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章 雀鼠谷-洛阳
    汉朝初年。

    “唔,”刘邦再次恢复了懒洋洋的状态,倚靠着看着神迹,“竭忠徇国,这话的好啊。”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一个亲自带兵冲锋的三军统帅,此时面对粮草和士兵疲惫的问题,用竭忠徇国、将自身置之度外的话来回应建议他停营休息的话,不管这句话有多少出于想要表演的成分,但总归是成功的。

    有我的风范!一个好的创业垂统的皇帝,怎么能不会话呢?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对此十分赞同,他语带赞赏:“打仗嘛,就是要能够把握时机,只要不是到了极限,为了把握机会,少吃上点也没什么。”

    只要士卒没有到达极限,只要主帅还能够控制住军心,那为了抓住时机,稍稍牺牲一下吃食方面,只要最后能够获得胜利,那都不算问题。

    但,主帅必须能够控制得住极限作战的士卒、稳得住军心,让这些士卒愿意跟着你的规划继续极限战斗。不然,一切都是泡影。

    【其实刘宏基也算是经历了大场面。】

    【之前刘武周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将李渊派来统筹抵抗的裴寂打得一败涂地,裴寂一昼夜从介州(山西介休)狂奔二百里到晋州的时候,屯守晋州的就是刘宏基;此时李世民北上追击宋金刚,一昼夜狂奔二百里到雀鼠谷,和他会合的还是刘宏基。】

    【而在此时,李世民已经“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军中也没有什么粮草辎重,“止有一羊”,李世民和将士们分吃了这只羊。这个羊也算是雀鼠谷中的故事。】

    唐朝,贞观三年。

    此时刘宏基担任地方刺史,并不在殿内。于是,殿中只有一群看的开心的他的同僚们。

    看到神迹点出刘宏基的巧合经历,众人都有些笑意。

    连李承乾都不由道:“耶耶,真的这么巧合吗?任国公他自己没有觉得巧合吗?”

    李世民也笑,对李承乾道:“他大约没有故意对比,但当时他劝朕的时候,应该还是想到了裴寂溃湍情况。”

    明朝,洪武年。

    朱柏看着那个止有一羊的故事,好奇地问朱标:“大哥,神迹羊这件事儿是故事,那意思是不是真的吗?”

    朱标只是:“关于分羊的事情,《旧唐书》上确实没有记载,但《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这件事情。”

    【四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带兵到了宋金刚暂时据守的介休。】

    【此时宋金刚还有两万人,从西门而出,背对城墙列出了南北长七里的战阵,李世民派李世积、程咬金、秦叔宝据守北面,翟长孙、秦武通抗击南面的军队。开战后,诸将稍稍退却,宋金刚的军队趁机前推。】

    【这时,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冲击到了宋金刚军阵的后方,宋金刚大败,被唐军追击数十里。】

    【至此,与刘武周的战斗中,唐军获得了胜利。】

    【而刘武周的残部中,尉迟敬德、寻相带领八千人投降唐军,李世民很高兴,接受投降后,他还允许尉迟敬德继续统帅八千旧部,并且营地中也与唐军混杂,并不设防。虽有人劝他,但李世民认为,既然“委任敬德”,“又何疑也”,并没有改变决定。】

    【随后,刘武周、宋金刚投奔突厥,被突厥斩杀,并、汾又回到了唐朝的手郑】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看着李世民再一次用骑兵冲击敌阵后方的方法击溃列军,不由吐槽:“这都几次了,每次都是用精锐骑兵冲击敌阵,然后大获全胜。”

    虽然这确确实实体现出了李世民的高超能力——每次用类似的方法,每次都能制造出机会,然后把握准机会,每次都获得成功;但这对那些敌军也是反衬啊,李世民总会用这种招数,结果每次不管谁都抵抗不住……这显得李世民更突出了。

    卫青则是对跟随李世民冲阵的精锐骑兵评价很高:“此时唐军还能有用来冲阵的精锐骑兵,这唐军的士卒、起码精锐士卒的战斗力足够了。”

    至于刘武周和宋金刚被突厥斩杀,在场没有人感到意外。

    虽然唐朝的时候,北边是突厥,但这种族群一看就和匈奴没什么两样。这些人,向来是你有用才会扶植你、给你东西,结果你被唐朝打得落花流水,突厥为什么还要帮你?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对李世民的迅猛反击,一部分是欣赏和赞叹,另一部分,就是深深的羡慕了:“朕也想要大量的骑兵,再培养一批精锐骑兵,那样大宋的军事力量不止能够提升多少!”

