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章 魏博,又是魏博(七)
    新事物,总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作为火器初体验,莘县的这场战斗,技术水平全谈不上,就是炸雷子猛丢。

    好嘛,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四起,雷声阵阵。

    人就还好,马爷们到底是胆怂的畜牲,被一声声闷雷惊得四蹄乱蹬,时不常地就有惊马乱窜。

    尽管唐军已对战马做过针对性训练,但是依然难过。

    第一,弹药有限,做不到让所有部队都经历过炸雷子的洗礼。

    第二,训练场上与战场也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梁军的震天雷不要钱般满天飞舞,真是雷声阵阵,连绵不绝,让旷野里列阵的幽燕汉子们吃够了苦头。反倒是梁军因躲在营内日子好过许多,哪怕畜牲受惊,也不至于闹得天下大乱。

    比如李绍威是才跟着李枢密入塞,居然就没见过这邪物的威力。

    弄不清李老三安的什么心,总之他事前是没有特别照顾。

    骤闻雷声起,才在澶州露了一小脸的舅子军直接就被惊得四散。

    李绍威将军都被吓得一跌,直接跪地,祈祷上天收了雷霆之怒。瑟瑟发抖好半天,待见边上各军虽然也都在勉力安抚畜生,却并不慌乱。又眯眼瞧了半天,老牧民才明白好像不是上天震怒。

    待他艰难地重新整顿军伍,粗粗这么一点算……

    好乖乖,尚未接敌,倒被自家惊马弄死了弟兄不少。

    “二郎,不仗义嘛。”

    老屠子与萨仁那两家做了一家,此事李绍威早已听说,也绝不意外。

    这老屠子垂涎妹妹的美色多少年了。

    想当初在山北……

    嘿,三十多的老女人还能拿下这老黑……

    李绍威将军非常得意?不,说实话他是挺意外的。

    其实,有时候李绍威都在想,当初若就是跟这老黑结亲是否会更好一些。

    就事论事,不是对先辽王不敬。

    前任妹婿有本事不假,对他奚人也算照顾,但是,对他们拘束也很多。总之,面对前任妹婿,扫剌将军总觉着有一只大手攥着自己,让他不得舒展。这老黑虽也有算计,但是在咱们二太子看来,比那位主还是差了好几个段位。

    也不知是不是一种错觉。

    前任妹婿死了,如今这唐公李老三也不是好人呐。

    奶奶地,今天把他们放在大阵边缘,李绍威本来也没有多想,此时却越琢磨越不是味儿。他认真回想,李老三似乎只在阵前派个传骑说了一声要管好马匹,也没多说。李绍威将军都没弄明白情况,就险些被自己的坐骑弄死。

    他留意到耶律滑哥的义从军似也受惊不小,正在那边忙碌边骂娘呢。

    李老三是诚心吧!

    丧尽天良啊。

    对自己人这样搞?

    二舅子窝着一肚子火,但是他没胆去找李老三陈情。

    老李家都不是好东西。

    他只敢来找新晋的妹夫理论。

    从博州赶来助阵的郑大帅也被这漫天惊雷震得昏天黑地,脑瓜子嗡嗡乱响,心烦意乱。两只眼紧盯着天上哄哄飞窜的黑点,郑大帅是随时准备走避,生怕一个不慎就被天降横祸带走。

    太他娘地危险了!

    真是妖道弄出来的妖物。

    老屠子一边小心观察,一边敷衍道:“爷爷与你什么关系,聒噪个锤子。”其实老屠子一直也有个疑问,当初大李子决心入塞,是否那会儿就已有了这玩意?否则怎么保证能砸开渝关呢?

    可是他又想不明白。

    若早有了此等利器,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见用?

    若早有此物,怎么就一点风声也无?

    不明白。

    李老三这潭水,感觉比李老大还深呢?

    老黑如此敷衍,李绍威就不爱听了。

    怎么着?提上裤子不认人了还行?

