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河北,河北(六)
    上一张战术图,网友复原的唐军纵队进攻战术图。

    老张都操刀子拼了,亲兵卫队那还迟疑?也一个个果断下马结阵,护在张德身边,陪着他挺槊玩命。

    咱张将军的技艺是相当纯熟,虽然老些,气血有点不足,过了巅峰,但毕竟底子不差。就看这老汉张德高喊一声“杀”,那大枪就戳倒了一敌。

    身边卫士生怕老张殁了,忙将他团团护起,不再给他表演的机会。

    要么就说这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呢。

    反过来说也通。

    兵勇勇一个,将勇勇一军。

    五十多的张大帅敢不要命,浑水摸鱼开始打滑头仗的军士们也似乎都重新找到了感觉,红着眼开始狠杀。

    张德身边这数百亲兵是平卢军精英中的精英,又是养精蓄锐的生力军,此时投入战团倒真的起到了关键作用,堪堪又将战线稳住。

    但是,只靠这几百人将梁军逆袭压垮也是妄想。

    毕竟,对面刘鄩也很努力。

    李枢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于右翼的战况他是时刻关注。

    既然张德勉力支撑住了,他也就暂时放下这边不想。

    真不是李老三黑心不顾张德的死活,实在是战斗打到这份上,已经是刺刀见红要分生死了。

    此时此刻,拼得就是一口气。

    就看谁更有韧性,就赌谁撑不住先垮掉。

    银枪军自始至终奋战在第一线,半天下来终于渐露疲态。李枢密确认刘鄩的亲兵已经全部投入战斗,也终于下令教练军出击。

    这个教练军,虽然名字没换,其实内容有些不同。

    从前,这教练军是大李统一培训新兵用的,对军官的教育有是有,但不占主流。而李老三的这个教练军则主要是与讲武堂相配合,主要负担为全军培养基层军官的重任。

    在教练军,不但教授战技,还有带兵、治军。这方面,李老三的辅军已有一套成熟经验,如今只是放在教练军发扬光大而已。

    二十年来,李老三将能搜集到的各将门秘籍汇编起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教授学员。他身边这三千人,就是第一期即将毕业的精英,出去都是要做基层甚至中层军官使用的。

    而这场战斗,就是他们的毕业典礼。

    三千将士号令统一,在各级军将的带领下通过阵间的通道,突入敌军。

    全体将士发奋努力,端着步槊、陌刀,披着重甲,与梁军殊死搏杀。

    同样的刀刀见血,一般的枪枪入肉。

    友军已拼了全力,郑守义感觉自己也不能再这样干看着了。

    但对面王彦章就这么大大方方地防着自己,郑大帅感觉硬冲上去意思不大呀。他朦朦胧胧看到,张德的战骑不要命般冲进去也没掀起太大的浪花。

    真不是郑某人胆怂,实在是……

    梁军,不是塞外的胡儿啊。

    可是战斗打到此时也容不得郑守义再犹豫。

    进,压垮了梁军,就是一场大胜,全取河北指日可待。

    败,被梁军压垮,吃下这场败仗,卢龙能否保住都很难说。

    他们在塞内的精锐都在这里,败了,河北就门户大开啦。届时,不光是梁军会乘势北伐,成德也说不准要反手插他们一刀。

    居然又是一场决战!

    奶奶地。

    本来就是吃下万多梁军的事,怎么又成了一场生死决战?

    而且,似乎眼前比柏乡还要凶险。

    在柏乡,好歹还有赵军带跑了一半梁军精锐。虽然赵军被打得哭爹喊娘,虽然半路加入的牛犇与王镕被打的骨断筋折,可是郑守义陪在先辽王身边,好歹是可进可退比较从容。

    现在呢?

    他郑守义倒是能撤下来,但是,覆巢之下哪有完卵啊。

    郑某人捶了成德那么多次,王镕那小白脸能不翻脸搞他一把么?

    既能吃口肥肉,还能向朱梁纳个投名状。

    何乐而不为?

    要不要,爷爷走了算了,把李老三……

    不不不不不。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没有完卵呐。

    郑大帅牙根咬了又咬,终于是下定决心,高叫一声:“下马!”

    说罢,老黑率先落下地。

    好嘛,老黑也准备下马地斗了。

    将小屠子叫来,郑守义向前一指,道:“在此等着,若爷爷撕开了空挡,你便往李老三那边冲。只要帮他击溃了梁贼中军便大功告成。

    但是,爷爷只给你五百骑。”说着又指着儿子对二舅哥道,“你等跟住了他,若是这蠢货有个闪失,我剁你八块喂狗!”

    反正狠话先撂下,至于做不做得到……

    顾不上了。

    说罢,郑守义将一领锁甲罩在里头,再将明光铠套在外头。大几十斤两层铁甲上身,中间还有牛皮衬里,抖一抖肩膀,果真分量不轻。

    两把铜锤别在腰间。

    丈八大槊擎在手里。

    套上铁盔,放下盾项。

    “破,破”

    手心啐两口唾沫,郑大帅高喊一声:“杀!”

