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四十章 大同之论
    方孝孺和王叔英以为皇帝这次召见他们,是为了汉中民乱之事。

    结果没想到朱允熥直接便开口说道。

    “陕西之事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如果不是因为陕西地面上的官员胡作非为,怎么会出现如此的乱局?说句不好听的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可不相信这些官员都是清清白白的,你们两人都是大儒今日找你们过来,就是想要问上一句,何为天下为公?”

    一听这个问题,方孝孺毫不犹豫的便开口说道。

    “圣人此言便是说要教化世间的百姓,知其可为与不可为各行其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使人人有事做,君王贤明提拔贤能之人,人人无私,自然天下为公也。”

    朱允熥听完之后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又问出问题来。

    “那自古以来有那么多的君王,都立下了赫赫武功,为什么从来没有见到大同世界出现于世间呢?就算是在上古之尧舜禹汤等三皇五帝在位之时,恐怕也没有此等景象,敢问两位,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方孝孺愣了一下,不过马上反驳道。

    “三皇五帝之时,百姓安居乐业,陛下怎么能说没有大同之治呢?”

    朱允熥倒也不跟他争辩,呵呵一笑。

    “就算是有,我就问一句现如今还实现得了吗?不要说那些虚话,我想听实话。”

    王叔英这时候开口说道。

    “现如今人人有私心,小康即安,想要在当朝出现大同社会任重而道远!”

    言外之意很明显,现在想要做成这事情很难。

    朱允熥笑了一下,淡淡的说道。

    “你们都是读书人,这礼记之中所说的大同社会乃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可是现在你们自己都没信心了,那将来怎么还有可能实现呢?”

    一句话把两个大儒给问住了。

    朱允熥这时候接着开口说道。

    “我倒是听过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们想要完成这大同社会,就必须要扎根实际,知道这如今世上的人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然后才能够加以引导人向善,从而实现大同社会的目标,有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一脸的豪情说道。

    “现如今草原已经平定,不日瓦剌也会落入到朝廷的手中,接下来朝廷会在草原之上接连建成,自此以后草原也会划归到我们的掌控之中,从此以后再也无草原之祸!可是我担心的就是长此以往,后来者失去了目标,你们这些当官的只顾自己的小日子,毁了朝廷根基!”

    此话一出,方孝孺和王叔英对望一眼,他们有些想不通,为什么皇帝这时候忽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也觉得大同社会有些想当然耳,可是很明显现在皇帝似乎是当真了,这让他们感觉非常的诧异。

    因为在此之前,这位皇帝做事情一向都是谋定而后动,而且非常注重实际利益,对于读书人的那些道理不说嗤之以鼻也差不了多少,一时之间二人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朱允熥看了他二人一眼,淡然一笑,然后继续说道。

    “二位乃是当朝大儒,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们二人回去仔细想一想,如何能够实现大同社会,我想要的可不是那种虚言,而是实际的有目标有方向的。我也不期望,在我在位置时能够看到最起码也要有所成效,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这当然是好事情,皇帝能够遵从圣人之教,这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而言,那是再好不过了,可问题是这大同社会说的太虚幻了,他们也觉得难以实行。

    方孝孺想了一下之后,这才开口说道。

    “陛下,臣虽然学的是圣人之学,可是对于大同社会理解还是有所偏差,恐怕会让陛下失望!”

    虽然说方孝孺是一位大儒,但是为官多年,他心里面更明白这种事情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想要做到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皇帝还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方法。

    这种法子让他去哪里找?既然没有头绪,还不如承认自己学问不足,万一因为自己头脑一热,答应下来将来没有办成,坏了自己的名声那是小事,坏了国家大计那就罪不可恕了。

    朱允熥看到王叔英也是默然不语,他淡然一笑。

    “天底下那么多的读书人,绝对会有聪明绝顶之辈,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合适的办法实现大同社会,你二人回去之后便以此为议题在报纸上多发报刊,看看天下的读书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二人听到之后揣着自己的心思扭头离开。

    很快在报纸之上,便贴出来方孝孺的一篇文章,议大同社会,他先是分析了孔子对于大同社会的设想,同时又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那就是圣人的设想是不错,但是想要实现却千难万难,因此他苦苦思索不得良法,愿向天下读书人请教。

    这个东西抛出来,立马就在读书人的群体之中形成了轰动效应,不管怎么说读的是圣人之学,作为五经之一的礼记,怎么可能没有读过?

    所以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于是纷纷投稿,把自己的见解都写入其中,一时之间报刊成了抢手货,不少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意见,可否被刊登于上。

    不过也同时让读书人对于大同社会这四个字热烈的讨论起来,尤其是其中一名叫做陈安之人,所写的一篇策论,被方孝孺看重。

    因为在此论之中说,圣人之言,上古之时有大同社会,可是后来却不见了,礼崩乐坏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失去了大同社会之法,难以重现。

    现如今想要实现大同社会,那就要从根本做起,最起码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丰衣足食,无寒贫之忧,只有如此人心才能安定。

    若是只有一点都做不到,如何能够让人心思安?天下如何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