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一十九章 缺人
    朱允熥稍微有些意外,还真的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枕头啊。

    按照锦衣卫那边的说法,安南那边也有不少火器。此前安南和占城这对世仇互相攻伐的时候,军中就有不少火器。

    这一点朱允熥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他不认为只有中原王朝才有火器。蒙古大军纵横亚欧的时候,可不只是靠骑兵,也有不少火器的使用。

    对于黎元澄的能力,锦衣卫的判断也是擅长制造火器,有不少奇思妙想。只不过碍于安南的实力和技术,有些火器不成熟。

    这就是好事情了,安南的火器技术不成熟,到大明来和那些能工巧匠一起探讨,说不定可以将奇思妙想直接实现了。

    回去,黎元澄肯定是别想回安南了,只要他有用,大明就会热情的将他留下来。

    再说了,这黎元澄的父亲不是想要篡国么,黎元澄就留在大明作为质子,这也算是有先例的。

    严震直刚求见,朱允熥就召见了。对于这位工部尚书,朱允熥是非常欣赏和认可的。

    严震直直接开口说道,“殿下,朝廷若是在天津设卫筑城,当疏浚大运河。”

    朱允熥稍微有些纳闷了,“严尚书,你该知道陈瑄已经在奉命疏浚运河。不少役夫、工匠,也是你工部调的人。”

    严震直当然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来叫苦了,“殿下,就是因为疏浚大运河用人太多,加上朝廷在兴修水利,工匠现在有些不足。”

    朱允熥好整以暇的看着严震直,问道,“别卖关子了,说说你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

    严震直直接回答说道,“殿下,应天府城墙、皇宫也修建完成了,这些工匠是不是该调去他用?”

    在三十年前,老朱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然后改称应天府。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在不断的修筑城墙等等。

    也是在那时,老朱命刘基等人卜地定作新宫,精通堪舆术的刘基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

    征发军民工匠二十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

    前几年才基本完工,整个过程历时二十六年。但是这单纯的是指皇宫部份,应天府的城墙等等还是在不断的铸造,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应天府到底不同,不过现在主城基本建好。留下极少役夫,其余你看着安排。”

    严震直还是有些为难,不过还是说道,“殿下,这样只怕还是缺些役夫。若是再给臣五万人,想来应该是够了。”

    “五万人?”朱允熥吓了一大跳,“这该服徭役的都在服役,天下罪囚也都被押解着筑城、挖渠。五万人,我在哪给你去找五万人?”

    别看朝廷现在可以轻松的调动十万大军,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职业军人,是各地的军户,调动起来自然不难。

    但是现在想要征召五万服徭役的就是另一个概念了,毕竟这些人不能完全的脱产。真要是征召了,至少五万个家庭要缺少主要劳动力,这可不行。

    严震直也是为难,不过还是在坚持,“殿下,实在是太缺人手了。臣也不敢征调役夫,只是如今事情实在太多。”

    对于严震直在这里叫苦,朱允熥也完全可以理解,主要是现在的一些大工程比较多。所以就算是再多的人手,在这个时候也不会嫌多,这些也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可是现在让他征调五万人,朱允熥也实在是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这个缺口有点大。

    本来默不作声的道衍忽然开口说道,“殿下,皇重孙殿下出生在即,陛下定然欣喜万分。”

    朱文垚这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呢,这要等到年底才出生,估计生日也就是和朱允熥前后脚的事情。现在就谈这小子,有点早了。

    但是朱允熥猛然反应过来,盯着道衍说道,“你想让我不忠不孝?”

    道衍也不慌,连忙解释说道,“殿下,臣不敢。”

    朱允熥也为难起难了,现在在应天府筑城的工匠本来就不算是最多的时期,高峰期有二十万人,现在也就是不足五万人。

    但是有一个地方还有的役夫、工匠加起来超过了五万人,就在紫金山呢。那里还在不断的建设,也就是皇帝的孝陵了。

    朱允熥抓了抓脸,实在有些为难,“我去问问吧,只是这件事情我也不敢作保。最多、最多我只能要三万人,多的也实在是没法子了。”

    严震直立刻欣喜的说道,“殿下,三万人也行。若是三万人,臣基本能安排好。”

    这一下就让朱允熥忍不住打量着严震直了,这是典型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了。五万人,严震直也知道五万人不现实,心理底线说不定就是一两万。

    算了,对于这样的干吏还是要中用的。所以朱允熥也不在意被小小的坑了一下,只要能够将一些事情给做好,那也就足够了。

    这些也算得上是严震直和任亨泰的区别,任亨泰犯了事情,朱允熥也不会过多的保护。正常的程序和流程就行,哪怕任亨泰看似也做了点实事。

    但是他的那点实事,和严震直所做的事情区别很大,换了其他饱读诗书的人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说不定也可以做到。

    但是做好一系列大工程的管理等等,这就不容易了。严震直在这方面非常拿手,这个工部尚书不喜欢争权夺利,做事倒是实打实的,这就值得重用。

    朱允熥打量着严震直,问道,“你身上也就是个工部尚书之职?”

