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9章 乌孙内乱 解忧公主归汉
    于是狂王泥靡就这么继位了。按照乌孙的老传统,新王可以娶老王的女人,只要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是出于种族延续的考虑,对于这个传统我们不好评论。泥靡就强行把解忧公主娶了,不久后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解忧公主生鸱靡时已经是超高龄产妇了。但是解忧公主跟泥靡关系很差,俩人性格严重不合,而且泥靡这个人性情比较暴躁,按照中原的说法,泥靡属于暴君---看他给自己封的名号就知道,狂王。

    半为自己,半为乌孙,加上解忧公主本来就颇有胆略,她对泥靡起了杀心。

    帝国驻乌孙大使任期到了,要换新大使过来,长安派了俩人魏和意、任昌送新大使赴任。解忧公主和这两个娘家人密谋,找机会做掉泥靡,然后扶她的儿子元贵靡继位。

    这件事情就四个人知道,魏和意、任昌、解忧公主,以及当年陪嫁过来的侍女冯嫽,冯嫽嫁给了乌孙的右大将,现在的名号是冯夫人。解忧公主没有向长安请示,这事儿也没法请示,只能先斩后奏,毕竟是在人家国家内部搞政变,而且时间也来不及。

    魏和意、任昌同意,条件当然就是事成后解忧公主要上书长安给他俩请功。魏、任两人从随从武士中找了一个高手做刺客,准备实施行动。

    解忧公主组织宴会,请泥靡吃饭,魏和意、任昌作为娘家人陪坐,酒正酣,刺客出手,直刺泥靡胸口,泥靡反应极快,迅速侧身,剑刺偏了,没伤到要害。

    现场乱作一团,泥靡强忍疼痛,骑马逃离现场。

    做坏事最怕做不干净,事儿大了。

    泥靡跑到他儿子细沈瘦那里,细沈瘦是泥靡跟一个匈奴太太生的,他是亲匈奴的。

    细沈瘦发兵包围解忧公主所在的赤谷城。赤谷城是乌孙的国都,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岸,距如今的中国西北边境线不远。

    赤谷城事变很快传到帝国西域都护郑吉耳朵里,郑吉一面向长安发信陈情,一面组织联合国军解救赤谷城。维护西北亚和平是郑吉的职责。

    郑吉的军队赶到了,细沈瘦不敢和郑吉开战,撤军,赤谷城之围得解。

    不过郑吉只做到了这一步,赤谷城之围解后,他就一直在附近驻扎,但什么也没干,连赤谷城都没进,其一,赤谷城事变的具体原委他并不知道,不敢贸然调解,而且他隐隐觉得解忧公主肯定参与这次事变了,太棘手;其二,长安已经知道了,势必会派人来,让长安来的人管就是了,也不用他插手。

    刘询收到郑吉的消息,汉使魏和意、任昌刺杀乌孙王泥靡,乌孙内乱,请长安速速派人调解。

    刘询召集高层开会,研究怎么处理,得出的结论是,一,慰问因事变受伤的乌孙王泥靡,无论如何,他都是乌孙王,这是标准外交举措;二,魏和意、任昌押回长安处斩,因为不论出发点何为,这两个人的行为都属于严重干涉他国内政,不杀没法对乌孙,对西域诸国交代;三,询问在乌孙的解忧公主,调查事变原委,为什么魏任二人要刺杀泥靡。

    执行任务的是三个人,张遵,张翁,季都。张遵负责前两项,张翁和季都负责第三项。

    张遵的任务很顺利,到赤谷城后趁魏和意、任昌不知情,迅速将两人逮捕,押回长安,并亲自去慰问狂王泥靡,送了不少药品和食品;张翁和季都调查解忧公主,解忧公主坦诚地将前后缘由讲了一遍,张翁听罢大怒,我还想魏和意、任昌哪来那么大胆子,原来是你挑拨的!

    解忧公主反驳,泥靡该杀!

