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1章 众人备考
    她也想参加高考,原因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是她的小姑子温霈已经报名,她怕自己是家里唯一一个没读过大学的,往后在家教训孩子都没底气。

    为了不拉低家里将来的平均学历,她付出了不少心力,趁着一个月的时间加紧复习。

    考什么大学倒是次要,她没有太大的雄心,能分配一个稳定离家近的工作就行。

    当然,工资最好高一些,能够支持她随心所欲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这些年因为工作需要,她没有彻底脱离学习的环境,再捧起书本时也不觉得生疏。

    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

    当年她能被粮站选中就是因为她的算术又快又准,得以改变命运,让她不由得对这一学科产生了许多好感。

    在无所事事的午休时,通常会捧着算数方面的书看,何瑞雪把自学丛书给家里人各准备了一套,她同样没有落下。

    其中《代数》四册,《平面几何》两册、《立体几何》一册、《平面解析几何》以及《三角》,她都是看过并且反复做过习题演练,正确率能达到七成。

    所以在备考期间,她只需要对物理和化学加起来八册书下苦功,再着重培养下语文和政治方面的基础,考中的概率很大。

    书桌前,何晓洁崩溃地扶着额头,不停抱怨,“小姑,这些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我都分不清,更别说融到水里是酸还是碱性了,难不成我还要用嘴去尝啊?”

    ”还有电解和电离,为啥非得要电它呢,电流的正负极我记得阴极和阳极又是什么,你让我爸这个老电工过来,恐怕连她都搞不懂。”

    何瑞雪眼睛都没离开书本,淡定回应,“你去把化学第一册复习一下,实在不行就死记硬背,这点时间也不求你能弄懂。”

    将高中两三年的知识融合进几本书里,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学会的。

    虽然几人都上过高中,但当时校内已经闹起来,老师上课基本上都是糊弄过去的。

    就算认真学过,几年下来也忘记得差不多了,只隐约记得一些概念性的内容。

    其实何瑞雪觉得以她的情况更适合去艺术类型的学院深造。

    可惜艺术生的高考明年才召开,分属在文科之下,考素材色彩和创作。

    何晓洁在画画方面没有任何基础,加上艺术生不考数学,等于磨灭她的一大优势,倒不如先考个正经大学,等在大学期间再借用图书馆系统性地学习摄影相关知识。

    何晓洁对这些统统不懂,甚至对文理分科都没有清晰的认知,表示都听小姑的。

    当了这么多年的小跟班,指哪打哪已经刻在她本能中,如今是要她学啥就学啥。

    万一考不上也只能怪她脑子不行,来年再战就是。

    反正家里的压力不大,夫家和娘家都很支持她。

    相比而言,何晓爱比她的目标要明确得多,打算攻读文学系。

    虽然高中成绩属于中流,但她的语文学科是拔尖的。

    又经常和谭家的两个女儿玩,没少去向谭薇请教,算作她的半个弟子,被她带着在当地小报上投了十几次稿。

    中稿的概率有十之一二,虽然低,但到底是能上报纸,说明她在文学上有些天赋,更应该在这方面深造。

    头几年高考的语文考卷题目少得惊人,有些地区就两道题,一道类似于改错和名词解释,考基础文字的认知;

    另一道就是作文,往往和政治挂钩,抒发各自的看法,文人们以笔为刀,探讨反动、批判、知识分子等社会现状。

    题目越少,想要写得出彩就越难。

    何瑞雪没有给她押题免得她走入误区毕竟世界不同,题目肯定有变化。

    只是提醒她多去请教谭薇。

    对方早在三年前就加入了省报的编辑社,去年当上了某个版块的主编,算是打入了文化人的内部,对他们的喜好和倾向有所了解。

    不说刻意去投其所好,只求不要踏入雷区。

    大院里也有不少报名的年轻人,能决定今年去考,说明都对自身的水平有充分的信心。

    谭娟和谭妙被谭薇培养得很优秀,姐妹俩一个活泼一个文静,学习成绩从不让人操心。

    刘慧心更是从小优秀到大,原本她都找了个在药店当助手的工作,如今辞职回家安心备考。

    老刘和马天冬这些天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闺女的学习。

    红袖章几乎消失后,集市上各种小摊贩正在增加,肉菜不像从前要用肉票算计着买。

    如今老刘一下班就要往集市上溜达,想方设法给闺女买鸡鸭补身子。

    何晓团显然是没打算凑这个热闹,吕兰也是。

    他们的孩子都不小了,家里不能没人照顾。

    再说,当年他们在学习上都不咋地,知识全还给老师,懒得捡回来重新学,继续在厂里上班也挺好。

    要说家里最不让人操心的孩子,还得是何晓华。

    或许是懒父母出勤快孩子,他在学习方面一直没让人操心,老师们交口称赞学习标兵,得到的奖状客厅墙面都贴不下。

    除了应对学校里的课业,他还有余力钻研何瑞雪给他的各种科学杂志和报纸。

    几套自修丛书他全通读掌握,所学的知识都隐隐涉及到大学范畴。

    才十几岁,就能和过来拜访的徐明宇聊得有来有回。

    虽说人家作为长辈,肯定不会刻意为难,考教的知识全在他的学习范围之内,但事后不止一次夸他有天分。

    连一些超纲的问题都能回答上一二,给他讲解一遍就能很快弄懂,还能举一反三,活用公式,几道比较难的数学大题都不在话下。

    每次见何晓华在草稿纸上演练出密密麻麻的公式,何瑞雪都会在心里嘀咕。

    难不成他们老何家祖坟冒青烟,即将要出个清北的苗子不成。

    何晓峰、何晓云兄妹俩没打算今年考试。

    他们当年仓促转学,适应阶段没有跟上,加上报纸上频频传来海边战役爆发的消息,他们担忧父母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落后的进度想要补回来,区区一个月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兄妹俩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父母的影响都很有追求,决心要考就考重点大学,对于普通的大学并不怎么看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