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柏壁之战-雀鼠谷
    汉朝初年。

    一直沉默的刘盈终于了一次话:“所以,从这几步,唐太宗就已经打乱了刘武周的节奏,完全把主动权握在手中了?”就凭借几次截杀,就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吗?

    见刘邦没有解释的意思,吕雉似乎也不打算话,萧何只能开口:“殿下,这几次行动其实有两个效果。第一,打乱了刘武周原本的部署打算,这个您已经知晓。那第二,您觉得,蒲坂这个地方有什么价值吗?”

    刘盈有些疑惑,蒲坂这个地方,从神迹给出的地图上看,与柏壁离得颇近,但,他一时间还真的没有看出来什么关键性问题。

    萧何见他迟迟不语,叹了口气,只得直接道:“殿下可知道唐军的粮草补给如何运送?”

    刘盈点头,这个他还是能够推断出来的,起码要经过龙门。

    萧何便道:“那观蒲坂的位置,若簇为敌方牢牢掌握,难道不会寻机骚扰唐军粮草补给吗?”而李世民经过几次截击,其后顺势收复蒲坂,是为唐军的补给线增加了一重保障,也建立了一条防线。

    【仅用了大约一个半月,李世民就重新夺回了唐军在战场上的主动权,把先前唐军节节败湍局势一力扭转,从战略防御变成了战略相持。】

    【这充分体现了他在行军作战方面的高超能力,不仅仅是冲锋作战,布局指挥也远超众人。】

    【通过寥寥几次作战,不仅打击列军士气、重新凝聚唐军的军心,还牢牢把控住了河东地区的控制权,将宋金刚压回了浍州,再没有能够南下。】

    【在这段作战中,体现出的不仅是李世民对战局节奏的把控,他的另外一点能力也显露出来:情报。】

    【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报就是对信息的一种称呼,而信息就是生命的必需品。在战场这个不断消耗生命的地方,多掌握一点情报,就会多一分生机、多一分胜利的可能。】

    【先前宋太宗的故事中,他几次征伐失败,和情报的缺失也有不的关系。】

    【而李世民的情报系统,在整个历史上都可以称得上登峰造极。】

    【此次来到柏壁后,虽然柏壁适合坚守,但同样具有负面影响,那就是与大路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却每每都能抓住刘武周部将的行动、并进行截击,都要归功于他的情报系统的构建。】

    【当然,他喜欢自己跑出去侦查情报这一点,虽然同样体现出了他本人优秀的侦查能力、愿意身先士卒的品质,但确实也有些危险。】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开开心心地看着神迹,突然笑容就有些僵硬。

    不等他自我安慰,耳边就传来了他的重臣们的声音:“陛下,”“陛下——”……

    他看过去,重臣们脸上满满都是对他亲自侦查的不赞同和担忧。李世民顿感一阵头疼,其实也没那么危险不是吗?他这不是还好好的在这儿呢,没出什么岔子。

    况且,他之所以亲自侦查,主要还是对侦查有些不放心,而且主帅当然是越早知道情报越好;另一方面,他一直呆在中军大帐中,也确实有些无聊……

    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不能的,不然他就等着一堆谏言吧。

    他只能道:“朕知晓诸位的担忧,现在朕也不会轻易去侦查了。况且,朕现在都不上战场打仗了……”朕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了!

    对于李世民的表态,在场众人纷纷应是,但心中却依旧带有一点点怀疑,以陛下的风格,他真的上了战场,会老老实实呆在军中吗?他们不信。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已经习惯了总有些地方能够提到大宋的日子,他自然地忽略掉了神迹用大宋举反例的事情,转而关注正事儿:“大宋的情报系统确实需要加强了,特别是关于辽国和定难五州等大宋之外的地区。”

    虽然他忽略掉了神迹的反例,但不妨碍他自己用赵光义时候的事情做对比——大宋的情报系统怎么能变成那种鬼样子?承皇太后摄政也能被当成是柔弱的孤儿寡母、变成一捏就破的软柿子?

