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南攻略
    对于徐妙锦来说,她这个皇太孙妃的身份自然尊贵,就算是她的嫂子们现在也不会在她面前刻意的摆身份。

    这倒不是说徐家的家风问题,实际上自从被老朱钦点为皇太孙妃,徐妙锦的身份和地位在中山王府就特殊起来了,以前和她往来的勋贵女眷也更加的殷勤、奉承。

    可是要说对她的身份看似不是特别‘在意’的人,自然也就是朱允熥的姑姑们和姐姐们了。她已经可以预见,明天那几个就要入宫了。

    徐妙锦的一些小小烦恼对朱允熥来说也不算什么,他还是要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的一天早朝开始,关于此次出兵征北的诸多事情基本上明确下来,后勤或者一些卫所的调防、调整也进一步的完善。

    下朝后的朱允熥召见几名大员,大家对于礼部尚书任亨泰的处置方式也算得上是明确下来了,无非也就是贬官以儆效尤了。

    从正二品的礼部尚书降为督察院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这一切也都是任亨泰的咎由自取,这怪不了别人了。

    很多的事情也都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老朱带着文武百官进行了亲耕礼,这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徐妙锦这个太孙妃没有露面,大家也可以充分的理解。

    太孙妃已经有了身孕,这件事情的传播速度很快,现在大多数的应天府百姓都已经听说了这件事情。

    不少人也在议论,以皇帝的身体情况来看,说不定还真的可以等到皇重孙十岁。

    以皇帝对先太子的偏爱,这位皇重孙一旦到了十岁肯定要被册立。太子、太孙,难道之后会有一个太重孙?

    这是没有先例的事情,有些事情现在提起肯定太早了。不过以当今天子的性格来看,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这些事情也未尝不会发生。

    任亨泰也终于回到了应天府,一到文华殿就直接跪下,“罪臣任亨泰奉旨出使安南得归,今向殿下复旨!”

    朱允熥忍不住惋惜说道,“寒窗苦读数十载方能金榜题名,仕途不易、步步维艰,才忝为礼部尚书。你啊,实在是胡涂!”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任亨泰更是磕头请罪,“罪臣狂悖有负殿下所托,罪臣该死!”

    “死倒不至于,只是你这名声也算扫地。”朱允熥摇了摇头惋惜说道,“以后尽忠职守吧,莫要再有糊涂之举。”

    实际上任亨泰也明白,自从他在安南买了蛮人为奴曝光之后,这件事情就已经进入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这就是私德有亏,在如今这个年代对于一些读书人来说,这可不是小事。他在士林的名声毁于一旦,他的仕途必然受挫。

    现在还能有个正四品的御史之职已经算是太孙开恩了,以后再想升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看似清贵的御史位置上,任亨泰可能要做到致仕,或者是死于任上。

    如果有后悔药,任亨泰肯定会买一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必然不会再犯这些低级错误。

    可是现在再说这些也是一切都晚了,改变不了什么事实,也只能接受现在的这一切。

    对于任亨泰的一些表现,朱允熥也懒得多说什么了,因为现在说了也没用。

    朱允熥问起来正经事,“这一次出使安南,让你做的事情做的如何?”

    任亨泰也不敢大意,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安南权臣胡季犛篡位之心人尽皆知。二十年前,安南国主睿宗陈曔领兵十二万,大举侵略占城,功败垂成亦战死。安南朝廷诡称睿宗巡边溺死,请求册封世子继位。朝廷遂遣使册封陈晛为安南国王,其实安南当时朝政由安南上王陈艺宗掌控。”

    朱允熥知道这事,陈艺宗是陈睿宗的哥哥,退位自称‘太上皇’。而那个胡季犛就是陈艺宗的宠臣,为了这个宠臣,陈艺宗甚至废了自己的亲孙子,逼其自杀。

    陈艺宗也是去年去世,实际上在此之前,胡季犛的权势就越来越大。以至于陈艺宗去世之前想要铲除胡季犛,可是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这和高丽那边的情况实际上也差不多,这个胡季犛也是大将出身,趁着朝政内乱开始一步步的加紧篡位。

    任亨泰继续说道,“以臣在安南所见,安南国王之忠臣几乎被荡尽,胡季犛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只是安南历任国主尚且有余威,百姓多归心。”

    陈氏安南立国已经一百七十年了,这不算短了。实际上陈氏安南的开国君主陈煚也是篡位,作为当时李氏安南的大臣,他的一些操作也是比较一言难尽。

    因为李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女人,陈煚则是那位女国主的丈夫。篡位后,他将自己的国主妻子改立为‘皇后’,随后废掉。