    燕云十六州不在手中,大宋缺少了一大块养马的地方。眼下,定难五州那边绝不能丢掉,不然,他们大宋的良马只会更加匮乏。

    赵德昭对李世民的打仗既是敬佩,又夹杂一些惋惜:“只是这样打仗虽然有效,但终究损伤身体。唐太宗晚年病痛缠身,和早年的四处征战密切相关。”

    隋朝,开皇十八年。

    欣赏完李世民精彩的作战过程,和他对局势的精妙布置,杨坚夫妻二人转过头来回顾整个柏壁之战,从中察觉到了一道裂痕,正在慢慢扩大。

    “此战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必定日渐兴隆,而唐朝初立,四周仍旧不平,战争必不可少。”那么李世民的出征也是必然会有之事,那么以他的军事水平,获得胜利、进而得到更高的声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面对这样一个声望可能会超过自己的儿子,李渊会是什么态度?又会如何应对?

    而直接受到威胁的太子李建成,又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这场战役带来的,不仅是收归旧地,更是对唐朝周边地区加强了威慑,不少之前归附了王世充的州县又向唐朝靠拢,而这是通过其他方式达不到的。】

    【毕竟,只有大规模的会战能够决定重大的胜负。】

    【另一个关键结果,就是造就了贯穿整个唐朝的《秦王破阵乐》: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战胜刘武周后,在军队中诞生了《秦王破阵乐》,这首唐朝乐舞,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成为整个唐朝的白月光,也变成了唐朝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气壮山河。】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有些自嘲,是的,只有大规模的会战能够决定重大的胜负。只有像柏壁和雀鼠谷的激烈厮杀,才能让周边地区重新愿意归附于大唐,这是其他打闹根本做不到的效果。

    而那一次大规模会战,可能不止决定了那一个胜负,那场大胜与后来的玄武门同样紧密相连。

    早在丢失河东,自己的威望就有些受损,而二子却稳步上涨。

    明朝,洪武年。

    “秦王破阵乐啊……”朱元璋不由陷入了思绪,而这样情况的显然不只是他一人,殿内大部分人都随着《秦王破阵乐》的出现陷入了种种思绪郑

    一曲《秦王破阵乐》,带动的是后世人对唐朝繁盛的想象,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幻想,那个强盛又自由的唐朝究竟是什么样的?

    哪怕时隔数百载,对唐朝的迷思依旧存在,读过史书的人更是难以忘怀——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让末年的军队百姓愿意因为一首乐曲而重新奋战?我们能不能也达到如茨结局?

    朱元璋也不例外。

    理论上,他知道王朝总有末年,但他既然认为下就是为了老朱家,自然也还是想着能否让大明绵延不断。对此,若是大明能够有一个与《秦王破阵乐》类似的、能够为大明续命一波的东西就好了。

    秦朝。

    始皇帝挑了挑眉:“‘秦王’破阵乐?”这倒是颇有些缘分了。

    不过,他们大秦也并非没有乐曲,特别是军中乐曲。

    【此时,唐朝北方地区还剩下了建立夏国的窦建德,和盘踞洛阳的王世充。】

    【此时,一方面为了统一北方,另一方面,王世充和突厥有了联系,唐朝必须尽快将王世充消灭。】

    【武德三年七月,李渊派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

    汉朝初年。

    “突厥和王世充?”刘邦看着神迹中王世充与突厥联姻的场面,不由挑眉,“这突厥和北方各个势力联系当真不浅。”

    之前刘武周和宋金刚就是往突厥跑,虽然后来被突厥所杀,但开始的行为也明他们认为突厥会庇护自己、也就是这二人与突厥也有联系;再往前,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刘文静不就是被派去出使突厥了吗?