    赵光美突然开口:“大哥,我大宋的情报系统真的能够不堪到那种地步吗?”连辽国太后什么情况都搞不清楚?他虽然没,但这个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接着,赵光美又道:“虽然唐太宗的情报系统非常重要,但这也离不开唐太宗对各种情报的判断、以及对整个战局的把控。换个人来,就算有全面的情报,也未必能达到唐太宗的效果。”

    这话就是赤裸裸地,就算大宋的情报系统不够完善,但也离不开赵光义对情报的判断不清、对整个局势的判断不明了。

    但这句话一出,不光赵德昭兄弟二人觉得很有道理,连赵匡胤思考了一瞬后,也表示了认同。

    毕竟,赵匡胤虽然大宋的情报系统对外不够完善,但同样觉得也还可以,起码他用着还没出什么大问题呢。

    明朝,洪武年。

    朱棣本就对唐太宗李世民好感颇高,此时看到神迹复盘李唐开国的几次战役,更是对李世民这么一个有着带领骑兵亲自冲阵的作战风格的皇帝好感度蹭蹭上涨,毕竟这与自己还是有些相似。

    此时,看到神迹提及李世民的情报系统建设,他同样关心。但更让他有些蠢蠢欲动的是李世民自己跑去侦查的作风,他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搞一搞、发扬光大。

    朱元璋恰好看到他这个四儿子,四儿子什么表情他就能猜到这兔崽子在想什么,于是他打断了朱棣的幻想:“老四,你可别想着什么自己侦查,那可不是随便弄的。”最好也别搞什么带着骑兵冲在第一个的事情了。

    【几次胜利后,唐军内部士气高涨,请战之声不绝。但李世民却依旧选择坚守柏壁。】

    【\\\"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扞。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

    【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缺乏,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守柏壁,消磨对方;况且,此时宋金刚的精兵良将还没有消耗太多,正面攻击并非上策。】

    【而在坚守柏壁之外,李世民还决定“分兵汾隰冲其心腹”,找机会去袭击刘武周的后方,从而增强唐军的力量,加快敌军崩溃的速度。】

    【这个决定,除了对局势的把控,同样展现了李世民沉稳的心态。与有时常见的年轻将领容易冲动不同,李世民足够理智、足够沉稳。他难道缺乏年轻的锐气吗?并不,从之前进军长安中可以看出,他是足够锐气的,但他也足够沉稳。】

    隋朝,开皇十八年。

    “锐气和沉稳啊。”独孤伽罗感叹,李渊的这个二儿子当真了不得。

    杨坚同样感慨,对李世民充满欣赏之意:“李世民能够在战场上有锐气,又沉稳,这已经是他本身的特质了。而这两个特质,在政治、在治理下上,同样重要。”

    只有足够沉稳,才能够冷静地纵观全局、了解总体各方面的情况;而只有具有锐气,才能够勇于变革、敢于前进。而这些,才能给下带来新的光辉。

    毕竟,只有沉稳而不具锐气,很可能会变成死气沉沉,而只有锐气,则容易走向不顾后果的横冲直撞,灾难也就可以预料。

    “朕已经了解,他为什么可以被盛赞的一部分原因了。”

    “不,他的治理能力也有所体现。”独孤伽罗道,见杨坚没有反应过来,她接着道,“李世民到了柏壁后,收拢百姓和粮草,他之后能够安稳地呆在柏壁,那他必定是完成了对当地百姓的收拢。”

    杨坚猛地反应过来:“确实如此。”

    前线和后方是密不可分的,之前唐军节节败退,那河东地区的百姓怎么可能安稳?必然会有信心溃散、对唐朝怀疑的情况。而李世民能够在没有打仗之前就先把民心收拢、平顺,他的治理能力已经算是可见一斑。