    这甚至算得上是平稳篡位了,没有那么多的腥风血雨,所以安南的百姓对于陈朝还算是比较认可的。

    朱允熥仔细听着任亨泰在汇报着安南的情况,实际上朱允熥对高丽虽然感兴趣,但是他更加感兴趣的是安南,是想要通过这里进入中南半岛。

    高丽苦寒而且多山丘,哪怕那里自称小中华,可是一直都很难做到粮食自给自足。所谓的韩餐看着一大堆,可是碟子小的可怜,都是一口的分量。

    而中南半岛就不一样了,那里绝对可以成为一个极其出色的产粮地,经营得当的话反哺大明都没问题。

    实际主义者朱允熥想的就是这么简单,不只是长远的利益,还有当前的一系列利益。

    更何况中南半岛除了适合种粮,矿产也无比丰富。再加上朱允熥一心想要开海,中南半岛自然也就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基地了。

    现在的大明还很难一口气将整个东亚都吞下去,那么就一步步的来,先将固有领土给收复才行。

    毕竟安南那边也是有史记的,在陈朝之前的李朝就仿效中国封建皇朝编纂本国史书,陈朝当时将赵陀封为先祖。这本《大越史记》就是汉文,也充分证明了大明有权利去收归旧土。

    不只是朱允熥在认真的听着,道衍也在认真听着任亨泰汇报的一些情况。

    朱允熥对安南的一些心思也是昭然若揭的,他手底下的一些大臣自然也会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些实际上也是一点都不难猜到。

    任亨泰说完情况后,继续说道,“殿下,胡季犛极惧朝廷出兵讨伐。特令其长子黎元澄为使,赴国朝辩解。”

    道衍就有些不太明白,“黎元澄?”

    任亨泰解释说道,“那胡季犛本为黎姓,所以其子也都为本姓。”

    朱允熥不置可否的说道,“为使?那就是礼部和鸿胪寺的事情了,本宫忙着,没空见一个安南臣子的子嗣。”

    摆出这么一个架子也没问题,如果是正经的使臣,朱允熥肯定是要见一见的。

    但是胡季犛是要准备谋朝篡位的,朱允熥自然也就没必要去见他的儿子了。

    任亨泰赶紧解释说道,“殿下,安南权贵近乎全通汉文、汉语。这黎元澄不可小觑,他极擅制造火器。”

    朱允熥愣了一下,对于火器,他可谓是孜孜不倦的在追求着进步。有些时候也是在感叹着自己的能力不够,哪怕是投入了不少的资源,也没办法让火器有一些飞跃。

    而这个黎元澄,实际上在历史上名气不小。在永乐时期大明军队讨伐胡季犛,胡季犛国破被俘。

    一同被俘的还有黎元澄,本来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俘虏而已。但是能造神枪火器,所以获明朝授以官职,也被一些大明军士称作‘火器之神’。

    本来还兴致缺缺的朱允熥瞬间来了兴趣,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安南权臣的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成色,看看这人到底能不能为大明带来一些帮助。

    既然是使臣嘛,那自然也是需要考虑好好的招待一二了,不只是要展示大明的强盛军力,也需要让这人拿出自己的才华和本事。

    朱允熥心情不错,对任亨泰说道,“你倒是有心了,这也一路奔波有些劳累。先回府歇息几天,五天后再上朝。”

    这也算是朱允熥给任亨泰的一些面子了,好歹是自己手底下第一个文官大员。

    任亨泰自然千恩万谢,五天的时间可以让他休息,也可以稍微的避避风头。

    至于礼部尚书之类的事情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朝廷已经明发谕旨了,任亨泰这个礼部尚书已经被贬为御史了,这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在任亨泰离开后,蒋瓛立刻带着几个锦衣卫进入了文华殿,这些人也都是跟着一起出使安南的。

    明面上的使臣自然是任亨泰了,可是朱允熥也不会完全不做准备。锦衣卫不只是监督任亨泰,更为重要的是收集一系列的情报等等。

    要说这些事情,锦衣卫可比任亨泰专业多了。他们收集的一些情报等等,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有兴趣去知道、去了解。

    既然朱允熥已经在谋划安南了,那当然需要做好足够的了解,哪怕大明国力强盛,可是该仔细调查的还是要仔细调查,不打没把握的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