖世,鞭挞宇内,征南讨北,下三分已有其二,今即帝位,位登九五,正当其时。众文武随大王勤苦久矣,亦欲以昔日尺寸之功而有所封赏,今若不从其议,恐众人无所依从,就此离心也。还请主公立即登基称帝,以安众人之心。”

    其他人闻言,纷纷跪下,齐声道:“请主公早日登基,即皇帝位。”

    宋宁这才答应。

    不答应不行啊!岳涛的已经很明白了。如今下无主,麾下众人都希望他当皇帝,这样他们便也可以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如若不然,众人以为他没这心思,反会离心离德啊!

    这并非杞人忧之语。麾下之人,包括岳涛等人在内,之所以跟随他、拥护他,尽心辅佐,竭诚效忠,不就是为了这一吗?

    之前下形势还不明朗,时机还不成熟也就罢了。然而现在宋宁已占据下三分之二,山南之乱已平,长公主主动让出帝位;北方大梁(张向阳)、东苏(吴霄)先后被他诛灭;北苏周骥死后,两个儿子自相残杀,长子周仁成功上位后废帝自立,建立燕国,北苏也已灭亡。

    整个下已然无主。下士人迷惘无所依从,四方豪杰无不渴盼明主,此时宋宁登基称帝,不仅可以收揽下人心,而且可以振奋文武之众,乃上承命,下应人心之举,如若违之,反而不利。

    难怪之前岳涛等人几次三番劝进,当时宋宁并未多想,所以直接拒绝了。估计他们还以为自己在玩三辞三让的戏码吧,所以到北方后,见周仁自立,便又再次劝进。没想到宋宁还是拒绝。

    宋宁是真没想这时候称帝。他想的是等消灭了朱顶、公孙珣、叶胜,真正统一下后再当皇帝,建立新朝。岳涛第一个发现不对,宋宁显然没有转过弯来。若再推辞下去,只怕会寒了众臣之心,使得众人无所适从,那样的话,难保不会出现大麻烦。所以岳涛紧急求见,再次来劝。

    宋宁听后这才幡然醒悟——他是进入思想误区了,为何一定要统一下后再称帝?虽然那时称帝更加名正言顺,但现在反而是更好的时机啊!

    正所谓下不可一日无主,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苏的旗帜既然已倒,此时若他不当机立断,立即登基称帝,到时让众人误以为他并无意称帝,只怕会纷纷弃他而去,要么转投他人,要么干脆自立,那才是大麻烦。

    所以,宋宁不再推辞,同意了岳涛所请。麾下文武得知后不由大喜,立即开始筹备起来!

    既然称帝,就必须先确定几个问题:一是国号,二是年号,三是定都,四是麾下文武的封赏。

    由于之前宋宁已经立国称王,所以国号以及最复杂的文武封赏也变得简单了,只要确定年号和定都即可。

    国号不用了,宋宁称王时立国号为宋,自己也被封为宋王,所以称帝后也不用再改,国号便正式定为“宋”。

    年号的话宋宁没太多文化,也懒得动脑筋,直接取了个“太平”的年号——这也是他的心声,希望自己统一后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定都有些麻烦。麾下众臣对于未来大宋都城主要有三个意见:一是中州中都。中州自古帝王州,不仅沃野千里,交通便利,人口繁盛,而且有四关守护,易守难攻,不仅大苏,之前好几个朝代,都选择中都作为都城。大宋在此定都,江山必然稳固。

    二是苏中雁阳。后者作为东都,与中都一向并称,大苏之前的朝代大抵都是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都城。东都交通比之中都更便利。而且,要消灭朱顶、公孙,未来对付月霜、山栾等北方异族,定都东都无疑比中都更合适。

    三是东南墨灵。墨灵作为宋宁称王时定下的王城,称帝后再定为都城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且墨灵作为南方大城,经过数年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海贸兴起以及南方数条官道的修通,墨灵不仅日渐繁华,而且地理位置同样得独厚,并不比中都、东都逊色多少。

    到底定都何处?宋宁一时间也有些为难了。思虑再三,最后宋宁还是选择定都墨灵。之所以定都墨灵,主要是因为墨灵位于未来他要建立的超级帝国的核心。

    等统一下后,宋宁必然要向西征服西域、黑鹰,建立陆上丝绸之路;向北打垮月霜、北极,以消除北方草原对大宋的威胁;向南拿下整个鸿海。同时,宋宁还将平定东北辽州、山栾、新罗和扶桑,征服西南赞氏、阮氏,并进一步发展海军,穿过马六甲,一路向后世的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区域拓展,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帝国。

    为此,位于下之中的墨灵作为都城自是最为合适。

    不过,宋宁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也为了照顾手下诸多派系的情绪,又将雁阳定为东都,中都定为西京。最后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民丰十五年四月十六,宋宁在墨灵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太平,立张茹为皇后,嫡长子宋铮为太子,封赏群臣、大赦下。

    自此,大宋正式取代大苏,历史翻开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