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0章 其次伐交之北周有变
    傅縡和侯胜北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踏上了返程。

    北齐也同意了北周恢复旧交的请求,派出了两路返聘的使者。

    派往北周的使者为侍中、太常卿赫连子悦,其高祖为西夏赫连勃勃。

    赫连子悦此前任吏部尚书,虽清勤自守,然则既无学术,又阙风仪,人伦清鉴,去之弥远。

    一旦居选任铨衡之首,大招物议,由是改任太常卿。

    侍中、太常卿之位虽尊,以这样的人物出使,北齐对此事的应付态度可想而知。

    另外一边,派往南朝的使者为卢叔虎之族孙,太子中庶子卢臣客,其姊为任城王妃。

    卢臣客风仪甚美,少有志尚,雅有法度,好道家之言,此番以本官兼散骑常侍返聘。

    除了身体有些虚弱,其他无可挑剔。(注1)

    太子舍人李湛,字处元。涉猎文史,有家风,兼常侍,为聘使副。

    赵郡李氏的这一支,李浑与弟李绘、李纬俱为聘梁使主,如今李湛又为使副,是以赵郡人士,目为四使之门。

    卢赵两家的俊才出使,背后代表的势力,重视程度,一目了然。

    ……

    回程正值进入冬日枯水期,大部分河道的水量仅占全年的十分之一,水位最低处只有三尺。

    轻舟还可通行,楼船吃水约有一丈,那是没有办法了。

    天气也是一天天地转冷,需要披毡抵御严寒。

    侯胜北在北方待过数年,又历经军旅能抗寒暑,尚且可以适应。

    傅縡虽说是祖籍北地,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江南人士,初次体验北方寒流,冻得够呛。

    侯胜北心想如果冬日用兵北方,还得大量准备毛毡才行。

    待到了黄河,已是河面结起了朵朵冰花。

    本地向导说,冰花虽美,却会对水流狭窄处、拐弯处、以及堤坝薄弱之处形成损害,造成河流决堤,引发洪灾。

    等到冬春之交,解冻开封之际,数不清的大小冰凌浩浩荡荡地顺流而下,气势磅礴如同白色巨龙。

    然而这在当地人眼中却是一番恐怖的景象。

    由此引发的洪水,正是大河四汛中的凌汛。

    侯胜北问是哪四汛。

    向导说大河一年四汛,乃是清明后不足一月的桃花汛;初伏开始的伏汛;立秋至霜降的秋汛;以及冬春之交,冰凌融解之时的凌汛。

    侯胜北再问有没有应对之法。

    向导苦笑一声,平民百姓除了乞求上天保佑,还能如何?

    除非官府组织动员破冰,但是前些年山东大水,饿死无数,僵尸满道,不见朝廷赈灾一丝一毫。(注2)

    向导不敢再多说,无言化为一声长叹。

    ……

    一路向南。

    虽然是枯水期,吕梁三洪的水流没有那么汹涌,船家也是小心翼翼,才过了此处险地。

    淮河在五十多年前的天监十三年,有过冰封的记录,但是一般不会冰封到不能通航的程度,还是足以通行大船。

    富陵诸湖的水深在二丈以上,如果疏浚百里河道,或是等到春水涨时,大船仍然可以一路开至淮州。

    经广陵,再渡过大江,侯胜北终于赶在年前回到了家中。

    有个惊喜,已有两年多不见的三弟侯秘从岭南来了建康。

    只是他腰间系着白带,手捧着一个小小的坛子。

    侯胜北登时心下明白,那个骑艺冠绝天下的北魏名将之后,七千白袍军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人,曾经做过“太上皇”的老人,还是故去了。

