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章 凌倾寒惹麻烦了!
    虽然有寒王和公主还有一些朝臣们力保太子妃,然而太子妃坚持,平亲王也乐在其中,自然就定了让太子妃去守灵之事。

    除此之外,这件事仿佛给了平亲王“点拨”一般,让平亲王在朝堂之中提出,应当让凌倾寒随同去守灵三年。

    平亲王的理由很充分:一则,凌倾寒和太子殿下关系匪浅。太子殿下在京中的时候,最惦记的便是身在边关的凌倾寒。所以兄弟之谊而言的话,凌倾寒本就该为兄长守灵。

    二则,便是君臣之义。

    太子为君,而且还是一个明君。凌倾寒为臣,而且还是一个忠臣。

    用平亲王的话来说,凌倾寒既然愿意为了朝中驻守边关苦寒之地,自然就能为了太子守住灵前一片安宁。

    三责,更是为了功臣之名。

    这偌大的一个朝中,除了平亲王之外,就只有凌倾寒手中的兵权最多,最是勇猛胜仗了。

    所以平亲王说,太子的灵前若非有凌倾寒守着,那么谁都不能放心。

    这三条说下来,条条似乎都说中了“要害之处”!

    每一条都是凌倾寒不能反抗的理由,若要反抗,似乎就是不忠不义之人了。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平亲王这么做,只是因为害怕凌倾寒。

    更准确的说,他害怕的是凌倾寒手中的兵权。所以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卸掉凌倾寒手中权力,若是有可能的话,他更希望的是将凌倾寒手中的那十万大军据为己有。

    朝堂之中自然有人帮凌倾寒说话,也有人看穿平亲王的心思。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无动于衷。

    他们其中有一部分的朝臣本就是平亲王的拥趸,恨不得巴结着平亲王,自然平亲王说什么,他们就顺从什么。

    还有一些人,是在观望着的。其实他们或许也并不支持平亲王的想法,然而看到如今皇上的膝下凋零,平亲王和世子说鼎盛这些年又对朝政上的事情比较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为着整个朝中的未来考虑,他们即便是不喜欢平亲王,也知道对于储君而言,其实平亲王才是现在最好的不二选择。

    若是换做旁人,只怕早就妥协了。

    然而凌倾寒是什么人?

    这一日陪同永乐去给太子上香归来的时候,祝星河就听闻,凌倾寒做了一件事:他出了朝堂,走到宫中外门的时候,便当着平亲王的面儿,斩杀了一个平亲王手里的副将。

    起因是因为那副将在朝堂之上顺着平亲王的话逼迫凌倾寒,要凌倾寒将掌管御林军的权力交出来。

    那副将本不该出现在朝堂之上,却借着平亲王的势,对凌倾寒一个堂堂王爷殿下施加压力。

    虽说凌倾寒顶住了朝堂上的压力,只要皇上不松口,他是绝不会将兵权交给任何一个人的。

    但是这件事对凌倾寒来说,也已经是超越了他能忍受的事情。

    所以他们一同出了宫门的时候,凌倾寒二话不说,便当着诸多大臣的面儿直接亲手将那副将的头颅给斩了下来!

    听闻她如此做法之后,还将许多文官都吓得走不稳了,是被家里头的家丁小厮给抬回去的!

    但自然了,凌倾寒做这件事情的后果,也很严重。

    听闻平亲王当即就要拔剑问凌倾寒“讨一个公道”,还是被周围的大臣们拦下来的。

    接下来,平亲王带头上书觐见皇上,要求皇上彻查此事,给那副将一个公道,惩罚凌倾寒。

    他这么一说,自然就有人跟着他一起上书。

    甚至不乏已经有平亲王一脉的人提出,要罢了凌倾寒“寒王”的封号,并且将凌倾寒手中的兵权收回。

    还有甚者,上书说凌倾寒嗜血好杀,怕是得了疯魔之症。不仅要皇上罢了他“寒王”的封号,还请求皇上将他软禁在京中,等太医们将他“医治”好了之后,再行放出。

    事情一出,永乐公主便是迫不及待地要去寒王府了。

    但她并没有带祝星河,反而只是带了长夏。

    祝星河心里清楚,如今长夏才是她的大宫女。所以虽然多少是有些担心凌倾寒,却到底还是顾着自己花园里的事情,没有凑这个热闹。

    然而不过短短三日的功夫里头,在京都这件事,就已经开始闹得不像话了起来。

    起初,只是朝臣们围着皇上的平亲王闹一闹,说是凌倾寒在宫门口杀人这般行径,实在是太过分了。

    而后,就有言官进谏,说希望皇上能严惩凌倾寒。他们很多人的想法出奇地统一:将凌倾寒软禁府中,等太医将他治好之后,再行放出。

    自然了,他们也收敛了一些,没有提兵权的事情。

    可谁的心里头不知道呢?只要凌倾寒一被软禁,就 由不得自己了。到时候自然太医说什么时候能将他放出来,才是个准话。没准是三五年,也或许是一辈子。

    兵权总要有人接手,放眼望去这偌大的朝中,可不只剩下平亲王有资格又有本事来接手凌倾寒手中的十万大军了吗?!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整个京中的百姓们都开始议论起这件事情来。

    就祝星河听闻的,百姓们的态度也仿佛出奇地一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凌倾寒是皇室中人,就该以身作则,将杀人事件负责到底。

    而且在坊间,人人口耳相传之中,几乎将凌倾寒描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嗜血魔鬼的样子。

    祝星河听说,如今这民间若是有谁家的小朋友不听话,大人们都是要那凌倾寒来吓唬的。

    在百姓们的眼中,可以全然不顾凌倾寒在边关的那些功绩,而只说凌倾寒是个魔鬼。

    到了第四日的时候,凌倾寒干脆就不上朝了。

    听闻有百姓们和那副将的家人,已经等在了寒王府的门外“抗议”。

    府衙官兵们都不敢去驱赶,甚至和寒王府前来驱赶的小厮侍卫们起了冲突。

    若说这一切的做法都和平亲王府没有关系,祝星河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的。

    而凌倾寒不再露面,皇上也对这件事总是避重就轻,便可知他们二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