    他与对面的梁骑距离也就二百来步,并不很远。

    毅勇军除去跟着小屠子的五百甲骑,尚有约摸五千人。

    将队伍召回。

    本就是按建制立定,此时也不必再费什么劲。

    战士们就在各自的长官带领下从马群中走出,五十人一阵,小阵套大阵,自然而然就组成了一个硕大的步兵阵。

    军阵呈“丁”字状。

    后面是层层叠叠的横阵。

    最前排则是五百悍卒组成的一个纵队,准备作为突击的矛尖。

    王彦章跟这老黑斗智斗勇好有一天,几次想去策应中军都被辽贼破坏,弄得他同样十分憋闷。其实王某人也在盘算怎么尽快解决了当面之敌,好去给刘鄩帮忙。可惜辽贼难缠,始终不得其法。

    忽见对面悉悉索索一阵忙乱,王铁枪还纳闷这是要干什么?却见这些辽贼居然弃马,要跟爷爷玩地斗。

    呦呵。

    辽贼不玩草原风,要干啥?下马地斗?

    嘿嘿,汉家铁骑,下马地斗这是看家的本领啊。

    辽贼搞这套,这不是鲁班门前用大斧,关公面前舞大刀么。

    王铁枪笑呵呵地也下令结阵地斗。

    这就用魔法打败魔法。

    梁军突骑本身多为鸭腿子步兵出身,半路改作了骑兵,此时得令,那是重操旧业啊。虽然比辽贼动手慢了片刻,但是成阵亦非常迅速。

    老黑才跑一半,王铁枪这边就已经集结成阵了。

    郑守义本以为如此一变阵,定能让对面的梁贼大吃一惊。若梁骑敢冲过来,就要他吃个大亏。若敌犹豫不动,爷爷就扑上去将之挤开。

    更重要的,这么一纠缠,梁军中军的侧翼就暴露了,定有可乘之机。

    届时,傻儿子带着二舅哥这么一冲,刘鄩老儿死不死吧。

    战场是环环相扣的,这边哪怕乱一点,或者李老三那边就能突破成功。

    妙计啊。

    却不料梁军也下马了。

    只一瞬间郑老板就开始后悔,怎么把梁骑的苦出身这茬给忘了。

    这事……

    看梁骑也迅速成阵,老黑感觉自己这把弄不好要玩瞎。

    悔得老屠子好悬脚下一个踉跄。

    可是已经走了一半,不能再退回去啊。

    对面也有部分梁骑虎视眈眈,这一退,弄个不好岂非自乱阵脚?梁贼跟着一冲,更要死个彻底。

    有点作茧自缚的郑老板心中叫苦也没有办法,只好横下一条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那就拼了吧。

    跟随李承嗣在关内道折腾的这两年里,郑大帅可不白干。除了横抢发财,郑某人也向李承嗣讨教了不少用兵之法。

    嘿嘿,咱郑大帅胸襟开阔,只要好处,不要面皮。

    李承嗣呢,一来享受给老黑做老师的快感,再来也是结个善缘。毕竟,想在西边站得稳,振武军的支持必不可少。

    这边郑守义是诚心求教认真学,那边李承嗣有些心得体会都肯倾囊相授,于是,这阵战破敌之术郑老板也有些进益。

    麾下这支毅勇军可是郑老板吃饭的家伙,生命的倚靠,哪里逃得脱老郑的毒手,自然也得精益求精。此时结阵而行,有序前行,绝不混乱。

    居前的纵队往细了看,也要分做前、中、后三阵。

    这个前阵还要分成左、中、右三列,其中列为突击队的本阵,左、右为驻队,以屏护纵队两翼,保障本阵只以正面迎敌而不必分心左右。

    而中、后两阵紧随前阵而动,需要根据前阵战况次第进补。

    七尺长的郑大帅抱着一丈八尺的大枪,扛着铁甲迈开腿疾走,一杆大旗就在突击纵队的后阵。

    怎么?看官还想咱郑大帅跑去前阵拼命?

    这是恨不能郑二原地飞升么?

