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二六章 策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三桂的顺从,让祖大寿多少感到了一些宽慰,说完了上面的话,又想了想,接着对吴三桂说道:

    &nbsp&nbsp&nbsp&nbsp“另外,我一会儿让人拾掇好六百两金叶子,你派一些妥当人带着信件,也带着这些金叶子,一起去见高总监吧!——去吧!”

    &nbsp&nbsp&nbsp&nbsp吴三桂听见这话,立刻站了起来,冲着祖大寿抱拳躬身施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nbsp&nbsp&nbsp&nbsp吴三桂走了以后,祖大寿自己一个人继续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只是盯着桌案上祖泽远和刘周智送来的书信发呆,不知道心里在琢磨些什么。

    &nbsp&nbsp&nbsp&nbsp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祖家大院相距不过一里多地的辽东巡抚衙署内,也有几个人在议论着什么。

    &nbsp&nbsp&nbsp&nbsp不过与祖家大院祖大寿书房内的凝重气氛相比,巡抚衙署二堂上的气氛,却是轻松活跃多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片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nbsp&nbsp&nbsp&nbsp此时在座的,一共是三个人,都是文官。

    &nbsp&nbsp&nbsp&nbsp除了辽东巡抚方一藻之外,还有一个文官是宁前兵备道邱民仰,另外一个文官是朝廷户部派驻辽东的督饷郎中袁枢。

    &nbsp&nbsp&nbsp&nbsp只见邱民仰将自己手里拿着的奏章样子的东西合上,一边递给了身边坐着的袁枢,一边说道:

    &nbsp&nbsp&nbsp&nbsp“鞑子既然已经撤了军,松锦大捷就已经成为定局了!巡抚大人前番当众承诺,杨振先遣营建功之后,要保奏他成为一方总兵!此时兑现承诺,正是言出必践,善始善终!

    &nbsp&nbsp&nbsp&nbsp“而且,邱某也认为,以杨振的本事,还有杨振如今的战功,足以当得起这个总兵的重任!如果抚院大人需要有人联署保奏,邱某愿附骥尾,共襄其事!”

    &nbsp&nbsp&nbsp&nbsp“正是如此!正该如此!如果抚院大人需要下官一起联署保奏,袁某也愿意与邱大人同附骥尾!”

    &nbsp&nbsp&nbsp&nbsp袁进也和邱民仰一样,来到辽东任职几个月来,已经基本看清了一个事实,眼下辽东各城守将守军,都是唯祖大寿的军令是从。

    &nbsp&nbsp&nbsp&nbsp至于辽东巡抚方一藻,宁前兵备道邱民仰,甚至包括督饷郎中袁枢,这些曾经在宁远城里算得上头几号人物的朝廷文官,现在变得没有一点话语权。

    &nbsp&nbsp&nbsp&nbsp他们说出来的话,若是没有祖大寿的背书,那就跟放屁一样,根本无人理睬。

    &nbsp&nbsp&nbsp&nbsp这个情况,不仅让辽东巡抚方一藻暗地里十分不爽,同样也让一个兵也管不了的宁前兵备道邱民仰心里十分不满。

    &nbsp&nbsp&nbsp&nbsp早些年,辽东巡抚职位撤销期间,宁前兵备道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nbsp&nbsp&nbsp&nbsp当年的袁崇焕就是以一个宁前兵备道的身份把整个辽西大地搅得风云变幻。

    &nbsp&nbsp&nbsp&nbsp可是现在呢,除了终日枯坐在宁远城里,终日枯坐在自己的衙署职房之中,邱民仰调动不了辽东军中的一兵一卒,也指挥不了宁远城里的一兵一卒。

    &nbsp&nbsp&nbsp&nbsp所以,对于急于改变这个现状的邱民仰来说,方一藻保奏杨振为“宁远总兵”的想法完全符合他的利益和期望。

    &nbsp&nbsp&nbsp&nbsp没错,方一藻在自己的奏章里,白纸黑字地写着,要保奏杨振出任宁远总兵,这对方一藻有利,对宁远城里的文官都有利。

    &nbsp&nbsp&nbsp&nbsp至于袁枢,之前他就十分看好杨振,这一回,杨振果然没有辜负袁枢对他的期待,不仅解了松山之围,而且还有许多斩获。

    &nbsp&nbsp&nbsp&nbsp最让他欣慰的是,连带着袁进及其水师营都跟着立了不小的功劳,足够令他这个督饷郎中在辽东站稳脚跟了。

    &nbsp&nbsp&nbsp&nbsp且说邱民仰和袁枢二人听了巡抚方一藻的想法,并且细看了方一藻直接写给皇帝的奏章内容之后,当即表示愿意与方一藻一起联名保奏杨振升任总兵。

