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章 河北,河北(五)
    郑老三已经出手,这边张德更是全神贯注地调兵遣将应付梁军。

    跟河南同胞拼步兵,幽燕汉子到底是差点意思,打得非常辛苦。张德也频频向中军请令,但是彼此兵力相当,李老三那边也没有富裕的人手给他。

    反正唐公话说得明白,平卢军是落了点下风,但帐前银枪军那边是占了上风的,现在就是拼命、拼运气了。

    胜负手,就看是帐前银枪军先弄垮当面梁军,还是梁军先压垮了平卢军。

    唐公李老三要求张德,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顶住。

    说得轻巧啊。

    不惜一切代价,怎么不惜一切代价?

    他老张倒是想,可是也得做得到啊。

    张德张大帅是骑将出身,当年跟着大李从来都是干突骑冲阵的活计,就算后来独领一军,大半时候也是欺负胡儿,浪的飞起。对上梁军这样硬扎的步兵,别说底下将士们不适应,其实他张大帅自己也很不习惯呐。

    看看旁边,张德都纳了闷了,这帮魏博武夫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勇。

    要说这铁甲步人都是一军最高壮的汉子,两相对比,银枪军的那帮家伙这牛高马大的,感觉比平卢军,比对面梁军,仿佛都要大上半号。那大枪舞得,噗噗飙血,着实是将当面的梁军渐渐压住一头。

    行吧,除了咬牙硬顶还能怎样?

    张德老将军收回目光,死咬着后槽牙,指挥步阵死顶。

    再怎么着,他老张的一世英名也不能毁在此处啊。

    方才眼角瞥见从梁军阵后绕出一股友军,张将军还专门观望了一阵,似乎是想要骚扰一波,张德还寄予了一点希望,结果这帮家伙竟然半途而废跑了,大失所望的张大帅忍不住骂道:“废物”。

    友军指望不上了,还得靠自己。

    张德再次收回目光,准备安排步军轮转。

    什么是轮转?

    就是两边的武士正在拼死搏杀,不影响战斗的前提下,或者基本不影响战斗的前提下,让疲惫的将士撤下来,要将生力军补上去。

    这可是个技术活。

    怎么补呢?

    设使五排纵深的一个五十人大队,第一排接战,前排倒下,后排递补。

    这是队内调度。

    若要把这一队整体替换,则是另一种玩法。

    并不是让前面的大队直接后撤,后面的大队顶上。两面正在激战,这边一撤,对面一顶,弄不好战线就塌了。

    得这么干。

    首先,让后队要上去替补的甲士列成纵队。

    其次,前面要撤下来的从最后一排中间左右分开,让出一个身位的空挡。

    再次,后队替补呈纵队,第一人进入前面的个空挡。

    第四,前阵倒数第二排中间左右分开,让出一个身位的空挡。

    第五,后队纵队的第一人向前挤,进入前面这个空挡,同时,纵队第二人进入前队最后一排的那个空挡。

    如此,前队一层层让出一个空挡,后队则一层层向前挤。

    直至后队第一人挤到前队一排中间,后队第二人就挤到后队第一人的左手,后队第三人挤到后队第一人的右手。

    与此同时,前队原在第一排的军士就次第让出身位后撤。

    如此替换,直至后队将前队全部顶替下来。

    如此调度,可以保障战线平稳交接,不给敌可乘之机。

    什么?简单?

    五十人替换五十人可能还比较简单,但上千人的战线要多少个大队,都需这样轮转、替换,难度就很不小了!

    弄个不好就得乱套。

    好在这方面平卢军技艺娴熟,操作起来也算顺利。

    然而,即便如此,替换之中也或多或少会有些妨害。

    张德就万万没想到,那本该离去的梁骑军偏偏此时就撞过来了。

    真是说时迟那时快。

    顶在前排的士兵一边要应付对面的戳刺,一面还要有序让出身位后撤。

    顶上来的军士则忙着接管战线。

    已经换下来的军卒正抓紧后撤……

    梁骑突然就杀到了。

    谢彦章眼神歹毒啊。

    葛从周当年就是看出谢彦章聪明伶俐,是可造之才,所以常年带在身边,亲传用兵之法。要知道葛大帅号称分身将,骑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早已经出神入化了,亲传弟子小谢将军也给学了个十足十。

    然后一脚踹在了张某人的脸上。

    也是早年条件不好,汴骑规模有限,葛从周打仗那会儿还比较局促。后来家大业大了,一条葛却在镇州城头中了流失,好悬没给嘎了。虽然捡回条命,身体却大不如前,早已赋闲在家。骑兵运用之妙,葛从周就缺了机会展示。

    此时被谢彦章抓住机会,那还有好?

    小谢将军快乐的都要飞起,抱着马枪一骑当先,狠狠地将辽贼的侧翼冲了个稀里哗啦,转眼就乱成一锅粥了。

    张德心里凄苦啊,大骂老郑不是玩意。

    你这是干嘛来了?就他妈为了踹爷爷一脚么?