    严震直规规矩矩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蒙陛下赏识,殿下简拔,臣忝为工部尚书。”

    朱允熥沉默片刻后才说道,“好吧,过些时候给你加个东宫辅官之衔。你也是富户出身,你几个子嗣?”

    严震直顿时激动起来了,东宫辅臣虽然是虚衔,可是这也是一种荣耀和肯定。现在的东宫辅臣,基本上都是勋贵。

    严震直规规矩矩回答说道,“臣有四子、二女,女儿皆以出嫁,尚有孙子、孙女各四,只是孙女年岁太小。”

    “你倒是想的美!”朱允熥直接笑骂,“我和太孙妃伉俪情深,现在不考虑纳嫔。令你子孙适龄就入国子监,等筑城等事完成,追封你父母。”

    这一下严震直更为激动了,他这个粮长出身的尚书可以说做到了文官的极致。有皇帝赏识、太孙重用,不只是自身居庙堂之高,子女也跟着受益。连父母现在都可以有追封了,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了!

    在感激涕零的严震直离开后,朱允熥就发愁了。现在去找老朱开口要那三万人,有可能是被老朱允许。

    但是也有可能是老朱暴怒,到时候说不定朱允熥又要朝着奉先殿跑了。

    想想这些事情,朱允熥也头皮发麻,但是这件事情是躲不过去的,必须要面对。

    不紧不慢的来到武英殿的时候,正好赶得上午饭。

    “祖父,您老人家可得收着点了。”朱允熥一进门就开始抱怨,“今天赏、明天赐,现在妙锦心里头都有些怕了。这要是生个儿子自然是好,要是生个丫头她得多怕!”

    老朱则直接说道,“肯定是小子,哪能是丫头!咱家第一个都是小子,不是丫头!”

    老朱有底气这么说,他的祖父、他的父亲,包括他的那些兄弟,第一胎都是儿子。

    到了子侄辈,第一胎也都是儿子。所以老朱底气十足,重孙肯定是没跑了!

    不过老朱随即也说道,“你说的倒也是,咱那孙媳看着是大气,也就是在咱跟前像个受气媳妇。咱心里有数了,该赏的赏,不至于吓着她。”

    “皇帝龙威,谁不怕?”朱允熥也实话实说,“就是看到您真生气了,我心里也直哆嗦。也就是强撑着而已,要说不怕肯定是假的。”

    老朱对此也心里有数,自从他成为一方诸侯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畏惧不已,包括昔日的一些同伴。唯独从始至终都不怕他的,也就是马皇后了。

    而朱标也好、朱允熥也罢,在老朱面前看着是没有太大的压力,可是面对暴怒的老朱也是有些压力。

    朱允熥一边夹菜,一边说道,“祖父,严震直又找我要人了。现在服徭役的不够,朝廷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三万人,我在哪给他去找三万人?”

    老朱放下筷子,问道,“说,你到底打什么歪主意?”

    朱允熥讨好说道,“有了文垚,祖父肯定长命百岁。我想着十年应该不难吧,起码得把文垚教的稍微有点懂事才行。这要不,有些事缓一缓?”

    老朱气的跳脚了,这瘪犊子盯着孝陵的那些工匠了!

    朱允熥忙不迭的解释,“祖父,真不是我不孝。我想着那边肯定是要修,要一直修。只是现在用不着那么多的人,我先抽出来一些人去做其他事情。”

    老朱瞪着朱允熥,问道,“咱埋进去了,你真管事?”

    朱允熥大呼冤枉,“祖父,这事情哪能不办,我岂能是那么不孝的人!我爹娘那,我早就想不用黄色琉璃瓦了。”

    太子的宫殿等只能用绿色琉璃瓦,黄色是帝王专用。

    老朱没好气说道,“咱也看明白了,身后之事顾不上,只能你操办。三万人,你只能要走三万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