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实习伴随天使梦2
    实习伴随天使梦2

    雨露姑娘接触的第二个[典型案例]肖某,男,三岁。

    患者曾因发热2天入院诊治。自入院后体温逐渐自38.3℃上升到40.8℃,发热无汗,查白血球8000nim3、中性37%,淋巴60%,大单核1%、嗜酸2%、x线等查之诊为“肺炎”。入院5天来经用青、链霉素、四环素加氢考点滴、中药清热解毒剂,大便干燥3天未排,舌苔薄白腻、指纹稍紫,两肺布满干啰音及哮鸣音。

    患者家长非常着急:“黄医生这孩子的高烧不但不退反而上升了呢?赶快想其他的办法吧,高烧再不能控制孩子就会扯筋的——”有人在说:“处在医院里边,怎么会这样?”黄医生也干着急。

    雨露姑娘来到孩子床前,观察病人形五、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黄老师指点道:人体外部和三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相配,五官亦与五脏相关。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三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所谓望诊: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赤白黑黄随宜。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五脏五窍相对应,生吉克凶合时机。肝目心舌肺开鼻,肾耳脾口呵相推。颜色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雨露姑娘一边听黄老师指导一边进行“听”和“嗅”两方面的闻诊。

    黄老师闻诊俗话说: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言语粗细强弱视,举止动静阴阳别。脚步传音体传气,盛衰死生细琢磨。

    闻诊是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暖气等声响和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正气的的盈亏和邪气性质,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闻诊包括“听”和“嗅”两方面。最后雨露姑娘为孩子把脉,黄老师讲道:把脉也叫切诊——左寸为心关属肝,右寸为肺关属脾。两尺还归肾命门,上中下焦前后随。沉里浮表分阴阳,迟寒数热要细思。细虚大实应有别,短弱长盛八纲知。

    脉诊也叫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医生以自己的手指,触摸病人的头面、皮肤、四肢、胸腹、腰背等处的温度、润涩、积聚、痞块、肿胀和疼痛反应等情况,称为触诊。

    黄老师强调问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问经产带,天花麻疹儿科见。生辰八字阴阳宅,时空往来虔占验。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问诊主要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询问内容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以获得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为确诊和治疗做准备。于是雨露姑娘又向家属询问了孩子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等。黄老师说把以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考虑用药处方。雨露姑娘分析道:

    这孩子肺炎是因外邪犯于肺,肺气郁阻生热,薰蒸津液成痰,痰热闭阻,壅塞气道,不能宣通,升降失常,往往出现发热较高,喉中痰鸣,咳逆喘急泛吐,胸闷胀满,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等症。这种外感非时之气,拥有大量胶固之痰,以致热毒壅盛、痰闭肺窍的病证,绝非麻杏石甘汤所能奏效。因其肺胃同病,必须苦辛开降,豁痰宣闭,上病中取。故常给以苦降辛开汤用以治疗小儿肺炎,每获良效。因为辛先入肺,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凡肺气郁阻,气化不利,应用辛药则可通其闭,畅其气,开其毛窍,祛邪外出。所谓“辛能疏通,宜导而行之”正合“辛通其闭”之旨。苦先入心,心主血,统管一身之火,火性炎上,故凡邪火有余之证,应用苦药则可降邪火,平其火盛,泄邪于内,正所谓“苦降其逆”。邪火无以逗留,阴阳自然调燮,而气化功能畅通,病当痊愈。这是我的分析,还请老师指点。黄老师想了想,点头赞同。根据孩子的情况我提议:“能不能用《苦降辛开汤》——黄连1克(或用马尾连3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莱菔子3克”她接着道:

    苦降辛开汤[功能]苦辛开降,豁痰宣闭。

    [主治]小儿肺炎,症见高热,喉中痰鸣,咳逆喘急,胸满腹胀,痰壅泛吐,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三次分服。

    [方解]本方以芩连之苦降,治疗肺胃郁热,解除内闭之邪;姜夏之辛开,祛除胸中痞满,宣通内郁痰浊;枳壳、郁金、莱菔子逐痰水,破结实,直导胸中之滞,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每收开中焦疾实,通宣肺气之闭的功效。

    [加减]当小儿肺炎出现痰壅泛吐,胸满腹胀,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属于痰热内羁的指征,方可应用本方。如果喘咳痰鸣,面色青紫、泛吐痰沫、脉象沉细,则属寒痰上泛,法专温振胃阳、化痰除饮,就非本方适应证了。临床运用时,还要注意不宜过量,因为大苦沉寒能使脾胃受伤;辛温大热,有导致口燥咽干之弊。所以临证指南医案》谆谆告诫我们:“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其主要关键在一“微”字。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根据临床不同证情,分别酌加杏仁、山栀、淡豆豉、炙杷叶、南沙参、地骨皮、桑白皮、黛蛤散、生姜等药,灵活配伍,辨证论治,往往可获更佳疗效。

    [按语]肺炎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其发病机理多因肺气郁闭,化热生痰,痰随气逆,所以喘咳多痰。因此,治疗小儿肺炎,解除热、痰、喘是临证诊治的关键,常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变证丛生。

    “丫头你真不愧是韩爷爷的孙女——不简单啊!”黄老师说。

    “好,应该可以,在原配方进行加减——”黄老师随改处方为:黄连1克、黄芩5克、干姜o.5克、半夏1克、枳壳3克、杏仁6克、生石膏20克、大黄1.5克,服2剂后汗出、便通、体温下降到37.8℃。随后以此方为主加减出入,因其体质较差,复加用5%G.S300毫升、VitCl00毫克静点。又服3剂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诸症消失。出院后,未再发。

    黄老师点评:小儿肺炎的病机有:风邪犯肺痰热闭肺,正虚邪恋,累及脾胃,内窜心肝,阳气虚衰等。此例外受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气动痰升,故发热咳逆、痰喘不平。证属痰热内羁,肺胃同病,治当宣降兼施,故用苦隆辛开汤加味,以宣肺涤痰,苦辛通降。本方是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自拟而成。黄连、黄芩苦寒沉隆,清热降逆;干姜、半夏味辛开胸,化痰除满;枳壳、郁金苦寒沉隆,清热隆逆;干姜、半夏味辛开胸,化痰除满;枳壳、郁金苦辛行气解郁宽中;莱菔子降气消胀,导滞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之功。临床上长期应用不下千例,疗效确切。应用本方,药用量不宜过大。如高热不降加生石膏25克(先下);心烦懊脓加山栀1.5克,淡豆豉10;惊促不宁加钩藤10克,天竺黄6克;呃逆甚者加藿香10克,灶心土15克(代水);大便不通加制大黄10克,瓜蒌仁10克;咳嗽不畅加杏仁10克,紫菀5克,牛蒡子10克,炙杷叶10克;颧赤痰多加黛蛤散10克(包),海浮石10克,大贝母5克;气喘甚者加葶苈子3克,苏子10克。黄医生总结:中医的处方是因人而异、辩症施治的处方,不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处方,要根据你的临床症状,化验结果、中医的四诊才能处方。

    雨露姑娘切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