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九十五章 刘琦得子
    一转眼,夏天过去了,建康三年的秋季到来了。

    今年荆、益两州的粮食收成极为丰厚,丰厚到让刘琦也有些惊讶。

    各郡县的仓禀皆满,府库承载不下,陈粮日增,各地郡署和县署都在向上官提报,申请增设粮仓府库。

    听着是很麻烦的事情,惹的一众官吏们很是慌张,但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好事。

    刘琦躺在院落中的摇椅上,将手中的简牍合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人口的增加,粮食的充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他有余力去拓展的更多的事情。

    毫无疑问,以荆州的地理位置来说,扩大水产养殖业,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在粮食充足的基础后是非常有必要的又一项产业拓展。

    因为摊丁入地的实施,使得荆、益人口在日后逐渐扩增,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而入今荆益之地粮食不缺,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产业就是重中之重。

    自春秋战国时起,中华大地就有了养鱼学祖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主要介绍了养鱼的池塘条件和繁殖方法,发展到了汉朝,主要的养鱼种类为鲤鱼,同时养鱼不仅仅只是限制池塘,更多的是在湖泊等大水面中养鱼。

    荆州的地域对于养鱼业来说,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因此,刘琦下达了政令,鼓励水产业降低此类赋税的同时针对青,草,鲢,鳙等鱼种进行养殖,由此让养鱼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刘琦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几乎等于零,但他却要求荆州学宫将各地养鱼业的经验和养殖方法收录在册,定期更新经验,特别是对鱼苗的生产季节,鱼苗习性,人工投饵,粗养转精养等进行妥善的记录并及时更新。

    另外,粮食的高产,也促进了酿酒的产量。

    刘琦知道,对于眼下这个农业社会而言,盐、铁、酒属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算是粮食产量高了,社会资源多了,但这三样东西的出产,定价,销售以及分配,一定要由以自己为代表的官署机构说了算。

    而且一定要一直执行下去,狠打私贩绝不手软。

    一旦放手,就很容易将好不容易抓到手的中央集权,再次洒落到那些地方大族的手里,从而再走一遍汉朝因为地主豪强势力过强而走向灭亡的老路。

    能够左右经济的资源,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是稳定局势的基础。

    “君侯!君侯!”典韦的大嗓门从门口传来,将刘琦从遐想中拉回了现实。

    “这么大声干嘛?”刘琦用手指掏了掏耳朵眼道。

    “夫人来信了!大喜事,大喜事!”典韦笑呵呵地冲到了刘琦的面前,那巨大的身形冲刺的速度极快,晃的刘琦都以为典韦会将自己撞飞出去。

    不过,典韦口中的大喜事,刘琦心中大致也有数是什么。

    他猛的站起身,道:“是不是昭姬生了?”

    典韦奔到刘琦的面前,晃荡着自己硕大的脑袋,将一份缣帛递给了他。

    刘琦急忙拆开来看。

    果然不出刘琦所料,蔡觅给他的家书之中,写的就是关于蔡琰生子的事情。

    蔡琰不负众望,为刘琦生下了一个男孩。

    “我有儿子了?”刘琦看完信后一阵激动,他急忙低头再次看了一遍蔡觅写给他的信,确认了自己并没有看错。

    他哈哈大笑:“我有儿子了!哈哈,我有儿子了!”

    说罢,他又看向典韦:“典君,我有儿子了!”

    典韦使劲地点头道:“好事!好事!”

    “你有几个儿子?”

    典韦竖起两根粗大的手指,憨笑道:“我有仨”

    刘琦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

    好吧,跟他相比似乎也没什么可兴奋的。

    他恢复了正常,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将书信收了起来。

    “唉,可惜相隔甚远,孩子在成都,我一时半刻却是见不到的。”

    典韦挫着手道:“小孩子身体弱,颠簸不得,眼下也只能是让君候父子分离一阵子了,君侯不要着急,早晚能见到。”

    刘琦叹息道:“这确实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但为了孩子的身体,也只能是认了……只是孩子不在身边,这名字又该怎么办?”

    典韦摇晃着硕大的脑袋道:“君侯急糊涂了不是?给孩子起名字,自当由君侯亲自来起,旁人怎能代劳?纵然蜀地与襄阳相隔数千里,但君侯若是真给孩子起好了名,咱们荆州也不缺快马,就派人持君侯家书,八百里加急飞速入京,不就得了么!”

    刘琦伸手拍了拍典韦的肩膀,道:“想不到这一次,你的思维居然要比我快,我这真是当局者迷了。”

    说到这的时候,便见刘琦开始满院的转悠,一边转一边思索。

    “起个什么名字好么?”刘琦摸着下巴仔细地寻思着。

    少时,却见他重重地一拍手,道:“有了。”

    说罢,便见他冲着里面喊道:“来人啊,取笔墨和桌案来!”

    府中的侍从行动很是迅速,不多时就把桌案和笔墨还有缣帛端到了刘琦的面前。

    刘琦伸了伸手,撸起了长袖,持起毛笔,旁边的典韦则帮着他磨墨。

    刘琦在缣帛上,用飞白体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个大字。

    刘兴

    “刘……?这个念什么?”典韦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刘兴……兴国安邦,中兴汉室,扶保陛下!”刘琦转头看向典韦,道:“名字么,不用起的太雅,只要能够表示我辈对大汉的赤诚之心,便足够了。”

    典韦一个劲地点头道:“是!是!君侯所言甚是!这名起的好!”

    “派人,将这两个字快马加鞭送往蜀中,亲自交于夫人手上。”刘琦一伸手,将那缣帛交给了典韦。

    典韦急忙伸手接过,然后匆匆忙忙的去安排人了。

    “站住!”刘琦突然冲着典韦喊了一句。

    典韦一下子就停了下来。

    “何事?”

    “告诉张允,将我适才说的那三句话,让卫士署的人在各州郡中广为传颂,明白吗?”

    典韦不明所以地看着刘琦,忽然想不起来刘琦适才说什么了。

    刘琦长叹口气,道:“兴国安邦,中兴汉室,扶保陛下……”

    典韦闻言恍然大悟。

    “诺!”

    ……

    不久之后,各州郡都开始传颂刘琦得子之后,为儿子取名,寓意为‘兴旺汉室,扶保皇帝’的意思,其忠君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刘协自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对于刘琦的忠心,刘协很是满意,当下亲自派人前往襄阳慰问,对刘琦得子表示祝贺。

    而河北方面,袁绍派遣使者入京,表示愿意遵从朝廷的旨意,派兵北上征讨三王部和鲜卑诸族,同时还会负责督促南匈奴王庭返回美稷县驻扎,不让它们威胁到雒阳的通知。

    刘协对此很是开心,在他看来,袁绍此举属于自己举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

    但王允,刘虞,李儒,杨彪,朱儁,士孙瑞等人却不这么想。

    这些人都深知袁绍的秉性,在他们看来,袁绍是不可能让自己吃这种哑巴亏的,他一定是还有什么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