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章 高太后的安排
    高太后宣吕大防和范纯仁觐见。

    这个时候的高太后心中很惶然,赵煦对于和谈的理解她不在意,他还是个年轻人,一定会更有胆气。

    高太后忧心的是赵煦的举动,不仅是和谈,她联想到的是前几关于这个政事堂尚书左丞副相的人选,她虽然病再重,政事堂还是以她为尊,这时候赵煦直言李清臣,这个指向非常明显。

    高太后见着自己的左右二相,语气潸然:“这次我怕是躲不过了,终究撑不下去啊。”

    吕大防和范纯仁跪地,吕大防道:“太后安心静养,无需过多忧虑,这样病情才会好转。”

    高太后呵呵摇头道:“我已六十多岁,这些年要只是做个太后,或许还能多活几年,现在怕是不行了,殚精竭虑已近油尽灯枯。”

    吕大防和范纯仁泣声。

    高太后道:“官家年轻,火气就胜,又是性情中人,老身就求两位卿家能携手劝诫官家,凡事先放一放,多想一想,让事情多往前发展一会。不要着急着下决策。”这话发自高太后肺腑,这也是高太后为政最大的得失之处,她其实就是一个心急火燎的人,很多决定过于匆忙。

    吕大防答:“官家是个聪慧之人,也愿意多听他人意见,现在太后身体不好不便理政,官家却也会过来探视,太后亦然能看顾一些官家的决策。政事堂群相亦会鞠躬尽瘁,还请太后宽心。”

    高太后苦笑摇头,政事堂一个副相梁焘已然抽身而走,何来鞠躬尽瘁?!

    高太后对范纯仁道:“卿家道德传家,当年范公仲淹在世,是为忠臣,力谏仁宗和太后母慈子孝,相互体恤,留给后世一段佳话。望卿家也能如此,老身为政九年,无愧祖宗,不负神宗所停”

    范纯仁泣声应诺。

    高太后这话已是求肯,当年仁宗登基也不过十三岁,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涉及权利,母子之间一样有不少龌龊。士大夫集团当政的人并没有利用这种不和,而是努力弥合母子关系,终是给大宋留下一段平稳发展期。

    高太后内心的惶然是她这九年的矛盾。高太后所谓不负神宗,很大程度是她认为自己坚守了承诺,让皇位传承没有波折,她相信赵煦能成为大宋真正的官家。

    高太后和当年刘太后最后都舍不得放手权利,在官家成人时候拖延还政于官家,权利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极其蛊惑人心。

    高太后和刘太后最大的不同在于,刘太后并未变更真宗的国策和治政方向,她更像一个看守太后,查漏补缺,死后留下一个平和的朝堂给仁宗。高太后却是以母亲的身份彻底将儿子神宗的理政方向转了个向,当她的孙子赵煦认同其父亲思路,那她这个太后处境就非常微妙。

    母慈子孝,这两者本就无法分开。高太后把神宗留下来的政事堂一扫而空,所有新政全部废除,怎么都谈不上母慈。以后孙子赵煦呢?孝?!何谓孝?孝顺奶奶还是孝顺父亲?

    高太后问吕大防:“尚书左丞人选政事堂可有意见?”

    吕大防回:“尚未确定,朝堂已有人上章举荐,政事堂还没论此事。”

    高太后继续问:“都提过哪些官员?”

    吕大防答:“有苏颂和范祖禹等人。”

    范纯仁这时候补了一句:“还有李清臣等外出的官员。”

    高太后慨然,终究有中下层官员开始押注了,要是她春秋鼎盛,李清臣这个人选就不会出现。

    高太后召吕大防和范纯仁,最担心的就是她人走政熄,她已没有精力理政,但她希望政事堂群相都持同一理念,这样或许赵煦会收着点。

    高太后道:“不如调回苏颂老大人任左丞,范祖禹为翰林学士。”

    这个安排在于范祖禹是旧党干将,性子激烈,他做翰林学士有点像苏轼,反正大嘴巴什么都敢,而他的往往就是旧党方略。但这样的人就不宜为副相,政事堂总得相对温和一点,捅刀子都要暗暗的来,要是整在政事堂吵架,那大家也不用干活了。高太后是不愿李清臣回来的,那副相人选最好就回到苏颂这里来。

    这两个人吕大防和范纯仁均不会反对,都是齐声表达了赞同。

    高太后的这个意愿最终并未完全兑现,范祖禹成为了翰林学士,苏颂却是因为刚刚告老离开,并未接这个任职,这已关乎士子脸面,他是告老,也是真的老了,人都启程离开了。

    外臣需要政事堂,内事高太后又召来向太后和朱太妃,朱太妃才是赵煦的亲生母亲。

    高太后不担心向太后,在后宫处理上,她稳固了向太后的太后位置,却也给予了朱太妃极多的礼遇,也护住了朱太妃,应该向太后和朱太妃都承她的情。

    高太后忧心的是皇后孟婵,赵煦更喜欢的似乎是刘婕妤,她不得不拜托这两个赵煦的长辈能对赵煦有所约束。

    孟婵这个皇后是高太后钦点的,更为重要的是,孟皇后的大婚可以是前所未有的规格,政事堂当时的群相都作为宾使参与。这是一种政治表态,这是将官家赵煦和政事堂群相连接起来,即官家、皇后和政事堂是一体的,亲密无间。孟皇后某种意义上就是这个符号。

    赵煦对孟婵若即若离恰恰也是如此,他被压抑了这么多年,他不想一个代表高太后的皇后还在身边劝诫自己。

    高太后得最多的是家和,皇家也是家,只有家和才会万事兴,要是家里纷争不断,作为皇家影响的都不仅仅是这个家,还是整个宋朝的政局。

    向太后和朱太妃都应声,大家会多加商量,让后宫平静。

    孟皇后在宫中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争,这好又不好,宽容温婉固然重要,但手段一样要樱

    高太后知道性子这种东西一时半会是改变不来,也只有向太后和朱太妃能帮上忙,特别在后宫事务上,她们是有能力影响赵煦的。

    高太后不知道她这些安排最终是否有用,但到了这一步,她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