    作为二舅哥,扫剌岂能容忍,比起两根指头。“此话怎讲?我两个妹子……

    “且住且住。”郑守义此刻哪顾得上跟他鬼扯,瞥了这便宜二舅哥一眼,道,“打仗呢。”指指对面,顾左右而言他地恼道,“梁贼怎也有这许多霹雳炮。你奶奶地。”使劲拿手掌压一压耳朵,真是难受。

    原以为妖器一出诸神退避,又是一场义昌那样的大胜,结果完全失算了。

    得亏对面的石炮几乎全无准头,梁军躲在营里也不露头。

    也幸亏列阵够远。

    否则,被对方惊散了大阵而后突骑一冲,今天怕不得吃个大亏。

    对这邪物,郑大帅越来越无好感。

    打熬筋骨苦练几十年,一颗炸雷子就给爷爷送走了?

    真是岂有此理。

    尤其这玩意在头顶乱飞更是糟心,弄个不好,躲都没处躲。

    时刻提心吊胆啊。

    老武夫虽然不知时代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但是将被轮子碾过的窘迫感郑守义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郑礼。”顾不上跟名不正的二舅哥废话,老屠子冲着长子大喊,“去,看看中军什么意思,爷爷不能在此等着遭灾。”军阵尽量远离,可也不是远得太过。这漫天妖物飞窜,郑大帅实在不能放心。

    前所未有的恐惧。

    小屠子亲自跑去中军问计,过片刻回来,报说:“唐公说,丢完这些震天雷就撤。”

    郑守义黑着脸问:“还要多久丢完?”

    小屠子搔搔头,胡诌道:“快了。”

    老屠子知道问他也是白搭,干脆拉着二舅哥悄悄往后站了两步,感觉能安心一点。却不敢走远,怕乱了军心。

    其实他眼角的余光是一点都不敢大意。

    “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就不怕了。”郑守义感觉这样太过敷衍,补充道,“你也是部落大人,有些话不必说明,你我心里有数即可。有事直说,一家人了,只要爷爷力所能及,必不推辞。”

    年近半百老屠子什么不懂?他早就想得明白,便宜大舅哥素支是本届奚王、饶乐州都督,便宜二舅哥扫剌是铁骑军使,多好的强援嘛。

    李绍威看这厮“一家人”的话都说出来了,这老屠子确实是没脸没皮。可是,草原汉子就喜欢这样爽利,听着亲切。

    趁着天上轰隆隆,二太子凑近了老屠子道:“我能有甚事,无非日后有难,二郎不可坐视不理呀。”

    最近,心怀鬼胎的十三郎总在郑二耳边戳和,挑得老屠子心火有点燃烧。尽管他没打算掀李老三的桌子,但是这不说好了将来自己要轮一次庄么。

    乱世的武夫不是小白,深知空口白牙的承诺不如手中刀子实在。只有手里有实力,别人承诺的才不敢赖账。李老三固然有他的优势,但我郑某人也不是任人揉捏的面团。

    郑守义遂揽着便宜二舅哥肩膀,信誓旦旦地说:“兄弟,心放肚子里,你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云中踏实住着,改日你我合兵一处,走一走草原。

    嗯?”说着递去一个眼神。

    你懂的。

    李绍威发现自己就喜欢老屠子跟他说“一家人”这三个字。

    如今奚人分为两部,大哥素支留在山北,人称东奚。他和妹妹萨仁那这票人马在云中,因在西边,人称西奚,又因住在阴山之侧,亦称阴山奚。

    对喽,舅子部的大号,就叫西奚或者阴山奚。

    相比来说,他们西奚的人口着实有些单薄。老屠子很懂草原,这是承诺帮他扩充部众,二太子怎能不喜。心中祈祷,大神保佑妹妹给这老黑也能生下一男半女,这两家的关系就更稳当了。

    最好是个儿子。

    嘶……

    嗯……

    妹妹还年轻,应该问题不大吧?