    张翁一把抓住解忧公主的头发,泥靡该不该杀是你能说了算的吗!还真以为自己是公主!(张翁捽主头骂詈)

    解忧公主强压悲愤,上书长安,将前前后后所有的事给刘询讲了一遍。

    刘询很清醒,他也知道这仅仅是解忧公主的一面之词,但他选择相信。刘询是一个深情的人,他相信一个为国家牺牲了全部年华的女人不会说谎。

    于是张翁踌躇满志地回来后,等待他的是廷尉署的手铐,他被判了死刑。

    季都晚回来了几天,他去顺道慰问了一下狂王泥靡。这也是一个外交官该做的,无可厚非。季都向刘询汇报工作,提到了他回来时去看望狂王泥靡了。汇报完工作就有人把他带走了,很快廷尉署安给他一个罪名,叫“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明知狂王泥靡该杀,有机会却不动手。罪不至死,宫刑。

    季都说什么叫做我明知狂王泥靡该杀,那是解忧公主说的一面之词,我能信吗。

    没人听他的。

    谁让你不信。

    刘询继续开会研究乌孙的事情怎么收拾,又传来新消息,是个大大的坏消息,老王翁归靡的另一个儿子,元贵靡的异母兄弟乌就屠趁乱造反了,乌就屠有一半匈奴血统,他组织了一支军队,杀掉狂王泥靡,并在国内放言匈奴人要出兵乌孙支持他做乌孙王。

    匈奴扯进来,不得了了。刘询下令西北边境驻军进入最高战备,酒泉太守辛武贤领兵一万五千进驻敦煌,随时准备北上进攻。

    一直观望的西域大都护郑吉终于出手了,因为战事随时可能爆发。

    郑吉找到冯夫人,问她能不能跟乌就屠搭上线。冯夫人说她丈夫乌孙右大将跟乌就屠关系很好。郑吉说你让右大将告诉乌就屠,汉朝大军就在边境,枕戈待旦,他如果敢引匈奴兵入乌孙,必死无疑。

    右大将去跟乌就屠说了,乌就屠沉思了半天说,我可以放弃造反,但有个条件,汉朝要封我一个王。

    郑吉立即发信到长安,把冯夫人,右大将,乌就屠的事情详细报给了刘询。

    刘询回复郑吉,把冯夫人送到长安来。

    冯夫人到长安后,刘询详细询问了乌孙最近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而后召集高层开会研究,最后的统一意见是,如果不答应乌就屠的条件,乌孙必乱,一个内乱的乌孙绝对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冯夫人手持大汉帝国节杖,回到乌孙,宣布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乌孙王,另立乌就屠为小乌孙王,大王统十分之六人口,小王统十分之四。

    乌孙就这么分裂了。

    英国人1947年曾在南亚次大陆干过类似的事情,不过英国人是被逼无奈。汉帝国当年也是被逼无奈。

    解忧公主继续在乌孙生活,后来解忧公主的两个儿子,大乌孙王元贵靡,幼子鸱靡先后病死,解忧公主也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于是上书长安,我想念故土,死了想埋在中原。

    刘询想都没想,批复同意,并下令有关部门,以真正大汉公主的礼仪,迎接解忧公主回家。然后特批一套大宅,东西,仆人无数,送给解忧公主。这一年是刘询第2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本年投降。

    解忧公主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回来了,她需要有人为她养老送终。

    花开花谢,花谢花开,红颜弹指老,不知觉光阴已过五十载。武皇帝的时代远去了,昭皇帝的时代远去,霍光的时代远去了,如今的皇帝刘询也已渐觉日薄西山。当年走的时候,刘解忧正值双十年华,西渭桥畔杨柳依依,刘解忧收起眼泪,穿上大汉公主的华服,为了她的国家西嫁万里之遥。而今她回娘家了,长安依旧,渭桥依旧,只是刘解忧已经白发苍苍,她的亲人只有一些晚辈,她都没见过;当年青梅竹马的情郎,大概已经老死多年。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解忧公主在长安安静地过着她的余年,长安城经常有人来看她,想知道这位一代奇女子有何不同之处,解忧公主只是微笑地迎来送往。

    两年后,解忧公主寿终正寝,终年七十岁左右。

    在屈原的故乡,南郡秭归县,一个女婴呱呱落地,老来得女的父亲喜出望外,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