    &nbsp&nbsp&nbsp&nbsp方一藻料到他们会赞成,但是没有料到这一点,略微盘算一番之后,当场答应,并且请了两人就在巡抚衙署的二堂上署上各自的名字。

    &nbsp&nbsp&nbsp&nbsp邱民仰和袁枢二人署完姓名,随即告辞离去,就在这个时候,二堂偏厅里的一扇屏风后面走出一个人来。

    &nbsp&nbsp&nbsp&nbsp此人赫然正是方光琛。

    &nbsp&nbsp&nbsp&nbsp从松山到宁远,陆地上早有驿道相连,两地之间的驿道,不过一百二十里左右,快马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nbsp&nbsp&nbsp&nbsp方光琛清早天刚亮就出发,在张臣等人的护送下一路顺利,到了中午时分就紧赶慢赶进了宁远城。

    &nbsp&nbsp&nbsp&nbsp并且一回来,就把鞑子撤军的大好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的父亲方一藻,同时也把自己与杨振已经达成一致的那些想法,一并汇报给了方一藻。

    &nbsp&nbsp&nbsp&nbsp方一藻立刻遣人写了布告,张贴在巡抚衙署大门外的墙壁上,向宁远全程军民宣告了满清鞑子撤军、松山之围已解的喜讯。

    &nbsp&nbsp&nbsp&nbsp与此同时,连忙写就了报捷与请功的奏章,派了人去请来邱民仰和袁枢,与他们商量如何向朝廷报功,如何奖励有功之人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于是就有了方才的场面。

    &nbsp&nbsp&nbsp&nbsp且说方光琛从屏风后走出来,来到方一藻的身边,顺手拿起方才邱民仰和袁枢联署的奏章本子,看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结果他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顿时大吃一惊“父亲大人!您是不是搞错了啊?!怎么您还是要保举杨振出任宁远总兵呢?!

    &nbsp&nbsp&nbsp&nbsp“儿子也知道,让杨振当上宁远总兵对我们更有利,可是明知道十有成不了,又何必非要去争呢?!”

    &nbsp&nbsp&nbsp&nbsp方光琛看了父亲方一藻亲笔书写的保举杨振的奏章,心中无比讶异,忍不住叫了起来。

    &nbsp&nbsp&nbsp&nbsp之前在松山城内,方光琛已经与杨振达成了一致,自己要先捏着鼻子把金国凤保举到宁远总兵的位置上去,然后力助杨振出任松山总兵一职。

    &nbsp&nbsp&nbsp&nbsp若是祖大寿、高起潜等人仍然从中阻挠,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让杨振平级调动,从宁远副将的位置上,调任到松山城内,出任金国凤现在担任的松山副总兵。

    &nbsp&nbsp&nbsp&nbsp让守卫松山城有功的金国凤升任宁远总兵,然后让救援松山城有功的杨振接替金国凤松山副总兵的位置,完全说得过去。

    &nbsp&nbsp&nbsp&nbsp即便高起潜再记恨杨振及其旧部,也不至于连一个平级调动都反对吧?!

    &nbsp&nbsp&nbsp&nbsp而且,从宁远城方一藻的身边调到松山前线,还是副将出任一路副总兵,任谁看来,也不会认为这是对有功将领的褒奖。

    &nbsp&nbsp&nbsp&nbsp方光琛这个计算了许久的想法,之前也已经给他的父亲方一藻禀报过了,当时方一藻也同意了。

    &nbsp&nbsp&nbsp&nbsp所以,此时看到了这个奏章的内容,完全不是之前商量好的对策,心里的惊讶可想而知。

    &nbsp&nbsp&nbsp&nbsp不过,对于自己儿子的惊讶询问,辽东巡抚方一藻却是面带微笑,老神自在,端着茶碗喝了一口,品了品,吐出茶沫子,然后缓缓说道:

    &nbsp&nbsp&nbsp&nbsp“你总是自以为聪明有头脑,不将天下读书人看在眼里,可是你难道不知道圣人所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吗?!”

    &nbsp&nbsp&nbsp&nbsp说到这里,方一藻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然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继续说道:“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nbsp&nbsp&nbsp&nbsp“你若只是想要松山总兵,那么到最后,可能只是得一个松山副总兵!只有你坚决要求宁远总兵的位置,而且显得志在必得、非得不可,到最后,方能得到松山总兵的位置啊!这其中的道理,并不难明白,你且琢磨去吧!”

    &nbsp&nbsp&nbsp&nbsp“可是——”

    &nbsp&nbsp&nbsp&nbsp“没有可是!”

    &nbsp&nbsp&nbsp&nbsp“万一——”

    &nbsp&nbsp&nbsp&nbsp“没有万一!”

    &nbsp&nbsp&nbsp&nbsp“好吧——父亲大人,那就这样吧!”

    <sript>()</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