    至于幽州城里的那个辽王,让他玩蛋去吧。

    又打大概小半个时辰,李老三的弹药丢光,一把火将石炮烧了,下令撤退。临走安排老屠子,若梁军来追就给他一下。

    奈何刘鄩根本不来,搞得老黑白等。

    一时间,谁也不能速胜,都只好耐着性子等待战机。

    幽燕汉子围着莘县寻找漏洞。

    河南弟兄针锋相对仔细应付。

    双方你来我往,从年中杀到年尾。唐公固然无力攻破刘鄩大营,刘军主力亦被困在方圆数十里间,不能四出为祸。

    就是半年下来所费甚巨。

    对于李枢密来说,唯一庆幸的是战线暂时维持在边角之地,暂未波及他处。可是钱粮压力巨大,李枢密甚至不待战事结束,见缝插针就开始组织魏、博、贝州百姓抢种宿麦、豆子,以减轻明年运粮之苦。

    梁军同样耗费了不少钱粮。

    而相比于钱粮,朱友贞内心的煎熬还要更加痛苦。

    梁军固然稳定了战局,刘鄩与前线将领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局面,但是汴京城里的“天子”朱友贞却只觉着敌军利刃悬在头顶,食不甘味,夜不成寐,耐心是越来越少。

    汴京恨不能一日三封信,催促前线进兵。

    刘大帅这次也算发了狠,就愣是能够视而不见。

    朱友贞问他怎样能破敌,刘鄩的回复就是“从长计议”。

    问急了,则是“只需多运粮草”,别的一句也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刘鄩不准备说,他是直接干。

    到年底,朱有贞的耐性彻底耗尽,终于按捺不住,在运粮的同时派了一万援军过来。说是援军,谁都知道这就是催促刘鄩迅速结束战事的监军。

    刘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好日子终于到了头。

    来到行营的主将叫做杨延直,监军是张汉融。

    这个杨延直姓杨不假,却不是后世杨家将里的人物,只是朱有贞的一个旧部。张汉融,则是朱有贞爱妃张氏的兄弟,与大哥张汉伦、二哥张汉杰兄弟三人皆有定策大功,深得当今朱梁天子信任。

    交接了辎重,杨延直将军态度有礼,道:“圣人令我来刘帅帐前效力,杨某初来乍到,如有失礼之处,刘公多多担待。”

    刘鄩客气还礼道:“杨将军谦虚了。我等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自当和衷共济,戮力同心,争取早退强敌。”这小子貌似客气,其实眼底里尽是压不住的傲慢。刘某人真是哭笑不得,这么个小崽子,得意什么?

    “善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正当如此。”杨延直击节一赞,道,“主忧臣辱啊。天雄军叛乱,辽贼乘虚而入,陈兵大河以北,兵锋直指汴京。国中又有些愚顽之徒,心怀不轨。

    圣人难呐。”杨将军稍做铺垫,转入正题道,“行前,圣人让某来问一问,刘帅可有破敌之策?圣人说了,兵不足加兵,粮不足运粮。

    但能破敌,刘帅只管开口,圣人无有不允。”

    国中不稳,刘鄩当然清楚。

    去年九月,徐州节度使因与朱友珪交好,疑惧而反,就是刘鄩率军平定的。

    而就在他与辽贼交战的这段日子,又有康王朱友孜谋反被杀一事。

    朱有贞速战速决的心情刘鄩能够理解,但是不能接受。

    战争不是儿戏!

    除非实力足够过硬,否则不是他刘某人想怎样就能怎么样的。

    速战速决?他刘某人也想啊。

    刘鄩道:“兵足用,但请多运钱粮即可。”

    对于这老生常谈,杨延直双眉紧锁,正在心中措辞,边上的张汉融皮里阳秋地说:“刘公每言多运钱粮方可破敌。自春至冬,朝廷钱粮运了不少,却不知刘公破敌之期几何。

    哼,莫非,刘帅……

    “吭吭。”杨延直紧忙拦住这厮,没让张汉融把脸撕破。

    这蠢猪眼是瞎的吗?

