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西汉和东汉的清谈主要是谈论儒学,而魏晋时期,因为佛学东渐。
当时,华夏的学说主要是儒家,而儒家并不注重解释生死、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来源这些问题,所以导致佛学传过来的时候,大家都被打懵逼了。
因此,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根基的清谈家。
后来的历朝历代,也都有清谈等活动。
朱元璋带朱梓去了一家酒楼,这酒楼今天被官至右正言的周衡给包下来,用来宴请京城里的博学之辈。
大家在一起说些什么,自然就是要谈天论地,指摘政事,所以周衡干脆把这个宴会叫作清谈会。
而等朱元璋带朱梓进这个酒楼的时候,这所有儒生里的唯一主角,是一个日后一定会名满天下的人——方孝儒。
方孝儒此人生得相貌堂堂,而且非常有才华,因此会在未来的三年后,被朱元璋所看上,并推荐给了朱标。
可惜,朱元璋不知道方孝儒是一个只知经义的理想主义者。
后来,正是方孝儒怂恿朱允炆削藩,还用一套什么狗屁理论,证明朱棣绝对打不过朱允炆。
因为军队不是……道义的对手。
而朱允炆相信了。
朱元璋进了酒楼以后,点了一桌菜,开始专注地吃他的猪蹄子,那啃得是毫无形象。
“说真的,他们说的咱也听不太懂。”
“咱进来就是吃猪蹄的,小子,你要是懂,你也去说说。”
朱元璋一边啃着猪蹄,一边说:“这里面的人啊,都是大明的才子啊。”
“我和你说,你跟这些人弄好了关系,以后好处就有很多。”
“因为这些人日后都可能会当官。”
“他们也是我们大明的未来啊。”
朱梓汗颜了一下,从盘子里拿出来一块猪蹄,一口咬了上去。“我现在也想啃猪蹄,老爷子。”
此刻,这清谈会里,方孝儒的声音最大。
因为他最会引经据典,所以搞得大家都很佩服他。
魏晋的清谈,最喜欢问一些哲学类的问题,而明初的清谈则比较注重于政事还有人伦。
一个士子问方孝儒:“方兄,你说这父子之间该如何相处?”
方孝儒大手一挥,顿时就引经据典、口灿莲花。“父子的出处是周易,先有夫妇,后有父子。”
“所以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人伦关系的根基。”
“朱子语类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
“故父为子纲。”
“父亲说的话,儿子必须都要遵守,父亲做下错事,儿子不能去指责。”
“父亲与儿子和谐共处,社会就会美好。”
方孝儒引经据典了一番,引得在场的所有儒生都赞叹连连。
其中就是在场辈分最大的东宫太子少傅宋濂,以及周衡都觉得方孝儒深明大义。
朱元璋在旁边听了看了一眼朱梓,对朱梓说:“看看人家大儒说的话多好。”
“咱现在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
”对了,他就是方孝儒吧。刘三吾跟我说过,说此人重经意,轻礼仪,是一个怪才。“
“不错。”
朱梓头都大了。
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学说是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是一套再次加强皇权的学说。
程朱理学把儒学的根基,也就是父子、夫妻、母子等关系再次异化了一遍,变得更为专制,不过程朱理学的优点还是有的。
就是儒学吸收了玄学和佛学的生死观念,世界本体观念,产生一套用儒学的方法去解释世界的观点。
大体就是世界万物都隐藏了理,理就是天道,理让世间万物得以存在和出现。
而人需要去格物,来学到这个隐藏在各个事物的理,以此来达到圣人的境界。
很明显,这套学说有严重地参考佛学。
人家佛学想成佛,你这理学是想成圣人。
宋濂大儒又对方孝儒问道:“你认为,一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她还能再嫁人吗?”
方孝儒眼神亮起来,竟然是宋濂大儒的提问。
方孝儒全身都在颤抖,是他的表演时刻了,只要他能在宋濂和周衡面前,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他一定也能做官的!
周围一群人都在说,肯定不能再嫁嘛。
三从四德啊。
他们从班固的女德,再到程朱的言论都说了一遍。
而方孝儒则是闭目养神,一派风淡云轻之貌,其实他是在想怎么语出惊人,怎么显得和大家不一样。
方孝儒突然开口。“那女人不仅不能再嫁,而且还要!自杀来显示出名节!”
整个酒楼内的人,全场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