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文章,嘴角勾勒出来一抹不屑的笑容。
“这等书生之言,毫无可取之处,听来何用?”
说完之后,他将那文章直接扔在桌上。
而朱允熥则是淡然一笑,开口说道。
“此人叫陈安,此次南北榜案风波之后,他荣获状元之名。虽然说这番言论的确有些不太成熟,不过这说法倒也不错。如果这人人都能够过上好日子,才有实现大同社会的可能,否则的话就是缘木求鱼了。”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好像不认识他一样。
“你还真相信大同世界这种鬼话?古往今来咱可没有听说过,谁能做到过,至于说什么三皇五帝,那就是鬼扯,离的那么远谁知道?”
朱允熥这时候则是呵呵一笑说道。
“这自古以来,官员们都希望皇帝是天选之人,英明神武贤德无双,可事实上就是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可是犯了错就是皇帝的错,跟他们这些官员无关。因此孙儿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给他们这些官员们画出来一条路,就是这大同社会。”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提高了几分。
“这些官员们有了目标,那么皇帝就可以在旁监督谁做的不好,那就拿下换别人上!”
朱元璋听完之后轻轻摇了摇头。
“不要说这些远的事情,就说眼下,你已经派周新前往陕西了,用不了多久,就是一桩贪腐大案,你要是把这贪腐都治不住,如何再说其他呢?”
这时候朱允熥则是说道。
“孙儿倒还真有些想法。”
一听这话,朱元璋挑了挑眉头,开口问道。
“既然你有办法,不如说出来让咱听一听,看看是什么法子。”
而朱允熥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认真想了一阵。
“天下读书人那么多,光是死读书毫无用处,还是要身体力行做些事情的,现在科举取士方式太过于单一,所以孙儿想的就是应该在科举取士之外,再增添一个途径。”
等他说完,朱元璋挑了挑眉头问道。
“你想要做什么?”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便回答道。
“下面的吏员之所以能够目无上官,究其原因便是盘根错节,而且跟当地各方势力结合在一起,必须打破这种僵化的关系。最好的法子就是科举一分为二,科举取士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专才,只要通过秀才考试,就可以参加专才科举!”
等他说完之后,朱元璋皱了一下眉头。
“你的法子的确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考试由谁来举行?怎么举行?如果弄个不好,反而会让那些世家大族把握权力,事情更加难办。”
朱允熥则是呵呵一笑,一脸轻松的说道。
“这个办法简单,反正朝廷现在不缺钱,可以根据南北的条件,在一些大城市中专门创建学院,由朝廷派出官员专门治理。每年进行科考之时,先在地方上考上一场,通过之人赶到京师再考一场,如此一来就能够选出有用之人,还不会让地方上的官员过多的插手。”
说到这里,他的思路也就通了。
“当这些人进入到官场之后,也会改变现在的权力格局,不会让地方上铁板一块,时间一长必然会有所变化。另外还可以引入官员负责制,每人每年根据当地的条件提出来如何治理之法,并且在任期间能够做到哪种地步,如果做得到才能够定为优等!”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抹感兴趣的神色,这个法子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处,但是实行起来效果恐怕会不错。原因很简单,一名官员对于当地的情况如果不了解自己坐在房间里面拍脑袋一想,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现实,到时候想要达到,那也不可能。
通过这种法子,一方面可以让官员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对官员的手段和眼光有一定的考量,如此一来,朝廷反而能够松上一口气。
要知道每年的官员考核,那可是头等大事,其中有不少人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揣着银子进京城,想尽办法贿赂官员,这么一来的话,今后这种情况也会有所减弱。
认真想了一阵之后,朱元璋忽然开口说道。
“光是这样还不行,吏部也要进行拆分,负责考核和负责审定的相互监督,也要对他们问责,另外都察院那边也要对相应的重要官员进行考察。以免让那些滥竽充数之辈充斥朝堂,而且还要定下铁律,任何人无地方经验,不得担任部堂高官!”
朱元璋对于这些官员可是会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将这些读书人撒到基层去,就相当于大浪淘沙,一层一层的磨炼上来,最起码在做事情的时候也有一个尺度。
像是那些一出生就是高官的人,一旦掌握权力,对于基层的情况不了解,一旦情况把握不准,就会酿出大乱,所以朱元璋干脆就把这事情给提出来。
其实朱元璋定下来的官员考察制度已经相当成熟了,对于所有的官员,每三年就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考察满九年才能成为考满,这样的人才能够有机会当上六部堂官。
而且在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考察制度,比如说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称为京察,而京城以外的官员每三年考察一次称为外察,并且对考察的结果分门别类。
通过这套流程出来的官员,基本上个人能力都能够得到保障,不管你是清官还是贪官,这么一套流程下来至少本事还是有的。
朱允熥对此自然非常了解,不过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小阁老严世蕃,听说这家伙连科举都没有参加,照样能够当官。
很明显后来的皇帝不太遵守这套制度,以至于官员的能力和水平都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当然这也是跟皇帝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有关系的。
想到了这里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皇爷爷说得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