    谢彦章他本来不在这边呐!

    张某人跟这黑厮犯冲啊。

    但眼下也顾不上找那黑厮算账,张德抓紧传骑四出稳住阵脚,然后一把又将儿子丢出,让自家的骑兵赶紧上去堵窟窿。

    绝不能让边角的这一点混乱扩大。

    自然,当务之急是先将那数百捣蛋的梁骑赶走。

    小张作为老张的亲儿子,在军中也算一员老将了。此刻临危受命,发一声喊,就与数百甲骑迎上。

    小张所部也是平卢军中最重要的突骑队伍。

    平卢军的步军确实次了点儿,但是骑军那还是可以的。尤其平卢军的坐骑明显要比梁军优秀不少,走起路来都更有心理优势。

    看辽骑反应迅速,谢彦章不敢恋战,杀穿了一个小阵,又偏头顺手搅乱了一阵辽兵后果断撤退,留给张德将军一地鸡毛。

    不过此时的梁军也不好受。

    谢彦章是杀痛快了,郑老三也没白跑。

    数万大军铺在地上,那阵势是相当恢弘,带来的麻烦就是指挥非常不便。

    梁军正面七座横阵,宽超五里,搁后世这就是两公里半都不止。再算上右翼的骑兵,二线错位立定的步阵,其实还要更加宽广。

    士兵站在这头,你都望不到那一边。

    刘鄩站位稍高,但是前后左右人遮马挡,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如今可没有卫星电话无线电,旗鼓金角只能完成有限的命令传达,但凡细致一点的操作就需要信使传骑。

    战场千变万化,传递信息不便,对将领最高的一项要求就是料敌机先。说简单点,就是因为指挥存在滞后性,需要将领能预判敌人的预判,提前做出准备。

    换句话说,就是指挥要有提前量,以免反应不及。

    问题是,战局千变万化呀,并不会等着谁去预判。

    张德无法预判谢彦章会丢开郑老三来踹自己,刘鄩同样也无法预判谢彦章会丢开郑老三不管,并且郑老三还真就能抓住这片刻的战机果断突击。

    于是,在郑老三的黑手之下,梁军侧后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以至于明明辽贼阵脚混乱也未能及时跟进,反给了张德收拾局面的机会。

    梁军的反应同样不慢。

    郑老三也只敢浅尝辄止,赶在梁军将自己围堵之前便疾驰退走。

    慢一步,怕不都要命丧当场。

    骑兵,打得就是一个快进快出,吃了就走。

    战场,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平卢军的短暂混乱虽然侥幸没有大溃,可恨却带累了边上的友军。

    本来那边梁军已被帐前银枪军压得缓缓后退,颓势明显。忽然边上的唐军乱了,倒让梁军士气提振,银枪军反而为之一沮。

    毕竟,魏博是新附之军,与幽燕汉子初次合作,心里没底。

    本就心存犹疑,看平卢军乱了,没点担忧怎么可能?

    这般此消彼长,便让当面的梁军又将局面扳回两分。

    好在梁军侧后也出了乱子,搞得同样有点心慌。

    如此两边重新斗个旗鼓相当,达到了某种平衡。

    甭管自家大帅怎么指挥,大头兵们都比刚才冷静了不少。杀敌归杀敌,也不能太投入了,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忽然之间,两边的杀才们好像也找到了某种默契。

    你看打得好像还很激烈,但惨烈程度明显大大不如,人人都开始留了余力。

    哼哼,将军们动动嘴,死的伤的可都是我们这些大头兵。本来没有深仇大恨,就为这么一点钱……

    拼还是要拼,但是何必那么拼命呢。

    再说,对面的弟兄这不也留手了么。

    ……

    郑老三回到郑老二眼前已是一个血人。

    站在旷野,视野受限,郑大帅能够看到梁军有一阵混乱,但是具体情况却瞧不真切。眼前王彦章死死盯着他,所以郑某人只能默默等待。

    听三弟说了那边的情况,郑大帅不禁有些懊悔。

    若方才他拼一把策应,说不定梁军已经彻底乱了。

    这不是不可能。

    数万大军摆开,人嘶马啸,其实都很紧张。若能从一点打开局面并拼命扩大,哪怕是梁军精锐也未必挨得住。

    可惜战机已失,那就只好重新等待。

    日过正午,约摸再有两个时辰就要天黑,应是梁军着急才对。

    ……

    刘鄩将军确实更加难熬。

    论兵力,论战力,梁军都不落下风,但是腿短是他的致命伤。

    休看这区区几十里地,若是个人行走,发发狠也就是半天路程,但是大军行动就绝不可能。步军必须成列而战,但列了阵,那就是乌龟爬。

    不击破当面的辽贼,他绝不可能从容走到莘县。

    问题是,现在军士们开始打滑头仗,搞得刘大帅非常无语。

    难道这些大头兵不知道,这样拖下去遭殃是自己么?