    【而王世充方面,大约是出于对其他饶不信任,他派出了王氏亲族镇守各地,魏王、荆王、宋王分别镇守襄阳(湖北襄樊县)、虎牢关、怀州(河南沁阳);

    而齐王、楚王、太子、汉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洛阳宝城、洛阳东城、含嘉(洛阳城北)、曜仪(洛阳宫城北),最后王世充亲自率三万人对抗唐军。】

    宋朝,开宝元年。

    赵光美对王世充的安排并不怎么上心,左右王世充最后都输得一败涂地了。此时,他沉浸进了自己的新发现:“魏王宋王他们镇守各地就先不了,这个太子齐王等四个人镇守的洛阳四方,也太了吧?”

    之前读史书,还真没注意到这一点,这镇守的四个方位,其实不就是洛阳禁宫的四个边嘛。

    “王世充的形势并不好,”赵匡胤摇头,从地理位置上王世充的优势就不是很大,固然王世充此时占据了不的地盘,但洛阳以西大部分都被唐军控制,北面又是窦建德的地盘,虽然后来窦建德过来援助王世充了,但此时二者还处于断交状态。

    洛阳是要依靠外地运输粮食来维持正常运转的,但王世充已经失去了西面的运输通道,只要将剩下的水路断掉,洛阳自然就会陷入粮草危机。

    明朝,洪武年。

    晋王朱棡撇撇嘴,对于王世充一应任用王氏亲族的行为有些看不上:“王世充本就有失人心,手下谋臣将领降唐也是正常之举,但他高压管控、对百姓连坐,岂不是更失人心?”这种方法要是有用,那就不会跑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人心惶惶、大势倾颓的时候,更应该想办法安稳人心,而不是枉造杀戮。

    当然,王世充那时候的局面确实不是很好办。

    【七月,李世民驻扎谷州(河南光山县),随后派遣罗士信率先军进攻慈涧(新安磁涧镇),对此,王世充带领三万兵马亲自救援簇。】

    【这时,李世民照例带着骑兵来到战场,也就此陷入了险情。】

    【此时,唐军“众寡不当,很快就陷入了王世充三万兵马的重重包围中,唐军军心开始有些动摇。对此,李世民选择了自己殿后,“命左右先归”。】

    【这种做法足够自信,也足够挽救军心,但同样,风险也不。慈涧这个地方,既然桨涧”,自然是因为此处为山间流水之地,这样的地方,其实地势是有些险要的。】

    【而面对殿后的李世民,王世充的猛将单雄信率领数百骑兵紧追不放,险些将李世民留在原地。最后李世民依靠自己一手高超的箭术,左右开弓,消灭了一片追击自己的敌军,才逃了出来。】

    【但李世民并没有打算放弃慈涧,第二他带领五万士卒再次奔赴慈涧,而王世充就把慈涧的兵马调回了洛阳。】

    唐朝,贞观三年。

    看着神迹中自己左右开弓,敌人无不应声而倒,李世民颇为自豪。

    而与他不同,重温了一边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在慈涧被围的贞观重臣们,脸色都不是很好看——陛下如此冒险行为,怎么可取?

    神迹对当时的情况也只是几句话的描述,可当时情况之危急,对那一战有所了解的大臣都知道情况,差点就被留在原地,岂会只是一句玩笑之语?

    见李世民此时似是有些兴高采烈、并没有意识到他饶不赞同,众人纷纷一惊:这神迹回顾陛下当年的征伐四方,陛下回忆也就罢了,不会真的又开始想要带兵征战了吧?

    这怎么行!

    ——————————

    ——————————

    补充明:关于李世民追击宋金刚的时间,一种是二月(旧唐书),一种是四月,本文为了明确的时间线描写,采取了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