    不怕激起兵乱?

    杨延直倒是不怕刘鄩学杨师厚,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他刘鄩没那个根基。但是这几万主力若是乱了,大河弄不好就要失守。杨彦直骄傲归骄傲,好歹也在军中工作多年,对大头兵们的性子比较了解,不似张汉融这般无知。

    再说,逼急了,刘鄩宰了他哥俩,然后扭头投辽贼不会么?

    杨将军一拱手,温言道:“刘帅,战事迁延近一年……

    刘鄩不去跟张汉融计较,反问杨延直道:“国中乏粮么?”

    杨延直一愣,他只是个武夫,哪里晓得这么许多?但是在他印象里大梁应该是不缺粮的吧。于是,摇了摇头。

    刘鄩点点头道:“赵括,杨将军听过吧?”

    赵括,名人呐,哪个将军没听过他?杨延直下意识点头。

    刘鄩道:“昔年秦赵战于长平。

    初,廉颇与秦军战,皆不敌,遂退守长平关,深沟高垒,与秦兵相持。秦兵累次攻打,不能克。

    两军相持,数十万大军靡费甚巨,赵王准备不足,力渐不支。

    赵国乏粮,赵王遂多次催促廉颇速战,廉颇拒不受命。后赵王以赵括为将。

    括为速胜,为白起所乘,数十万大军一朝丧尽,赵,由是一蹶不振。

    今我与辽贼之争,与之何其相似。数年来,”刘将军本想说国中动荡不止,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改口说,“我军固然耐战,辽贼亦非羸弱。

    大梁精锐半在我手,万一有失,刘某百死固不足惜,但后果不堪设想啊。

    如今双方势均力敌,并无良机。国中钱粮不缺,切不可自乱阵脚,予敌所乘。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负圣人重托,亦请圣人千万安心。”

    说大梁的精兵一半都在莘县,这不属实,但是大梁朝廷可动的兵马如今半在行营却是事实。甚至于刘鄩没说出口的话,杨延直也听明白了。这数万大军,也未必都是他刘鄩能够指哪打哪的。

    杨延直毕竟也是希望事情办好,遂道:“明公见谅。若论用兵,杨某难望明公项背。只是,只是区区‘安心’二字,恐怕圣人难以安心呐。公若有甚计较,还望言语一二,某也好回复圣人。”

    杨延直这个态度,刘鄩比较满意,便耐心解释:“打仗,既是打人,亦是打钱粮。辽贼远来,魏博新附之地,数万大军所费,皆由幽蓟转输。

    我闻辽贼迫不及待在魏、博等州抢种了宿麦、豆子,可知其困难不小。

    哼哼,魏、博、贝三州,怕不有上百万口。今岁已经歉收,若明年再歉收乃至绝收一次,我倒要看看他李三拿甚喂饱这上百万张嘴。”

    难道他刘鄩会等着李老三安安心心收粮食?笑话,就算没有天灾,他也得送李老三一场人祸。如今梁军并不缺马,辽贼被吸引在此,若遣精骑四出,烧杀掳掠,乃至将地里的庄稼一把火都烧了,绝对力所能及。

    杨延直道:“刘公之意是?”

    “我自有安排,必令辽贼不能安寝。”对于详细打算,刘鄩不再吐露一字,却斩钉截铁地说,“我军有水运之利,且深沟高垒,广储粮豆。坐待魏博乏粮自乱,才是我军出击之时。而今,千万不能自乱阵脚。”

    略顿了一顿,刘鄩加重语气道:“杨将军,此乃国战,不是儿戏,马虎不得。宁可不动,不能做错。

    请以此回复圣人。”

    杨延直见刘鄩言之凿凿,认真思索了片刻。毕竟他是刚刚到达前线,情况不明,不好胡乱指挥,便起身叉手道:“如此,我便回复圣人了。”

    ……