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3章 为讨圣喜朱缅开抢
    儿子居然说自己嫌钱多?商人还有嫌钱多的?笑话。

    其实,要说起来,朱冲也并非不贪财,更不是嫌钱多。他只是觉得,朝廷的钱,他们已经弄来不少了。光他知道的,就有五十万贯了。要不然,他们家怎么能在几年间就超越了苏杭所有富商,成了江南第一富豪的?

    其实,他并不是嫌钱多,也不是不喜欢钱。俗话说,水满则溢。他担心的是,万一哪天要是溢了,岂不是钱越多就越麻烦?真要到了那一步,就连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也会因为说不清楚,成了脏钱,成了祸根。他年轻时第一次坐大牢,就是痛彻心扉的教训。正是这种想法,才使得他总认为不能太贪,即使贪点,也不要太过分。可儿子不听,他又管不了。每当跟儿子说起这事,儿子都有满满的理由,特别是儿子总说到他们跟宰相的特殊关系,尤其是皇上对儿子的偏爱、信任和倚重,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更不用怕什么。这样一来,也只能由着儿子了。

    朱缅看着朝廷发来的那张表,还有蔡京的书信,就盘算着如何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皇上六月六搬家。那么,这些东西最迟也得在五月中旬前运到,要不然就没有时间在皇上搬家前安放好。也就是说,去掉路上运输的时间,他们采购、分拣和加工的时间,总共不到一个月。经过仔细查看,仅仓库里和石料场存放的,就完全能够满足朝廷这次的需要。于是朱缅决定不再大规模采购,先把仓库里和石料场的存货筛选好,若有不合标准的,再抓紧采购补上即可。即便这样,需要采购的量也是微乎其微的。

    不料,奇石加工刚干了一天,朱缅就又收到了蔡攸的来信。自从徽宗登基三周年庆典的时候,朱缅奉杨光华之命,在集英殿做三周年光辉业绩展板时,认识了蔡攸,迄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那时候蔡攸还是代理礼部尚书。后来多有交往,蔡攸也早就去代转正,当上了礼部尚书。加上蔡攸是蔡京的长子,跟应奉局和金明局多有交往,因此两人交往甚密,交情也很厚。

    朱缅觉得奇怪,前有蔡京的信,时间不长,蔡攸再来信,这是为何呢?拆开一看,恍然大悟。信中说,“皇上登基十多年,不但治国经验越来越丰富,作为帝王的眼光也越来越远大,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皇上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层次,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和境界。朱兄在选购和供应太湖、灵璧,寿山等地奇石的时候,务请注意把握:皇上注重大美奇贵。大,是说块头个头要大;美,自然是要好、要漂亮;奇,是形态、形状要奇特奇瑰;贵呢,自然是价值要高,要值钱。包括江南的雕刻,尤其是石雕,木雕,江南稀罕树木,比如桧树、黄杨、檀树、香樟、银杏等,也应遵循这一标准,至于其他的如玉石珠宝、绢扇、绣品、琉璃、瓷器、水晶、珍珠等等,这些呢,标准略有不同,应遵循精、美、奇、巧、贵、稀六字的标准。精,自然是要精致,不能粗粗拉拉;美当然也是漂亮好看,越漂亮越好;奇,自然是指的奇特,不能太平凡太普通;巧呢,当然指工艺精巧,那种神来之笔巧夺天工的工艺;这里说的贵,自然也是价值高、名贵;稀呢,自然是稀罕、少,若种地的百姓都有的东西送给皇上,那是对皇上的羞辱。朱兄务必记着这些标准,切勿粗制滥造,草草应付。不然,极有可能功亏一篑。”

    朱缅看罢,不禁拍案叫绝,赞叹道,“不愧是宰相的公子,也不愧是皇上跟前的重臣,摸皇上的脉,品皇上的胃口,简直是绝了,太准了!”

    朱缅虽然也够精明,够聪敏,可是当他接触过杨光华、蔡京和蔡攸之后,才知道啥叫天高地厚,也才知道啥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懂得了啥叫井底之蛙和夜郎自大。他觉得自己跟他们相比,还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不过回想起来,自从他担任应奉局的副总管,尤其是接任了童贯的金明局总管,两局统管以来,他为皇上做过的事,皇上还都是很满意的,要不然怎么能赐给他那么大那么好的宅院,又怎么会赐给他和老爹节钺,还给他和爹爹提拔了官职官级?可这不由得他又想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自己这么多年了就在这个正四品上,始终就没有达到童贯当时的从三品。仅仅只差这么一个品级,皇上就没有给他往上再提一提,这说明什么呀?看来皇上对自己也并非像对杨光华、蔡京那样高度的、十分的满意。