    黑了心呐。

    对面的王铁枪看敌军严整,心中赞叹辽贼确是一支劲旅。

    于是,另一场血腥搏杀开始了。

    都着了重甲,那没用的弓箭干脆带都不带。在距离五十步处,郑大帅最后一次停步整顿了队形,开始大步突进。

    不好意思,跑是跑不动的。

    王彦章亦不会立定等人来攻,同样催动阵线启动,与敌撞在一处。

    从军二十余年,尽管郑大帅亦精习战阵,但是如此战场上抱着大枪打步战也是头一遭。哦,当年草原可不能算。

    作为主帅,肯定不能让他直接上了一线,身前两侧都是铁甲护卫。

    两边的槊锋互相捅刺,在甲叶上激起火花四溅。

    一兵受创,惨呼“啊”地一声倒地,瞬间就淹没在人海枪林之中。仿佛浪里的一朵小花转眼消逝,天地间哪有这号人物。

    老屠子搞纵队突击,梁军则是两翼包抄。

    正面,梁军一队甲士与毅勇军死顶着换命,左右却兜卷上来夹击两侧。

    老屠子被人护在后阵捞不着接敌,看看两翼有敌军在包夹前阵侧面。觑得有人还背着弓,老屠子技痒难耐,干脆将弓箭要来。

    试试软硬,这是一把常用的九斗骑弓,倒是好用。

    虎躯一震,郑老板挤开护兵,跑到后阵的边缘,瞧对面有个军将模样的正在那里大声指挥,抬手瞄了就射。

    要说骑射咱郑大帅一直天分不高,但是这个步射嘛就还可以。毕竟练了这么些年,距离又近,那劲矢破风而去正中面门。

    只听那将惨呼一声,不见了人影。

    老黑一击得手,信心大增,招呼身边的草原儿子道:“速速,射他奶奶滴。就捡那衣甲华丽者射。”

    虎子哥跟着爸爸在后阵,正愁捞不着出手的机会,也是胸口不快。看阿爷一箭成功,早已经将弓在手。小伙子从小玩惯了骑射,来在军中不喜大槊,常将弓矢在身,立刻依葫芦画瓢,觑得一梁军放箭,直插咽喉。

    “中!”

    郑守义亲自领兵顶上去,后面的小屠子心里是压力山大。

    这边留有余力,对面梁军也没有全都下马。

    小屠子咬着手指来回权衡,倒是李家兄弟俩探头探脑地来建言献策道:“郑哥儿,还不打么?”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模样。

    要说萨仁那这两个儿子,在幽州城里过了十几年,日日苦读诗书,其实很不对口。本是草原自由人,哪受得了高墙的拘束?从前那是没机会,这跟着新爸爸大哥哥出来几年,就算是彻底放开怀抱,回归了天性。

    小哥俩这眼神星星闪闪,真是激动,若非受制于军法,早上去杀个痛快。

    小屠子这里是五百战骑,还有李韶威的千余铁骑军。

    奚人原是走游骑的路子,只因跟随唐军日久,也成长起来一些用马枪的选手。对面梁骑与他们人数大体相当,小屠子不敢乱动,耐着性子咬着牙,静静等待,他要等到更好的时机。

    三叔、五叔都跟着爸爸上去了,能否一锤定音,全看小爷这一把。

    前面郑守义的几千人井然有序地向前挤。

    对面王彦章指挥着手下,有条不紊地与他周旋。

    眼看麾下劲旅打得惨烈,尽是以命换命地厮杀,不论是王铁枪还是郑守义,其实都在心里淌血。

    毅勇军,自成军以来就没有遭过这么大的灾。

    哪怕是柏乡大战也没有。

    王彦章只怕比郑守义还要难过。

    自从柏乡战败,他很是蹉跎了不少年岁。如今好不容易咸鱼翻身,重新掌握了这些精兵,还没暖热就蒙受损失不小……

    须知,如今的大梁可不是当初三哥的大梁啦。

    这把若是赔惨了,还有没有下次机会,鬼才知道。

    在这河北之地,只怕谁都没想到会演变成这样一场决战吧。

    郑守义目的本来就是吸引梁军注意,给儿子创造机会。两边一时陷入僵局,老黑仔细目测了彼此之间的态势,知道有那梁骑盯着儿子不好下手。

    对郑老五道:“五郎,随我一战!”

    言罢,郑二将大纛交给郑老三在此指挥,自领了一些甲士将马枪放倒,悄悄向右侧运动,准备从边上绕过去,看看能否抓住机会将不远处的梁骑搅乱。

    小屠子眼尖,看到爸爸动作就知道这老屠子要做什么。但是他更看到对面梁军阵中亦有不少甲士开始移动,感觉老屠子这回要弄巧成拙。

    怎么办?

    电光火石之间,小屠子再不耽搁,高呼一声“走”,便策马前出,直奔那支梁骑而去。

    两军之间本就距离不远,小屠子一动,那盯着他的梁骑也就迎来。

    却不料小屠子这次玩了一把花。

    因他的线路正好是从前面老黑步军的右侧不远通过,那梁骑为了堵截小屠子,自然是迎面而来。结果刚从步军阵侧要过,就被老屠子撞了个满怀。

    此时双方阵前交战,郑守义领了数队下来,又临时抽调了横阵中的部分大队,借着战友的遮掩退至横阵之后,然后向侧翼运动。

    奔驰而来的梁骑因为距离有限,马速还没有起来,除了最先一批的部分从毅勇军的枪尖前撞了过去,倒要大半正被老屠子劫了道。

    嘿嘿,可撞到爷爷手里了!

    这股梁骑是为了应对小屠子而来,眼睛盯着辽骑,哪想到老屠子却是奔着自己来的。骑兵没有速度还被侧击,这就吃了大亏。原本转来要牵制老屠子的梁军因己方队伍遮挡,反而无法上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骑兵遭了毒手。

    小屠子奸计得逞,遂以优势突骑撞开前敌不与王彦章纠缠,而是狂奔直冲,径往刘鄩的中军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