    母子兄弟团聚,诉说彼此这几年的经历。

    侯秘侍奉老人汤药三年,性子磨练沉稳许多,静静地听着母亲说话,偶尔才回答一句。

    侯胜北问起他今后的打算。

    侯秘淡淡地表示,就如当时所说,要去杨白华的故国仇池看看,让老人能够叶落归根。

    侯胜北知道难以改变三弟的想法,只是尽量挽留他,多陪母亲几日,以尽孝道。

    侯秘答应了下来。

    -----------------

    这一年的正月注定不同。

    侯家恢复了爵位之后,又具备了设立家庙的资格。

    陈顼赐予的府第,虽然远不及当初司空府的豪华,不过比起租在安怀村的房子,地段和面积是要远远胜过。

    侯夫人自然是居住上房,主房由谁居住,当初也是有过争执的。

    争着要让给对方。

    最后还是侯胜北以长兄的身份压人,让侯亶住了进去。

    既然让出了嗣子之位,还怎么会在乎这些。

    可是侯亶每次见到兄长,感觉总是自惭形愧,深感不安。

    特别是侯秘来了之后,更是如此。

    侯秘倒没什么,只是在给侯安都上祭之时,看到侯亶作为嗣子,排在侯胜北之前,皱了皱眉头。

    侯胜北心想,虽然大家都是一個父亲,因为生母不同,果然还是隔了一层。

    他想到萧妙淽劝自己纳妾一事,到时候不同母亲的几个孩子,又会如何相处呢?

    还是算了吧。

    以此类推,陈顼和那么多个女人生下孩子,彼此的关系大概也会很尴尬吧。

    当皇帝真麻烦。

    ……

    正月有元会,祭祀天地、拜祭太庙、升赏百官等众多大事。等到轮到召见侯胜北,已是过了十五以后。

    新年颁布的几条任命,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云麾将军、江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为湘州刺史,进号平南将军。

    东中郎将、吴郡太守长沙王叔坚为宣毅将军、江州刺史。

    尚书仆射、领大著作徐陵为尚书左仆射。

    晋陵太守王劢安抚灾民,在郡甚有威惠,征回中书监,重授尚书右仆射。

    为质北齐被杀的南康愍王陈昙朗长子陈方泰长大成人,迁使持节、都督广、衡、交、越等十九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被接替的沈恪三年秩满,征为领军将军还朝。

    皇子轮流出镇大州乃是南朝惯例,之前的湘州刺史吴明彻呢?

    他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也还朝了。

    “年底章昭达病逝,少了一员统兵大将。”

    陈顼的脸色有些阴沉,车骑大将军章昭达平广州、攻江陵,两仗打得都还可以。

    好不容易磨合出来的统帅,才五十四岁就薨了,陈顼觉得上天在戏弄自己。

    “要是再等个几年,只怕是机会摆在面前,朝中都没有能够领兵的大将了。”

    陈顼抱怨完之后,打起精神道:“卿说吧,朕做好准备了。”

    侯胜北暗叹一声,诸葛亮在出师表写下“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武侯看到老将逝去,精锐凋零的心态,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吧。

    他忍不住暗恨陈蒨,要是阿父还在,此时正是五十出头,资历和能力都位于巅峰之时。

    何愁无人统兵为帅。

    而自己接下来要说的,未必是陈顼想听的。

    “启禀陛下,北齐可攻。”

    组织了一下言辞,侯胜北先给出了结论。

    陈顼点了点头,就听侯胜北继续道:“然而时机未到。”

    他解释这么说的根据何在:“齐主年少,好色无厌,耽于嬉戏。”

    “和士开虽死,犹有高阿那肱、韩长鸾、陆令萱、骆提婆等佞臣阿谀奉承,扰乱国政。”

    “小人日长,君子道消,此一时难改,长此以往,国力势必衰减。”

    “朝堂之上,段韶虽死,赵彦深虽出,仍有祖珽为聪明才智之士,斛律明月乃定海神针,不至于乱。又有兰陵王这等良将,宜阳汾北一战,与北周对敌也能占据上风。”

    “如今北周遣使求和,北齐返聘,两国之间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状态。所以我朝不宜于此时起兵相攻,独撄其锋。”

    陈顼听到此处,终于开口道:“照卿这么说,只要这几个人还在,北周不愿意出兵的话,北齐就不可攻了?”

    侯胜北先点点头,后又摇头:“是又不是,陛下不必焦虑。”

    他把在北齐的见闻和盘托出。

    “齐主兄弟阋墙,诛杀胞弟高俨,对兰陵王等其他宗室心存防备。”

    “祖珽、崔季舒等河北大姓与鲜卑贵种、近习幸臣之间的矛盾日深,争权夺利。”

    “斛律光功高震主,恃强傲上,难以长久。”

    “北齐与北周貌合神离,修好不过表面功夫。”

    他没有提北齐的民众苦不堪言,哪朝哪代,只要没有逼到百姓造反的程度,那就无事。

    而是换了个角度说明:“齐主奢靡,财力不支,必然更行压榨,导致人心不附。”

    “如此国力日衰,焉能长久。一旦生乱,良将不再,便是我朝起兵之时。”

    侯胜北的目光变得深沉:“何况,臣已知齐主对斛律明月起了猜忌,可行离间之策!”