    其实,朱缅对官职品级这一点,还真是多心了。那是因为皇上这些年忙着修道修仙加炼丹去了,倘若不是被林灵素迷住,被道教蒙住了双眼,一心想着要成仙,要升天,要长生不老的话,恐怕朱缅的官职也好,地位也好,都会比现在至少再高一个层级。

    但不管怎么说,朱缅从蔡攸的信中,捕捉到了一个信号,自己还需要在顺应皇上、满足皇上需求、取得皇上进一步的信任和赏识上,再加努力再下功夫。

    于是他就按照蔡攸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经验,又想出来了新的办法,他决定马上付诸实施。

    首先,就是要按照蔡攸提出的标准,抓紧采购一批。特别是先要在“大”字上做点文章。朱缅首先画了一张大表,这张表上啊,列明了各类奇石各种稀罕树木,各种石雕,木雕,竹雕,丝绸绣品,朱玉宝贝,还有民间收藏的名画名书法作品,以及古鼎、古陶器等等,总之,凡是徽宗喜欢的,他都列了上去,既写明品种,也标注了类别、形态等等,特别强调奇石和罕有树木,特别要单独标出了大的、超大的。对这些宝贝,他又分出哪些是已经有的,哪些是需要抓紧采购和收购的。

    接着,他特别召集手下的勘探和侦测队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门培训,然后就像撒网一样,把这些人向江浙两地,江南地区,撒了出去。他在动员会上讲道:“不论城镇还是乡村,不论平原还是山区,也不论高山还是河谷,更不论地上还是地下,要全面的侦测勘查调查搜集。尽可能动员收藏或拥有者向朝廷捐献,若确实不愿捐献者,可按我们制定的收购价格购买。至于购买价格,发给你们的手册上都标明了。这些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一些,凡有不从者,先说明是朝廷收购,让他们明白这一条;若还是不从者,即可按违抗朝廷处之。”

    其实,朱缅制定的价格,仅为市场价格的二到三成。

    朱缅手下的这些勘探、侦测队员,都是他聘用的。这些所谓的勘探侦查队员,要么是蹲过大牢、有过案底、敢打敢作的人,要么是街头有名的打架斗殴小混混,要么就是有一定的拳脚功夫、胆子特大、心狠手辣之人,他们在刚刚进入朱缅的两局时,很多都不懂得什么奇石珠宝等等,都是进来之后,朱缅对他们进行培训,才算是多少明白点儿,还有的自始至终都不清楚不懂得。当然单靠这一支队伍,也不过只有二三百人,所以朱缅那支皇上特批的、私人军队就派上了用场,这些人名为军人,事实上,到了必要的时候他们就是强盗,他们比那些勘探侦测队员还要凶,因为他们手里有兵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持有兵器,而有了兵器他们还怕谁呢?还怕什么呢?

    这样经过两天的培训,朱缅手下的这些人就向江南各地出发了。

    第三天就有在富春江上游清溪县调查的队员,来向朱缅汇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棵很大的黄杨树,树围三个大人伸开手臂还量不过来;高呢,一丈五都打不住。

    朱缅一听,腾的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什么?黄杨?在什么地方?”

    那队员说,“哦是,是黄杨。在清溪县一个乡绅家的后院里。”

    简直太令人兴奋 、令人激动了!皇上可是特喜欢黄杨木!朱缅第一次给皇上进献礼物,就是三棵拇指粗的小黄杨。正是那三棵小黄杨,打通了他被皇上宠信的通道,打通了他的晋升之路,也打通了他以官谋财、打造江南巨富的金光大道。那么,如此之大的黄杨,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和荣耀?光想想这心尖就震颤起来了!必须尽快搞到手,尽快送往朝廷,献给皇上。

    于是,朱缅便急切地问:“乡绅?多大的乡绅?什么乡绅?你有没有问,他卖不卖?”

    “听说他的爷爷是员外呢。问过老爷子,说不卖。”

    朱缅再问:“你没给他说,是朝廷要吗?”

    “说了,可他说朝廷也不能强人所难。”

    朱缅说:“你可以告诉他我们高价买他的。”

    “说了,人家说,不卖,贵贱不卖。”

    “那,你们到清溪县的县衙去给知县说过吗?”

    “去了,可知县说,这是本县最有名望的一个家庭,招惹不起。”

    “哼,招惹不起?我还就不信了。”

    朱缅一听这活,就来气了。在整个大江南,还没有我朱缅招惹不起的。我倒要看看你有几只眼睛几条腿。于是,朱缅立即把他卫队的二十个人全部叫来,带着他们骑马赶往清溪县,来到了清溪县这位乡绅家门前。

    朱缅让他的卫队长进去通报。

    卫队长叫开门后,对开门的管家说:“请转告你家主人,我们是朝廷应奉局和金明局的,我们的总管,亲自来拜访你家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