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起初,国贼董卓迁都长安,但并不以长安为居所,而是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起了一座院邸,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人则称郿坞。
因此长安城不为董卓所重视,由着董卓麾下的凉州士卒祸乱,加之董卓受戮之后,蟠踞长安的李傕、郭汜二贼小有不睦,就提刀引弓厮杀于长安城内。
而兵灾之下,往往伴随着火灾,过往之时,长安城内每每有烟柱腾空而起,经月不息。是故当刘璋攻克长安,于长安城头俯瞰城中,但见是一片断壁残垣,少有保全完整的屋宅。
然如今离刘璋攻下长安已一月有余,长安城内经过刘璋委任的长安令张既一通收拾,过去的残砖碎瓦、断壁残垣被清理一空,零零散散的也起了几座屋宅用于刘璋麾下文武居住。
当然,官廨作为第一优先级,是最先被大起的屋宅。毕竟刘璋理政、京兆尹荀攸办公、长安令张既做事,都得需要一座官廨才行,不然众人怕是得于空地上商议政务,多少失却了一份体面。
而今的官廨之内,刘璋汇集文武,商议起了一桩要事,那是从许都传来的消息。
前面功曹张肃受到刘璋所遣,担任使者,携带进贡的方物和李傕、郭汜的首级前往许都,向天子献宝,表以刘璋这位宗亲对大汉的忠诚。
近来身在许都、尚且未曾归还关中的功曹张肃,遣从人间道而行,赶赴到了关中,向刘璋递上了一条消息,即是由曹操领衔,诸多汉臣请命,天子允诺,以刘璋为蜀王、督雍、凉、益三州军事。
“蜀王!?”
刘璋玩味的念叨着‘蜀王’二字,脸上是不可捉摸的神色,他既是觉得好笑、也是觉得有些可气,要知道,他和曹操无冤无仇,没想到曹操竟是这般坑害于他。
“卿等之意如何,蜀王之封,吾是受之,还是拒之?”
刘璋率先开口,向着堂下一众文武出言询问道,虽是他心中大抵有了一个定论,但他还是想听下众人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信,多听听麾下文武的各种言论,有利于他打开思路。
此外,刘璋可以通过商议这桩事情,摸清一二麾下文武的心思,俗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身为主君,自当知晓手下人的心意,这有利于他把控权力,统率文武。
“明公,蜀王之封,受之无疑也。”校尉李休开口道,他前面被刘璋留在桃林塞寻觅潼关的筑城所在,如今已经寻觅到了一处善地,眼下回到长安向刘璋覆命,却是赶上了刘璋聚齐文武,商议蜀王这一天大封赏的事情。
“明公前者驱逐米贼于汉中,今者诛杀李郭于关中,于朝廷社稷建有大功,天下无人能及。若不得封王,则非优待功臣之道也……曹孟德领衔上表,此番好意,还请明公勿有迟疑,就此受之。”
李休一开口就是肯定的态度,且是十分的坚决。说起来,李休以前作为米贼张鲁的军司马,为刘璋所擒后,归降了刘璋,当时李休就有奉举刘璋为王的话头,只是为刘璋所拒。
而这个时候,在朝廷有意嘉赏刘璋的功绩,以刘璋为王的时候,李休发出肯定的声音,也是情理之中。
随着李休的一句话,不少人出席,发出附和的声音,这些人都望着刘璋更进一步,他们也好跟着一起飞腾,至于封王一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人却是少有考虑。
与会的文武很多,既是有赞同的声音,也就有了反对的声音。
“不可,若受王爵,其祸不小。”从事郑度扬声发言,往校尉李休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后,郑度阐述了缘故:“今者天下大乱,宇内纷争,割据州郡者,不可胜计,明公若受王爵,有类木秀于林,堤高于岸,将为天下诸侯所忌惮,一言一行,皆为诸侯们所关切,到时,必然是风摧之、浪袭之的局面。”
言罢,郑度将矛头指向了那位领衔提议给予刘璋王爵之位的大将军曹操:“曹孟德此人,度有所闻之,昔日汝南名士许劭有言,曹孟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其人心性奸诈,行事尤为毒辣。”
郑度用最卑劣的心思去揣测着曹操这波操作的本意:“愚意曹孟德此举,当是欲间害于明公也,予明公以王爵,使明公招摇于天下,为天下所忌害。”
“若明公受之王爵,恐为祸先,辞之无疑也。”一席话说到最后,郑度诚恳的向着刘璋进言道。
作为一名历史上在刘备攻取益州时,向刘璋献坚壁清野之计,被刘璋拒绝并罢黜的人物,郑度的心思大抵是有些阴暗、狠毒,他不相信、也不敢去信曹操会这般好意的把控天子,给予刘璋王爵之赏。
曹操于其中定然是怀着满满的恶意,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曹操有意让他的明公过分招摇,招来各地诸侯的忌讳和惮意,幸是被他郑度看穿了,没有落入曹孟德的奸计之中。
关于郑度的这番言语,刘璋不做肯定,也不做否定,他只挥手示意,让郑度入席安坐,他打算再听听其他人的看法,尤其是席间两位一等一的谋士,荀攸和贾诩对此事的态度。
“公达、文和,卿二人意下如何?”
被刘璋点明的荀攸和贾诩二人,贾诩默不作声,他伸出手,示意荀攸这位在刘璋麾下,比他这位新晋谋士所任事时间更长的人先说,其次贾诩自认官职、权柄不如荀攸,自当谦让后言才是。
荀攸见贾诩这番举动,他没有跟着谦让一二,而是就此出席言道:“攸昔日在雒阳之时,曾经和曹孟德有过一二交情,对曹孟德的为人心性算是有些了解,就王爵一事,以攸可断言,曹孟德之意,实是包藏祸心,非是好意也。”
荀攸淡淡的摇着头:“王爵之赏,必然闻于天下,当是会招人忌恨……如冀州袁绍、淮南袁术、此辈素来有不臣之心,闻之心生不喜,将有害于明公,此外荆州刘景升,眼下虽是同我等盟交,但闻知明公受王爵之赏,多半外然之而内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