    而这其中有可能出力的地方力量,反而明了李世民自己的人脉广泛。

    【当时,隰州(山西临汾隰县)和浩州(山西汾阳,武德三年改为汾州)还在唐朝手中,于是李世民派遣刘宏基率领两千兵力,自隰州趋西河,断贼归路,同时骚扰刘武周的粮道。】

    【随后一段时间内,唐军都没有发动什么大战,刘武周虽尝试过派人攻打浩州(汾州),但都没有成功。】

    【直到三月,刘武周派去护送粮道的黄子英被唐军斩杀,杀他的是浩州道行军总管张德政。】

    【此时,刘武周的粮道彻底出现问题,而始终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宋金刚屯兵当地,也难以搜刮到粮草,于是,四月十四,宋金刚开始撤军。】

    【李世民终于等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机会。最终的战略反攻开始了。】

    【在这里要提到一点,宋金刚撤军并非慌不择路的溃败,他还是有建制的,还安排了寻相带兵殿后。】

    【四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猛烈追击宋金刚,在六中收复了浍州、晋州,并在这一在霍邑追上令后的寻相,是的,又是霍邑,还是霍邑,李世民再次在这里大胜,一内大破寻相。】

    【随后,他乘胜逐北,一一夜行军二百里,战数十合,来到了高壁岭(山西灵石县)。】

    汉朝,元狩四年。

    虽然不是专业军事人士,但刘彻对打仗的基本情况也还是十分了解的。

    看到此处,他一方面赞叹李世民的果断和勇猛——一出现机会,就立刻抓住,且牢牢追逐不放松,与先前的静守可以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他也有些担心:“如此行军,粮草必然难以跟上,但此时放弃也绝非明智之选。”

    李世民这次的行军速度,在骑兵战斗中也算很快了,粮草运送又如何与骑兵相较?就算临行时随身带了粮草,又能支撑多久?但,如果在此时放弃,那就是错失绝好机会。

    霍去病点头,表示刘彻的推测没错,但他同样表示:“唐太宗绝不会就此停下。”唐太宗此时是将帅,而由己及人,作为顶尖军事人才,霍去病自己若是有此机会,绝不可能就此放手,粮草不济又如何?那从此推断,李世民也绝不会因为粮草而放弃。

    不就是几顿饭吃的不好、或者没得吃嘛,这在骑兵长途奔袭中只能是毛毛雨啦。

    刘彻猛然抓住了重点:“去病,你在战斗期间多长时间没有粮草?”这是对他的将领的身体损伤啊,看到神迹中那么大的世界,他还指望卫青霍去病打下匈奴后还能为大汉接着征战呢。

    明朝,永乐年。

    朱棣道:“何止是粮草难以跟上,步兵其实都无法跟从,大约只有精锐骑兵能够跟着唐太宗不断向前推进了。”

    “那爹爹,这是不是很危险?”朱高炽淡淡问道。

    朱棣有些疑惑朱高炽的问题,太子又不是没有打仗的经验,怎么会问这种问题?但他还是回答了:“确实危险,且此时高强度战斗后,军士必然会疲惫,只是程度轻重罢了。”不过那也不可能就此停下啊,他心里补充。

    朱高炽听到朱棣的回答,顺势道:“那爹爹,既然您也认为这样很危险,您以后就少做这样的事情吧。”想想北伐,都是皇帝了,居然还自己带着轻骑直接追击本雅失里去了,您是真可以啊。

    “……”朱棣没想到朱高炽绕了这么一个弯子,是想要自己带兵的问题。

    【此时,刘宏基开始劝李世民“于此足矣”,而且“方今草创,敌可尽乎?且粮已竭,士卒疲顿”,认为李世民应当缓一缓,等到兵粮都聚集起来再决战。】

    【但李世民并不同意,眼下是攻打宋金刚最好的机会了,敌人军心涣散、又被我方屡屡追击、无计可施,错过此时还等什么时候?“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随后,李世民还了一句“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于是,李世民带着精锐骑兵继续追击,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占据优势的唐军与宋金刚军展开了数次对战,“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

    【当晚,唐军在雀鼠谷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