    当初怎么干掉的贺若敦,依葫芦画瓢便是。

    相信这件事上,北周也好,祖珽也好,都会愿意乐见其成,推波助澜的吧。

    虽然坑杀这位落雕都督有些卑鄙,谁让敌之英雄,我之仇寇呢。

    ……

    大致方略已定。

    陈顼还是不甘心轻易放弃原本的想法,问了一句:“在卿看来,还是应该联周伐齐?”

    侯胜北体谅他的心情,但还是狠心道:“北周国力虽不如北齐,然主明政清,并无取败之道,如何能够贸然相攻?”

    陈顼彷佛有些失望:“朕明白了。去年十月北周来使,已经开始协商此事。”(注3)

    他像是说服自己:“朕就再等上一年!”

    侯胜北行礼退下。

    祖珽、崔季舒,对不起你们了。

    你们打的算盘是让北周和高氏的并州势力相互消耗,河北坐观争斗。

    再联合我朝,攻打削弱北周。

    这样在保证北齐安全的情况下,河北大姓和汉官在朝堂的地位势力得以提升。

    可惜我朝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转而和北周联合,攻打你们北齐!

    ……

    忧在腹内,山崩为疾,祸起萧墙,竟制其国。

    侯胜北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若不是河北世家有了异心,如何会有可趁之机。

    他去找了毛喜商量,让卧虎台把斛律光受齐主猜忌的消息释放出去。

    北周自有能人,一定会利用这一点的。

    比如那个韦孝宽。

    毛喜对他成长很是欣喜,又透露信息安排了一个差事:“陛下正在让几名宿将编写用兵条略,你若是有时间,也可以参与此事。”

    陈顼已经在整军备战了么。

    侯胜北知道毛喜这么安排,是让自己有机会学习这些老将的用兵心得。否则以自己的从军经验,可还没到著书立作的地步。

    当下谢过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

    说到师长,徐陵改任尚书左仆射,位居右仆射王劢之上,从原来的独掌尚书省,改为有人分担权责,也不知道为何有此任命。

    侯胜北趁着拜访师长之际,提出此问。

    徐陵手指轻敲案几:“老夫本来只想位居下僚,只是陛下强要,无奈之下不得不奉诏。”(注4)

    侯胜北说老师你德高望重,何必谦虚,却换来几声冷笑。

    “汝以为老夫是那等权臣?”

    徐陵点拨着这个弟子:“尚书令为陛下旧职,常年出缺,左仆射便是宰辅,百官之长。众目睽睽之下不得有半点差池。”

    “就算你能力无差,资历不够也是枉然。宰相燮理阴阳,以威望和抚百官。伱想想看,周弘正奉陛下西还,旧籓长史,王劢太平相府长史,张种帝乡贤戚,他们哪个的资历不比老夫来得强?”

    侯胜北心说老师你太谦虚了,周弘正都七十七岁了,哪还有体力打理朝政。王劢出任陈霸先的相府长史,那算什么旧黄历。琅琊王氏之前站错队,有好日子过才怪。

    至于张种,不就是女儿嫁了皇子嘛,这也能作为推举的理由?

    想到几个人的年纪,王劢六十七岁,张种六十九岁,徐陵六十六岁,确实是最年轻的。

    非得到七老八十的年纪,资历威望才足以出任宰辅吗?

    徐陵察言观色,看到弟子一脸不服的表情,敲打他道:“你以为这个位置很好坐?若要不靠年龄资历声望,除非是皇室姻亲。”

    “要么你立下盖世武功,执掌雄兵,威震朝堂,当那董卓曹操,也行!”

    侯胜北回去的路上,愤愤不平。

    徐老师你说话太过分了,不就是觉得为啥要熬到那么老,怎么就把我比喻成董卓曹操那等人物呢。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二月乙酉,立皇子陈叔卿为建安王,授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

    陈顼从陈蒨的儿子手里拿回了最后一个大州的管辖权。

    三月壬子,以散骑常侍孙瑒为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

    原荆州刺史樊猛调回朝中,任左卫将军。

    原左卫将军钱道戢改授使持节、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郢州刺史。

    一件件事情按部就班的做着准备,就在侯胜北以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的时候。

    四月的某日,他突然被召入宫觐见。

    毛喜也在。

    侯胜北匆忙行礼,尚未起身,就听陈顼道:“北周有变,劳卿去长安走上一遭,看是否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