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近大婚,从整个太平庄到源州府,整整热闹了十余天。直到月底,乡村才恢复了平静。
如此隆重又排场的婚礼,当真是羡煞了州府不少年轻女孩。少年时让人低看的周近,为乡民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为人正直,勤耕苦读。
而小宁嫁到周府,同样羡煞了州府的男人们。这位夫人不仅年轻貌美,而且娘家如此尊荣,单是送到周府的嫁妆就扛了几骡车。
宁家在百姓中口碑极好,因为巡府大人是清官。但这位清官又不同于传统的清官,不是那种啃着糙米腌菜,和百姓一起过苦日子的青天大老爷。
宁卫为官二十多年,在源州地界置办了不少产业。小宁陪嫁的田产就有大几千亩,另外还有黄金八百两,白银三万两,各种瓷器,珠宝,绸缎更是多不胜数。
若问宁家的产业有多大?洋务衙门可能略知一二。宁家原本是宫中烧珐琅的学徒,因为手艺不佳,被分派到了当今皇帝潜邸听差。
后来洋务整顿,正好需要有人接替搪瓷场,于是宁卫被派到泯南经营搪瓷造办,之后发迹成了封疆大吏。如今大肃的搪瓷业,宁家占了大半的买卖。
搪瓷一经问世,不光洋务的海员们喜欢,普通的市井百姓同样喜欢。
要知道老旧的木桶木盆,尤其沉重。特别是常年盛水的那种,可以说端一盆水,半盆的重量都在盆上。
而搪瓷这东西轻便耐使,用着极其称手。搪瓷碗用来吃饭喝水,还结实耐摔,比一碰就碎的瓷碗瓷盘经用得多。穷苦百姓个个喜欢。
如今,搪瓷也和岩油灯一样,不光卖遍了半个大肃,就连大戎,句丽,南安,东瀛,海外诸多岛国都大批购买。这样的生意,不赚钱是不可能的。
总之,宁远就是那种有生意头脑,自己吃肉,还带着百姓喝汤的巡府。这也让清流士大夫们无比憎恶,要不是有皇帝维护,他早被弹劾下台了。
所以对周近这位女婿,宁家那是喜欢得不得了。正牌子进士,又深得皇帝信任,外放到南方推行新政,以后翁婿一家,清流想弹劾就得掂量掂量了。
直到八月底,秋风怡人。
太平庄的农田进入了秋季轮作。
周近正带着岳父大人,还有道府县一众官客游赏着农庄上的美景。
巡府宁卫,知府江沱,知县丁真,还有泯南布政使,按察使,都随着周近的脚步踏遍了农庄的每一寸土地。这正是皇帝准备试行新政的范本。
周近在中进士之前,以士绅的身份治理太平庄这一方土地,政绩卓著。无论是农田收获,还是城中经营的买卖,每年上缴的钱粮都是州府最充实的。
而太平庄上的百姓们,却并没有被盘剥的迹象。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高,生活温饱;周府自己也没有苦成吃糠咽菜的青天老爷,依旧过得殷实。
“宁大人这位贤婿,当真是国之栋梁啊。”
同行的大人们,看着太平庄的富足,无不称赞连连。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被重用的官员大多是愿意推行新政的,尤其在泯南,可谓是新政官员聚集地。
宁卫也笑道:“姑爷可是皇上都称赞的人物,敝府也就不再谦逊了。贤婿还是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治理条程是什么样的,州府上下也好一起试行。”
“是……”
周近便结合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开始细致介绍太平庄是怎样生产和分配的。
因为周近早年务过农,自然和那种没种过地,只在脑子里想当然的清流不一样。他首先提出的就是劳动成本和生产获得的比重。
以普通农民的劳动力,一个壮年男子在一季农作中,最多只能照管半垧地(大肃标准度量一垧地为十五亩,一亩为三十三步长宽,一步为三尺)。所谓的“半垧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所以周近在后面又补了一句:“我和致富有血仇。”
以水稻亩产三百斤为限,一名成年男子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最多两千斤出头,折合白银十两。
如果这名男子要缴税,即以田地为标准,需上缴白银七钱五分。加上火耗一成,羡耗一成,捐项一成,共计九钱七分五厘,将近一两。
男子要卖出二百斤粮食,才能交上税。听起来不多,这是因为没有把杂税和差役算进去。
很多时候,衙门因为要补路修桥,巡人听差,经常把农忙的人揪出去服役,耽误了农时。或者因为摊派保甲,征款征粮,捐纳多了好几倍。
因为耽误了农时,这个农民的收成可能减半,只剩一千多斤,这还是乐观估计。再加上要多交好几两银子的税款,最后能剩下几百斤粮食过冬就不错了。
而一个成人要吃饱饭,一年需要的粮食最少五百斤。男子要是还有妻儿老小,就得借债讨生活,一来二去。这名自耕农可能因为破产变卖土地,沦为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