    其实是知道的。

    但是军心士气就是这么玄幻。

    士兵是人,不是将军一声令下就抛头颅洒热血的。弄个不好,抛了将军的头颅也就是顺顺手的事。

    刘鄩四下张望,急求解脱之道,可惜目力所及,并无林子村庄可见。若在这旷野里再熬一宿,明天也别打了,估计能冻死一半。

    至于雪夜撤退?呵呵,这好几万人,爷们儿可没那个本事。

    看看辽贼右翼,刘将军决定孤注一掷。

    他必须在天黑前击溃辽贼。

    对,至少是击溃。

    片刻后,刘鄩的大纛开始偏移,他要以自己的亲军将张德一部辽贼压垮,然后再兜转回来侧击李老三的银枪军。

    胜败,在此一举了。

    刘大帅的亲军,有后来招募操练的不少,但是老底子其实是他从平卢淄青带出来的老弟兄。淄青平卢是当年平卢军的后裔,祖宗就生得威猛,淄青又是富庶之地,养得儿郎们不比天雄军的这些杀才们逊色。

    刘鄩是个治军严整的将军,身边这二千多亲军着实不凡。

    张德稀里糊涂差点垮掉,又歪歪扭扭稳住了阵线。

    李老三的命令还是那句话,不惜一切代价顶住。

    好吧,老张也只能继续赶鸭子上架,勉力支撑。怎奈何他的平卢军韧性不如梁军,待梁军重新整顿了队伍杀来,就继续被压着缓缓后退。

    哪怕是打滑头仗,平卢军也比对面的河南同胞逊色一筹。

    等到刘鄩的亲军开始加入战团,张将军就更难过了。

    张德的亲兵是突骑,并不是重甲步兵。好吧,哪怕这些弟兄们也能下马地斗,张某人也不能让他的甲骑填到这种乱战中去。

    这无关乎敢不敢,实在是没有意义。

    只好下了死令,张德让儿子带领甲骑再次突击梁军侧翼。这次下了死命令,哪怕前面是枪林箭雨,也必须冲进去。

    相比于正面,侧面总要好打一些。

    平卢军战兵编制一万,其中七千步军,三千骑军。

    这七千步军都有驮畜做脚力,与梁军的骡子兵如出一辙,在后世还有个说法,叫做龙骑兵,可以伴随骑兵高速机动。

    那三千骑中,斥候游骑占了一千,用于作战的二千,其中有玩弓的,也有玩槊的。又因为此前的战斗及各种减员,杂七杂八扣下来,实际此时可用的只有一千七八百骑。

    步军大阵已经岌岌可危,骑士们也真是不敢再留手了。

    他们兜一个大圈,开始加速蓄力。尽管当前梁军的大枪寒光闪闪,但是,侧翼的敌军阵线单薄许多。于是,在前的甲骑于行进中拉开成两排横线,将马槊夹于胁下,准备夹枪冲锋。

    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每五十骑组成一个锋矢阵。

    前排都是平卢军的具装甲骑成阵,踏着沉重的步伐,向梁军猛冲上去。

    当面是紧急顶上来的梁军铁甲步人。

    这些梁军绝非没有斗志的奴隶兵,不是军纪涣散的流寇、羸弱,他们是中原精锐,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英雄儿郎。面对如墙而进的敌骑,这些汉家儿郎们屏息凝神,将大槊斜指前方,以无比的勇气,等待着这次碰撞。

    第一排甲骑冲到近前数十步处,再次左右分开。

    梁军将士丝却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敌骑的身后还有一排。

    这一次,幽燕男儿没有在做出任何多余的动作,就这么硬生生地撞了进来。

    轰隆。

    带着无比巨大的势能,具装甲骑以钢铁和血肉,愣是将梁军的阵线砸了个七零八落,只是这些骑士亦颇多折损。

    那锋利的枪林,将他们连人带马无情洞穿,杀得人仰马翻,手脚朝天。便是有那运大未死的也都摔得懵登转向,还来不及回魂,就被扑上来的梁军刺死。

    同时,梁军的阵线也着实被撞开了许多缺口。

    跟随在后的唐骑迅速杀到,踏着战友与敌兵的尸体,从这些缺口猛扑而入,意图扩大战果,将敌阵搅乱。

    奈何梁军调动亦很及时,后阵的梁兵尽管没能无缝连接,但是他们跟随着伙长、队正、副将迅速挤压过来,将大枪、陌刀往敌骑身上玩命招呼。

    也都是配合圆熟,也都是技艺精湛。

    那有用大木棓的,用钩镶的,照着马腿猛砸,使得突入阵中的骑士迅速失了速度,陷入被动。

    张德眼见自己的宝贝骑兵如此折损,心里淌血也无可奈何。不到万不得已,骑兵不该硬突步军大阵,遗憾的是,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了。

    眼看正面有点不支,这方寸之间,已没了骑兵的用武之地,那就下地拼吧。

    张大帅果断跳下马背,亲自抱着大枪就顶了上去。

    狗日地,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